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心故事写作语录读书•写作•遇见

简书,借你一张纸写字

2018-04-18  本文已影响153人  点苍
简书,借你一张纸写字

离开简书一年了,从去年四月外出旅行断更,直到今年才重回简书写作,整整一年。

重返简书之后,发现许多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前热闹非凡的首页不见了,以前熟悉的编辑离开了,有些常去的专题换了主编、副编,有些当时很红火的签约作者、优秀作者不见了,还看见某个曾经熟悉但已离职的主编和一位简书大咖撕咬的贴子,审稿的编辑一个都不认识了……最重要是,我的文章再也上不了主页的!——因为已经没有首页了!

曾经,我也是几乎天天在首页上晃悠的人,还没来得及成为简书上的大咖,日更便戛然而止。一年之后回来,没有人再认识我,当日的文友粉丝多已散去,当我再度执笔于简书写作时,仍旧是从零开始。索性,我来简书写作,并没有抱着发家致富的想法,虽然也曾希望更多的人看到自己的文字,但重返简书之后,内心反而平静异常。

去年年初,我不过因偶然的机会开始在简书写作,意外地频上首页,文章被许多人看见,被许多人点赞,甚至赞赏。作为一个写作者,自己的文字能被更多的人看见是件令人感到喜悦的事情,只不过,在简书这个圈子呆久了,在了解简书上一篇文章的生命力之后,我频繁日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持续的曝光率。为了保证每一日都要有曝光率,你不但要日更,还要天天出现在首页上,要出现在首页,你就必须顺势而为,所谓“顺势而为”,就是你不但要做标题党,你还要擅于写热点,你还要让自己的文字有煽动性,这种煽动不一定是正面的,也许只是制造他人的焦虑,无非是在制造焦虑的时候,你正好戳到了多数人的痛处,只有这样的网文,才是我们现在的这样的一个互联网时代所热衷的。

可是,作为一个已值中年的传统写作者,我不止一次地思考过,这样真的好吗? 一面从事传统写作,一面从事网络写作,同时写着不同风格的文字,会不会让自己变得凌乱?又会不会因写网文而消耗了那多年积蓄的仅有的一点才情?

网络写作,是一股激流,不进则退。进是越进越猛,没有回头路。退是转瞬即逝,没有缓冲,没有喘息。成为网文大咖的人,是能在日更中坚持的,退却的,则转眼烟消云散,连痕迹都没有留下。不过最后,我还是离开了。

再度回到简书写作时,如同重新置身静僻草堂,四周万赖寂静,鲜有围观,却并无遗憾。

没有了首页,我们不必再每日为上首页绞尽脑汁。

熟识的编辑走了,新的编辑不再熟悉你的文风,投到专题的文章,也许看了,也许没看,就这样把你拒了,拒了就拒了吧!简书的编辑都是义工,一个人一天要审成百上千篇文章,哪能篇篇都看。

更有人吐槽简书编辑的水准,因此决定了简书的整体水准。其实我觉得针对这一点,大可不必较真。

第一,简书不是文学平台,它只是一个综合性的写作平台,因此它就不具备推动文学事业进步的责任和义务。

第二,简书编辑不领工资,审稿是义务的,但凡上班的、已婚的,有多少人有时间在网络上做义工,所以简书编辑很多是在校的大学生,因为也只有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才有足够的时间和热情做这样的工作。所以年长的写作者们就不要总是吐槽简书编辑年轻化。年轻不是罪过,经验的确需要积累,学问也是一样,文章被拒,有各种原因,只要你不太当真就行。

第三,很多人吐槽说,简书越来越商业化了,各种知识付费,各种大咖课堂。事实上,简书作为一个非公益性的写作平台,运作本身就需要大量的成本,如果一点商业化都没有,简书带薪员工吃什么,简书又靠什么维持运作呢?

至于知识付费,看各人喜好,你觉得有用,你就花钱去听去看,你觉得无用,就不必选择,并非强制消费,保证花不了一分冤枉钱。

至今我都认为简书是个相当便于写作的平台,无论它之前毫无商业迹象的朴素界面,还是现在知识付费随处可见的商业气息,我都不是很在意,我只在意它的写作界面始终简洁明快,写作、分享直接了当,其它不是很看重。

说白了,简书就是借你一张纸写作。作为写作者自不必赋予它太多个人的期望,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以平常心写作,以平常心上简书,和简书一起成长,仅此而已。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