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绩《解六合丞还》: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2021-08-06  本文已影响0人  墙头草说

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王绩被授官为秘书省正字,但他不喜欢在朝廷做官,于是请求担任六合县县丞。因为嗜好饮酒而不管公务,加上天下动荡,于是就辞官归乡,写下了《解六合丞还》一诗,原文如下:

我家沧海白云边,还将别业对林泉。

不用功名喧一世,直取烟霞送百年。

彭泽有田唯种黍,步兵从宦岂论钱。

但愿朝朝常得醉,何辞夜夜瓮间眠。

“我家沧海白云边,还将别业对林泉”,我家住在白云缭绕的大海边,我将要去别院欣赏自然风光。诗人开篇点题,以“沧海”“白云”代指归隐之地,指出自己要辞官归隐;以“别业”指出自己的归隐之地;以“林泉”代指自然风光,指出归隐之后要寄情于山水之间。在诗人看来,在官场做官,并不能为心灵找到栖息之地,那沧海白云,山水林泉之间才是心灵最终的归处。于是,诗人遵从内心的声音,辞官归隐,为心灵寻找到一处栖息之地。

“不用功名喧一世,直取烟霞送百年”,我不需要凭借着功业和名声煊赫一生,只想在自然山水之间终其天年。颔联承接首联,在颔联中,诗人点明辞官的原因,是因为志不在此。在别人看来,诗人的这种辞官行为是不可理喻的。但在诗人看来,功业和名声都是外在的,相比之下,心灵的安适才是最重要的。于是,他不愿意违背本心去追求功名,哪怕功名能够带来煊赫的名声,只愿在自然风光中终其天年。

“彭泽有田唯种黍,步兵从宦岂论钱”,陶渊明躬耕田亩,只种植黍米;阮籍出仕做官,从来不是为了金钱。在颈联中,诗人化用与陶渊明和阮籍两人相关的典故,来表达自己的志向。陶渊明只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令,便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归隐。阮籍官至步兵校尉,但他崇奉老庄之学,并不追求高官显职。诗人在以“唯种黍”“岂论钱”评价陶渊明和阮籍的同时,也表达出了自己的志向:做官并不是为了追求物质利益。

“但愿朝朝常得醉,何辞夜夜瓮间眠”,我只愿每天都喝得酩酊大醉,不推辞每天晚上都在酒瓮之间酣眠。和陶渊明、阮籍一样,诗人也是一个嗜酒之人,在归隐之后,他只愿以酒为伴,每天喝得酩酊大醉,甚至和晋代人毕卓一样,在酒瓮之间酣眠。其实,陶渊明的归隐,阮籍的嗜酒,都是为了逃避黑暗的政治环境,不得已而采取了避世态度。诗人说自己只愿与酒为伴,是为了逃避隋末混乱的政治环境,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渊明高唱着《归去来兮辞》归隐田园,为心灵寻找栖息之地。在这首诗中,诗人辞官归隐的原因与陶渊明有相似之处。“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富贵功名不是诗人的追求,成仙而去又不可得,却又不愿随波逐流,于是只好归隐避世。他们留给世界一个潇洒的背影,心中的苦楚只有自己知道。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