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解读方式,调整期望值
人其实是生活在自己的想法中的。
我们可以仔细观察一下,每当一件事发生,我们是不是要给它一个定义?是非对错、好还是不好,是不是符合我们的预期,等等,然后就会根据这些判断生出情绪,这个时候我们就已经离当下很远很远了。
基本上我们对任何一件事、一个人都会有预期,符合或者超出我们的预期,我们就欢喜;低于我们的预期,我们就不开心。我们就这样被我们的想法控制着,时而喜,时而忧,时而乐,时而悲。
昨天上午我去医院看牙。一个多月前跑步摔倒,把门牙磕活动了,当时在医院拍了个片,医生说看不清是不是断了,说先长长看看,长好了的话还能用一段时间,实在不行再拔掉。我是抱着期望的,希望它没有断,自己能长好,就不用拔了,因为我讨厌麻烦,讨厌上医院。
本来以为昨天就可以把固定牙齿的东西拆了,医生说要先拍个片看看。拍片很简单,马上就看到结果了,医生说好像牙根断了,看不太清楚,让我再做个CT。这个时候我的心情就没那么好了,但还是努力让自己平静。
几分钟之后,CT结果出来了,医生看了说,的确是牙根断了,必须要拔掉,再种一颗牙。
我不愿意相信和接受这个结果,又跟医生确认了一遍,这颗牙真的不能用了吗?医生说,因为牙根断了,和牙龈之间有缝隙,如果细菌进去,会容易感染,所以不得不拔掉。
从磕到牙齿的那一刻,我一直是抱着希望——不用拔掉,最起码还可以用几年。因为有这个期望,所以还是有点被这个结果打击到,心情有些低落。花了点时候安抚自己,做好心理准备去拔牙、种牙,又要折腾一番。
这就是无常,我们随时随地都会遇到。我们的心情如何,全看我们有什么样的预期,以及有没有调节情绪的能力。
我们的期望,除了对自己,还有对别人的。对自己的期望比较好调整一些,因为这属于控制圈内的,而对别人的期望,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因为这涉及到影响圈和不可抗力圈。
为什么有人说,“改变自己的是神,想改变别人的是神经病”?当我们把自己的期望强加到别人身上,而对方又不认可我们的时候,我们是得不到期望的结果的,所以想改变别人是不可能的。
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别人?那就是先改变自己,只专注于控制圈之内的事情,放下对别人的期待,不去要求别人达到任何我们设定的目标。没有期望,就没有失望,当我们把主动权交还到对方手里的时候,我们就能看到他们的改变了。
当然,我们很难做到没有期望,但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期望值,让它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这个区间有一个标准,就是“大于等于你在控制圈尽力的结果,并且小于等于你在影响圈尽力的结果”。
当我们觉得很难调整期望值的时候,试着改变我们的解读方式,去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这样的机会应该每天都会有,那就快快练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