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妈,你想我了吗❤️
因为疫情的原因一直待在家里,以前上班总觉得陪孩子的时间少,这下天天在家可以陪孩子了,却发现自己却少了至少的耐心。之前上班忙还会挤挤时间写点东西,假期天天在家时间一大把却不知用到了哪儿!当然适当的放松对于我来说是好的,但是放松太久的感觉确实不太好。这个加长版的寒假让我懒散了许多,找了各种理由说服自己没有坚持写写。面对这些自我感觉有些不太好,咋办?找个万能的解决办法:做点儿事让自己忙起来!陪孩子、做美食、忙工作、看闲书、听讲座。当自己做的事情变多了,生活也充实了,可儿子却不愿意了。可能这个假期天天陪着他变得黏我了,我要做事情的时候,只能跟他说清楚然后避开他,不然一会就会找来找我,彼此都受干扰。
为了让爷爷奶奶更好的陪他,我也能专心做点事,最后选择避开他一会儿,忙完我再来陪他。
今晚吃了饭爷爷奶奶陪他玩,我去听了会讲座。晚上睡觉躺床上儿子问我:“妈妈,我上幼儿园在小一班的时候你想我了吗”?我寻思你咋想起上幼儿园的时候了呢?想上学啦?还是想我了?想上幼儿园有可能,想我的话也不至于哈,毕竟我天天在家。我回答他:“在你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有时候会想你,想你在幼儿园在做什么呀”!儿子接着问:“妈妈,今天晚上你想我了吗”?我猜儿子可能在我离开的这一会想我了,我说:“妈妈忙的时候,会想宝宝现在在做什么呀”。儿子说:“妈妈你想我的时候哭了吗”?“我没有哭,我想快点来陪你,所以努力提高效率完成好能早点来陪你”。“妈妈,今天晚上我想你的时候也没哭。我想妈妈的时候,我可以坐在窗台等妈妈,奶奶说的”。听到这我抱着儿子说:“那个时候你肯定特别想妈妈,谢谢你给妈妈一点时间做事情”。儿子回我:“妈妈,我爱你”。我亲亲他说:“妈妈也爱你”。
【今日感悟】
孩子的心很敏感,有时候一件看似很小的事,对孩子来说却是很重要的事。很多时候孩子比我更能看到事情的本质。其实有时候没陪他我会担心他会不会哭着找我,也会因为没有陪儿子内心有些负罪感,只是自己把这种感觉压下去了。感谢儿子真实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让我变得也勇敢了许多,可以正确面对自己的感受。我小的时候想妈妈都没有儿子这么勇敢的表达,有时甚至羡慕儿子能随时随地的说***我爱你。
蒙台梭利说:孩子是成人之父!像孩子学习!
【总结】
知道的太多,做到的太少,我只在乎我先做到打卡 51天。今天听《如何说孩子才会听》第3遍。
孩子的感受和他们的行为有直接的关系,孩子有好的感受,就会有好的行为。
怎样让孩子感受好?那就是接受他们的感受!
当孩子的感受被不断地否定时,会感到困惑和愤怒。这也是在暗示孩子不用去了解自己的感受,不要相信自己的感受。
家长们也许会有疑问:孩子的感受是错的怎么办?家长不就是要教育孩子吗?那这样还要不要树立规矩了?我们要告诉大家,感受是没有对错之分的,每个人都有感受,包括孩子;每个人也都需要大家去理解和尊重他的感受,包括孩子。这是做为“人”的一般规律!孩子需要爸爸妈妈给予生存条件和安全感的“爱”,也需要来自尊重、关心、理解的“爱”!
你认为孩子的选择是错的,可是有时候孩子并不知道这么做是有问题的,他们还不理解你的逻辑;有时候他即使知道有问题,也因为你的态度而选择对抗。家长需要做的是如何让孩子能开心地知晓一个道理,并接受你的建议。
对于处理孩子无理要求的建议
孩子经常会提出一些看似无理的要求,我们建议按照以下四个步骤来处理。
1.全神贯注地倾听。
2.用简单的词语回应他们的感受。
用“哦……”、“恩……”、“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3.说出他们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而不是逻辑上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