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沟社火闹元宵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从某种意义上讲,元宵节是属于情人的节日,相约逛街、看庙会、吃元宵,是历史之习俗。但在林州市东姚镇东沟村,对节日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诠释。
听说东姚东沟社火闹元宵很是出名,来一场说去就去的出行,经过四十分钟的旅程,我们来到了位于东姚镇东边的东沟村。
车辆排满了进村一侧的路径,为了顺利出行,我把车子放在了村口。一路步行进村。车辆牌照来自周边省市,操持口音者四面八方,来往人群川流不息,都为赶赴这文化民俗之盛会。
表演的地点分为三部分:村东的娘娘庙、村中神庙和村委会。我们到达的时候,表演正在村东的娘娘庙进行,在前往的路途中,已有乔装打扮的群众演员陆续走下来,眼见如此,便打道回到村中,等待下一场演出的到来。
社火,是一种朴素的民间活动。追溯到八千到一万年前,远古居民以狩猎和采摘野果为生。当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后,他们燃起篝火,吓跑野兽,围之跳起了舞蹈,有的带着兽皮面具,表达个人崇拜,激发豪情壮志。久而久之,崇拜产生了图腾,社火成了享誉千年、长盛不衰的庆祝丰收、祭祀神灵的民俗活动。
东沟社火,源于明朝,盛于康乾。村中赵姓人家族好之,国术博弈,代代传承。家族参与,夫妻携手,父子同行,不图名、不图利,为健身、为娱乐,朴素淳朴,百姓情怀。
村里的社火表演总教头赵银山已经八十多岁,身板硬朗,精神矍铄,是村中社火国术传人,如今,他也正在其中精髓传承下一代。舞台上的他,扎起马步,高抬腿、横出拳,神龙摆尾,虎虎生风,突地爬倒,以手撑地,面不改色心不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拍手称赞,令人叫绝。
八十五岁的社火传人赵焕娥,传人年龄最大的五十多岁,最小的三岁,贯穿了五十年的光阴时段。有一次,在鹤壁医院动手术,马上就要上手术台,忽听村中有军民联欢表演任务,她硬是折返乡里,演出结束,才回去做了手术。她对民协主席团说:“我每年都回家,会组织排练节目,觉得既锻炼了自己的身体,又给老百姓带了了欢乐,还传承弘扬了中华民族的民间传统艺术。”
国术博弈,刀枪剑戟,腾挪避让,穿插有度,你打一式,我出一招,完完全全提现了中华民族“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大民大国思想,与外国拳击“一招制敌”是截然不同的风格。致胜之后,原地抱拳,呵喊有声,君子转身,无不体现一个民族的伟岸包容之风。
社火是传统的民间艺术,和当地的民俗风情相结合,人物和故事通常取材于三国演义赤壁之战甘宁战张辽一段,展示的不仅有拳脚功夫,还有刀枪剑戟斧钺钩叉等十八般兵器。严格来讲:武社火是民间艺术中最早的主打戏 ,后来兴起的舞狮舞龙、耍花棍、盘鼓、花伞舞、二鬼摔跤、西游记三打白骨精选段等等的节目,展示的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诠释的是生生不息的理念。
村支书赵永明介绍:“东沟村社火文化兴于明朝,盛于康乾。一直延续到现在,除了特殊的年代才停顿下来,如今政通人和大好趋势下,东沟村有信心把社火文化大力创新发展更好!”
不点花灯月不圆,不耍社火不过年。精彩纷呈的杂耍,淳朴素洁的民风,朴素的农耕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扎根于广袤的乡村沃土,绽放出如此丰硕美丽的艺术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