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职场

爸妈劝我考公务员,我却想创业:谁也无法替你做决定,除了你自己

2019-08-21  本文已影响6人  霖小姐慢半拍
爸妈劝我考公务员,我却想创业:谁也无法替你做决定,除了你自己

后台咨询最多的一类问题之一,就是类似这样的:

爸妈苦口婆心的劝我去考公务员,但我想自己做事,现在家里的气氛只要一提到我的工作问题,就变得很诡异,怎么办啊?

想去创业,又不知道做什么,有个考公务员的机会,但不甘心就这样放弃自己的创业梦,好难抉择啊!

爸妈不同意我创业,但我又没有启动资金、人脉之类的资源,感觉什么也做不了,对这种有一颗想飞的心但其实根本动弹不得感到很无奈,难道只有考公务员这一条路吗?

......

即便你没有遇到这些情况,也多多少少知道周围有人因此纠结,我们和父母之间,在对待稳定职业这个问题的态度上,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分歧?要弄清楚这个问题,还得稍微用一点篇幅,先从人类社会演变的进程说起。

人类早期以采集狩猎为生,这件事有着极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后来逐步演变为靠农耕养殖为主要的生产活动,直到这个阶段,人类才获得了相对稳定的生存来源,并且能更好的抵御大自然的挑战。

从人类社会演变史不难看出,面对风险和不确定性是人类最早面临的挑战,所以不管是我们的父母一辈还是我们自己,作为这样一群人的后代,害怕未知和风险可以说是天生的,在这一点上,我们和我们的父母是一致的。

追求安全感的需求从古至今都没变,不确定性也没变,那么,是什么造成了两代人之间面对风险问题上的鸿沟呢?最主要还是因为成长环境和时代的差异,这其中,互联网的兴起扮演着分水岭的角色。

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要追溯到90年代初,1994年4月20日,中国通过一条64K的国际专线,全面接入国际互联网,从此正是进入互联网时代,算下来也不过20多年时间。

80后算是较早接触互联网的一代人,而那时候,80后的父母们正值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被工作压榨的中年时期,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尴尬的中年职场人。

那时候年轻的80后开始触网、父母们忙于工作和家庭,思想、观念上的差距就此拉大,90后和他们的父母情况也一样。

为什么互联网在这中间起了这么大的作用?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1.获取信息的范围更广

互联网出现以前,我们主要通过广播、纸媒、电视等载体了解信息,这样的渠道和方式,不仅不能得到即时信息,信息可获得的范围也受限。

那时候最容易获得的是本地信息,只要订阅一份本地日报就可以,国内的信息,主要靠广播和电视,再往外,国际新闻,大概只能看新闻联播了。

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信息获取的空间疆域被打破,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对未知空间的恐惧。

2.获取信息的速度更快

纸媒时代,我们看到的最新信息通常也是头一天发生的事,这是由那时候的主要信息载体--纸媒、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传播特点决定的。

互联网的出现让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配合着近些年出现的社交软件、自媒体等传播形式和载体,现在我们看到的信息,几乎与事发时间同步,当然,付出的代价就是:信息过载。这是另一个层面的主题,今天的文章里不作讨论。

信息传播速度变快,信息时间差的屏障被打破,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对未知信息的焦虑。

不难想象:如果你对一个空间本身的情况很了解、同时又掌握了关于它足够多的其他信息,是不是就不那么害怕了?

所以,相比远古时代,现代即便未知依然存在,但因为通过互联网比父母更快、更多的掌握了足量信息,因此对未知的害怕比他们少一些,最重要的是:不害怕、或者说不那么害怕,就更容易踏出眼前这一步,去探索更多的未知。

至此,我们清楚了为什么父母希望我们事业稳定而我们很想出去闯闯,也知道了这个鸿沟很难抹平,但即便如此,有一点可以肯定:它是我们避不开、必须要去面对的一个情况。

接下来,进入实操部分,来聊一聊如何应对和父母在关于「找份稳定的工作」这件事上的分歧?

一、理解父母的想法,但按自己的计划行事。

我分开来说,先说理解父母的想法,听起来很虚,不知道怎么做才算真正理解父母的想法,别担心,你不是一个人,之前我也一样,而且我了解到周围一些同龄人都在这个问题上和父母产生过不小的、长时间的分歧,还一度陷入对立情绪。

真正意义上理解,我认为至少包含两个方面:

1.能体会他们生活的年代、环境对于稳定性的追求。

如果你认真看完前面的部分,对于这一点,应该不难理解,也可以看一些关于人类发展史方面的书,能得到更系统的知识。

体会他人处境的第一步,是放弃抵触情绪、正视问题,可以像我前面说的,先从相关书籍、资料里了解观念产生的背景,然后抱着对故事的好奇心,多听爸妈讲讲他们那个年代的事。

如果你做了这两件事,就能或多或少真正理解父母希望你找一份稳定工作的想法。

2.注意:理解不等于认同

真正意义上的理解,还应该避免和认同划等号,也就是:我理解你因为经历过动荡因此对稳定需求很高、进而希望我也稳定、别经历和你一样的动荡的想法,但我不认同这个想法,不会采纳这个建议,因为,它不适用于我生活的年代。

理解但不认同,才能最大程度上找到平衡。

接下来说按自己的计划行事。

前半部分做到位了,来到了最重要的后半部分,父母能不能被说服、转而支持你的想法,「你会怎么做」显得尤为重要。

想一下:如果你处在父母的位置,你的孩子跟你说他想做什么,然后目标、计划什么都没有,只是成天在嘴上说想要做什么,并且持续处在「用嘴做」的阶段,你会怎么想?

换为思考的好处就在这里,所以,首先要明确的是:你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并不是盲目的想做、或者为了赌气证明自己是对的才去做,基于这个前提,计划至少应该包括:

明确且现实的终极目标

具体且可执行的操作步骤

定期复盘计划

对最好状况和最糟状况的心里预估

当然,还是再强调一次:这一切都建立在执行力的基础上。

二、把自己的计划跟父母理性沟通,争取获得对方精神上的支持。

我自己有过这样的经历,之前面对职业选择的时候,一度觉得和父母很难沟通,导致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只要是关于工作的想法,就自动屏蔽「和他们沟通」这个选项。

后来因为某些原因,不得不和他们沟通工作的事,我就用了今天文章里的方法,并且成功获得了他们精神上的支持。

我先用自己擅长的沟通方式--文字,详细的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和自己的想法、计划讲清楚。

进入准备阶段,期间不断让他们知道进度,有调整的地方也及时让他们知道。

这样经过大半年的磨合,虽然事情还在筹备阶段,没有正式启动,我爸妈不像之前那几次对我工作上的事情反应那么强烈。

根据我的经验,总结下来,就是有了现实的计划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步骤以后,一定要和他们理性沟通,之所以强调理性,是因为谈论严肃的事情如果感情用事,会非常误事,所以请一定找个自己情绪稳定的时候再去谈。

再有一点小技巧就是,运用自己擅长的沟通方式,像我文字比口才强,最初和爸妈的沟通,都是通过微信,用自己擅长的沟通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帮了我大忙,所以也把这个小技巧在这里分享给你。

当然,最糟糕的情况,是有计划但无法获得支持,没关系,想办法启动计划、做出一些成绩,用结果说服他们;如果你的计划需要他们帮忙启动,那只能先转去做别的事、等待时机、曲线救国,记住:高手都懂得「延迟满足」。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的文章:

远古时代,人类面对大自然的第一项挑战就是:应对风险和不确定性,因此,我们和父母一样,骨子里都害怕未知。

但因为我们在较早的时候接触了互联网,互联网对于信息传播的两处颠覆,使得我们和父母在思想、观念上的差距就此拉大:

1.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信息获取的空间疆域被打破,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对未知空间的恐惧。

2.信息传播速度变快,信息时间差的屏障被打破,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对未知信息的焦虑。

然而,父母对于稳定的追求与我们想试着出去闯闯的分歧一直存在且不可避免,但可以应对,具体的做法今天的文章里分享了两个方面:

1.理解父母的想法,但按自己的计划行事。

2.把自己的计划跟父母理性沟通,争取获得对方精神上的支持。

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你,能够按自己的计划行事,并且,已经幸运的得到了父母精神上的支持。

我是@霖小姐慢半拍,关于成长,慢半拍没关系,但别停!

关注我,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