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一年辞职支教,只为更好的应对未来
拿着离职证明走出公司大门的那一瞬间,感觉自己又经历了一次毕业。和去年毕业一样,我对未来更加有信心。
因为无论哪个决定,只要是能更好的应对未来,都将是自己又一次成长。就怕年轻的时候没有做决定的勇气,到老了就不能从容地笑。
回顾这一年的工作,我觉得自己十分幸运。
丰富的公司级培训,进入部门以后领导的关注和纠正、师傅的传授和引导,和周围的同事们学习和工作。每天都收获十足,回过头看,这一年来成长是蛮大的。
-1-
我第一份工作是电子行业的车间废气处理,和自己的专业(环境工程)看似契合。但是实际的工作是关于环保设备设施的维护、运行管理,涉及到的本专业知识比较少。
按照目前的工作,一方面通过工作中大大小的事情去磨练自己的工作的品格,另一方面加深自己的业务的能力,再一方面积极拓展其他的专业方向。专注于技术,扎根于业务,是一条很不错的职业发展路线。
而自己兴趣点很广,很愿意去学很多东西,看过很多书,比同龄的人多很多的思考,这是自己不同于其他人的地方。能够进行多领域的交叉融合,这是自己最大的优势。
但是,照着当前的路线发展下去,自己的优势就无法完全发挥出来,潜在的能量也就无法彻底释放。
再者,如果照着当前的路线发展下去,服务对象始终就是一家企业,工作目标就是保证企业生产。而无法服务于更多的人,实现的价值相对来说比较小。
年轻的时候还是想让自己经历更丰富,历程更精彩。我想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发挥优势,激发潜能,让服务受众更广泛。
于是工作一年后辞职,是为了寻找更好的未来。
-2-
个人未来规划(2019版).jpg工作这一年,慢慢对自己未来的有个初步规划。
-
毕业到25岁:这一时期以更广范围的学习和更深入的探索为主。去思考自己究竟喜欢什么,究竟适合干什么,同时尽可能的去接触新知识,并把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转化。因为我和众多年轻人一样,这阶段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很可能稀里糊涂几年就过去了。
-
25-30岁:能够扎根某一两个确定好的方向,去做一些全方面的锻炼,通过专项工作或者再教育,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最终确定一生的事业。我想这可以理解为而立之年时的一次成功。
-
30-50岁:一个人要想实现抱负,就该在事业期不遗余力地奋斗下去。这个时期是事业高速发展的阶段,通过时间和实践的沉淀最终成为领域内的专家。同时这一时期需要兼顾家庭,承担好家庭的责任,才能更好的承担好社会的责任。
-
50岁以后:这个阶段做做最后的收尾,基本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往后余生就是通过对前半生回顾和总结,进行大量的输出,传播价值,进而影响更多的年轻人。
我特别佩服各个领域人到中年的专家们,年轻的时候能够清晰地认知自己,并做出积极应对;年老后通过出书、讲座等形式,影响最新一代年轻人。
他们这种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人生态度,是我所向往的,也应当是吾辈之楷模。
于是辞职去支教,是为了更好的完成25岁之前的各种探索,而不是在一个安逸的环境下养老般的苟且,就算全世界都很浮躁,自己也该静心几年。
-3-
那为什么会选择支教呢?
大学期间去日本交流,今年去金门个人游,工作过程中接触台湾人后,在巨大的差距中,我更明白教育的差距对人和社会的影响,我想通过支教,更好的育自己。
去金门的时候,刚从厦门到金门的船上下来,就马上到另一个码头去坐到烈屿乡(俗称小金门)的船。想去大陆游客很少去的小金门岛看看。从金门本岛开往小金门的船,是可以让机车上船的。
每个骑机车上船的人,即使短短十几分钟的航程也要将车子摆放整齐(如下图)。你能想象在大陆某个人潮涌动的城市中电动车、自行车,是如何停放吗?
下船后,我在游客服务中心询问是否有自行车租赁。服务人员先是告诉免费租自行车的地方,后向我推荐他们的收费电动车。而且我从一张口就能暴露出不是当地人。
借到车后,约定是下午5点前还车,返回途中还剩4km的时候自行车链条坏掉了(变速山地车)。这时候我很焦急,因为还有20分钟他们就下班了。我就推着车子一路跑回去,迟到了20多分钟还车子。
工作人员没有一丝抱怨,也没有责备我把车子搞坏了。因为我不是金门本地的,留的联系电话也打不通,他们担心我路上出事,反倒是联系了警车,做好了去找我的准备。
第一次感受到警车不仅是惩恶时的冰冷,还可以是助人时的温暖。
在工作中,也能体会到类似的温暖。我有一个设备需要进行小的改造,原来是台湾一家公司通过大陆的代理商做的。
大陆这家公司几经转手,相关人员和资料都找不到了。我google了一下台湾那家公司也是几经变更。怀着试一试的态度,我给这家设备原来的那家公司发了一封邮件,请求帮助。
过了大概两星期,这台设备当时的负责人联系了我说愿意帮我解决问题,而我看了整个邮件的沟通记录,是在多家公司之间转来转去的。
后来,他们老板就派工程师过来帮我们解决问题。这单交易结束后,我们已经没有了直接的利益关系。但之后,碰到其他的设备问题,我每每向老板请教,老板也很热心的帮我解答。
之前去日本,在日本的校园、地铁、车站、景区等公共场所,感受到的中日两国的国民素质是截然不同的,差距很大。
而这些,通过对几代人的教育,就可以慢慢做到,也可以由于几代人疏于教育慢慢消逝。在国内的一些发达的城市,公民素质已经慢慢提升了,这都是我们能感受到的。
当我们彻底离开校园后,教育不应该就此停止,伴随我们一生慢慢长路的应当是自我教育。
选择支教,一方面,去思考国家层面的教育究竟带给我们什么?又有哪些不足?另一方面,去习得今后“自我教育”的方法。
于是辞职去支教,学会今后自我教育的方法,学会育自己。
-4-
顺着上面的话题, 两年的支教还要思考一个重要的问题:
结合自己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思考自己下一代的教育。这会是对自己的复盘,也会是对父母养育的感恩,更会是对自己的下一代负责。
我很希望能够教小学生。因为我想通过和孩子们的相处,把我的学生培养成珍惜精神价值的一代、珍惜爱和善意的价值的一代。也希望将来我的孩子也能这样。
小朋友身上,正在觉醒的好奇心直接面对世界和人生,其间还没有隔着种种遮蔽人心智的利欲和俗见。
这是童心,单纯而高贵,但很多我们成年之后就丢掉了。
像助人为乐、刻舟求剑、走马观花、揠苗助长、叶公好龙等等这些成语,小学的时候不都学会了吗?怎么长大后做起来就那么的难,成年以后还好花费很多的精力去学习如何“不忘初心”。
于是辞职去支教,思考下一代的教育,为自己,也是为孩子们。
-5-
我想把自己下放去吃苦锻炼。
读读人物传记,看看人物访谈节目,但凡是成就一番事业的人,一定是能够吃苦的人。而我们这一代,大多数在城市长大,没吃过苦头,没经历过艰苦的生活。
从我身边的一些同事、同学,都能看得出来那些从小在发达城市里面长大的人,相较于艰苦地区的长大的人,他们抗压能力和承受能力会弱些。
我始终认为一定要多吃苦, 多去磨练自己。主动去承担一些事情,去完成常人所不愿意完成的事情,一定是对自己的历练。
而当下的工作就是每天按时的去上下班,在一个很稳定的环境中,做着模式化、固定化,且很稳定的一些工作。虽然说工作中经常加班,每天会面对各方面的压力,但是在我看来这些都不算是苦,只是一个职业人负责任的体现。
年轻的时候将自己放在就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艰苦,需要去吃苦的环境中去锻炼自己的生存技能、抗压能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也是一种对自己的培育。
于是辞职去支教,回到甘肃这片热土,用两年的时间培养自己吃苦的精神,更好的应对未来。
-6-
我想通过两年的时间,还能探究自己的人生目标,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
说到人生目标,有多少年轻人是迷茫的,根本说不出来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说到职业规划,学校中提到的职业规划,以至于进入职场后的职业规划,又有多少是走心的?
很多时候,我们都还没开始认真思考这两个问题,就稀里糊涂到了中年。再到后来迫于生活,向生活妥协。
我当前的工作,每天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完成本职的工作,繁忙的工作之外还给自己安排了一些硬指标的学习任务,根本没时间静下心来思考。每一份工作都是有自己强度的,而教育工作可以在整个过程中有所思考。
在你一次次的备课,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它本身就是附带着各种各样的思考,只要脑洞大且肯天马行空的想象。
我也想通过这两年时间,以教育教学为主,同时再附加一些自己的一些学习计划,一些实践的计划,通过寒暑假做些调研性质的研究,最终去探究自己的人生目标。
在学校的时候,我们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自己学了什么,都不知道自己真的想要去学什么,在象牙塔里面对自己的认知是很有限的。进入社会以后,慢慢的才会能够更清晰的认识到自己。
离职前的最后一个月,我重新修订了自己的职业规划:
路线1,还是想回归于自己的专业,想做更普遍的环保宣传教育;路线2,自己当前这份工作的发展路线;路线3,5G时代垂直某个细分领域创业的想法;路线4,专注于职场的技能教育的社群运营。
支教中能够和一群不同背景的人专注于一件事情,过程中有更多的交流。工作时和不同背景的不同人去完成各自的工作,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于是辞职去支教,用两年的时间审视个人目标和职业规划,为更好的应对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