7个人物法10000小时法则《人生效率手册》有点狠

最近种草了时间管理专家张萌的《人生效率手册》,在单位利用碎片时间看了一半,收获不少,晚上回家又一鼓作气全部看完,感觉干货满满,特别适合处于低谷期的自己,以及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的职场小白。
作者张萌是个狠角色,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她考上浙江大学生物医学专业之后(浙大这个专业在全国是排名第一的),发觉这个专业离自己的外交官的目标相距甚远,所以毅然选择退学,重新扎进高三的苦读岁月,并且是从理科转为文科,重新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的英语系(按照惯例大学毕业之后英语系的学生只要排名前几名就有可能成为外交官)。光从这一点来看,这个女人就够狠,因为她很早就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并且知道怎么做才能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
作者开篇就讲述了如何运用7个人物法找到人生目标,也就是说列出你想成为的人,写出7个,然后,写出这7个人所具备的硬本领,每个人提炼出三个,比如杨澜,她硬本领就是英语,表达能力等。说说财姐姐自己吧,我的7个人包括我的偶像刘强东、刘涛、樊登老师,自媒体大咖黎贝卡和三公子,以及情商管理专家张怡筠女士等等,通过列出他们的三项硬本领,我对比了一下,发现出现频率最多的硬本领是演讲能力、写作能力和服饰搭配能力。结合我自身的工作特点和兴趣等各个方面,那么今年我必须拿下的硬本领就是写作。
进入职场之后,为什么人与人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原因就在于在工作的8小时之外,你如何去利用自己的时间。作者做过一项调查,一个优秀的人,每天至少会花费3个小时在业余学习上。找到自己的目标之后,作者接着提出利用10000小时法则来精进自己。
进入北京师范大学之后,在开学的第一次摸底测试中,一贯是优等生的她居然排名90位(总共120名),这个成绩让她感到很是羞愧,所以她分析了自己的情况,制定了1000天小树林计划。每天五点起床,在宿舍楼附近的小树林看三个小时的英语。试想一下,北京的大冬天,大家都还在暖和的被窝当中,而我们的女主角却毅然起床,在寒冷的户外,练习英语的听说读写译,这是怎样一种毅力?!
作为一个连续创业者,张萌先后创办了全球青年领导力(公益组织)、极北咖啡和下班加油站(帮助青年增强就业能力、职场竞争力的有效学习与发展平台),每天面对的事情很多很杂,可她依然坚持每天5点起床(据说今年开始已经变成4:00起床),用这段不被打扰的时间进行学习。这一点我和作者的想法一致,如果你真的想在自己的领域有所精进,就必须拎出一段整块的时间去学习。现在有太多的课程忽悠我们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去学习,可是这种碎片化的学习除了会使人出现知识焦虑,我真看不出有什么好的地方。
作者提出,术业有专攻,没有必要成为每个领域的专家,白天效率比较高,要利用早起的时光来推进我们的10000小时学习计划,然后晚上则适合进行泛学。就拿我自己来说,早上早起的时光,我可以用来梳理其他自媒体人的文章模仿学习,或者进行阅读,晚上则可以看一些摄影、营养、理财等课程,涉猎一些其他领域。我认为未来的社会,每个人只需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成为专业人士,而在其他领域,要学会通过付费的方式购买专业的服务。
纵观成功人士的一些习惯,我们发现有一些共同的东西,比如:早起,健身,阅读,陪伴家人。所以看完这本书,给我最大的一个刺激就是早起。以前我觉得九点上班八点半到单位我多亏啊,再说这么早去单位干嘛,现在觉得提前的半个小时非常可贵,因为这个时间是完全属于我自己的,可以不被打扰,完完全全的为自己去学习。
张萌在书里还提到一个概念:异类。其实最近我也经常和同事聊到这个话题。说来惭愧,在机关其实很多人都习惯于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生活,很少有人主动跳出自己的舒适区,甚至像我们这种喜欢读书的人就被视为“异类”。为什么有上进心爱学习的反倒被视为“异类”,这不是很可悲的事么。最近微信圈我看到一篇文章,叫做“远离消耗你的人”,如果你在单位是个异类,那么请你跳出舒适区,找到自己的同类,形成你的异类部落,互相鼓励互相提升。多和积极向上的人接触,多看正能量的消息,远离负能量爆棚的人,这样我们才能有所精进。
总之,这是一本正能量爆棚的书,有理论有实践有操作性。明天闹钟提前半小时,为了我的10000小时加油!
高田, 坐标:江苏扬州,体制内文艺女青年,个人公众号:高田财女日记。新晋辣妈,喜欢写读书感悟和生活哲思,致力于减轻职场新人的成长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