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8
莲宗十二祖彻悟大师,以十六字总结净土法门修学之要诀:“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印光法师在文钞中,盛赞此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其中“真为生死”四字,即是指出离心,我们已经略略谈过了。今天来学习要诀的第二句:发菩提心。
在整个学佛修行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是发出离心和菩提心。出离心是解脱之因,菩提心是成佛之因。打比喻来说,出离心如同火箭的第一级推动力,能把我们送到解脱道上;菩提心犹如第二级推动力,最终把我们送至佛地。可见,在解脱成佛的路上,出离心和菩提心相互资益,缺一不可。
何谓菩提心
什么是菩提心?菩提是梵语,汉译为“觉”,即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菩提的智慧。根据三乘圣人所证智慧的深浅不同,分为声闻、缘觉、佛三种菩提。其中,佛菩提为无上究竟,所以称为无上菩提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无上正等正觉。
关于菩提心,《华严经》云:“菩提心者,则为一切诸佛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菩提心者,则为良田,长养众生白净法故;菩提心者,则为大地,能持一切诸世间故;菩提心者,则为净水,洗濯一切烦恼垢故;菩提心者,则为大风,一切世间无障碍故;菩提心者,则为盛火,能烧一切邪见爱故……
《华严经》这段比喻,形象地说明了菩提心具有出生佛法、长养善法、承载万物、洗涤烦恼、所行无碍、烧一切邪见薪等无量无边的功德,包含了大慈大悲、大智大愿,本质上即是佛心。
世俗菩提心
菩提心通常分为两类:一是世俗菩提心,二是胜义菩提心。
所谓世俗菩提心,指凡夫众生在生死相续中,发起“为利有情愿成佛”的心,又可分为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
愿菩提心的“愿”是愿望、目标,也是动力。我们发心成佛,这是目标,就是愿菩提心。常发的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也是愿菩提心。
学佛须从发愿开始,天天练习发愿,在我们的相续心中,愿望就会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坚固。久久就会变成一种强有力的牵引力,到那时候我们才算发出来世俗菩提心。
单单确立了成佛的目标还不够,要想成就佛果,一定要积聚成佛的资粮。听闻、思惟、实践佛法,广行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等四摄以及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度,都是属于行菩提心。
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如鸟两翼,如人双足,缺一不可。愿能导行,行能坚固愿力,愿行相资,方能实现“为利有情愿成佛”的目标!
既然我们正在学习发菩提心,不妨就从世俗菩提心开始,每天练习发起“为利有情愿成佛”的大愿,进而以愿导行,共同积聚圆满菩提的资粮。让我们一起发愿:
我愿坚定信心,为利有情愿成佛;
我愿充满热情,践行菩提诸事业;
我愿积极担当,发挥人生之价值;
我愿不怕吃苦,心无懈歇勤努力;
我愿永远坚持,诸佛所行我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