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想法

谣言止步于智者

2020-07-09  本文已影响0人  道家锦鲤

前一段时间,因为历史等科目要提前考试的缘故,补习机构的孩子们在疯狂的背历史知识。她们在背诵一个知识点的时候,怎么也记不起当事者是谁。

虽然我不记得知识点的内容是什么了,但是我记得那个知识点讲的是蒋介石。

孩子们的反应很可爱:“蒋介石不是一个坏人吗?”

很可爱的反应,很片面的刻板印象。

匡衡凿壁偷光,勤思苦学,后位极人臣、官拜宰相。

多好的励志故事,这样刻苦的学习精神真的值得学生们学习。

可是,有多少老师会告诉学生匡衡前前后后考了九次才考中官职,并且还是最末等的丙级,勉强被授予了一个芝麻小官的官职。

又有多少老师会告诉学生匡衡因为贪欲而晚节不保,“专地盗土(非法侵占土地)”以致官职一撸到底被贬为庶人,最终病死家中。

有个初三的学生说:“整个水浒传我就只记得潘金莲勾引武松的那一段……”

嗯,著名“荡妇”潘金莲其实是一个当地出了名的大家闺秀,“懦弱无能”的武大郎其实是一个英俊有为的官爷,夫妻俩之间十分恩爱,当地至今有他们的传说。

嗯,有名的“负心汉”陈世美其实是一个为官清廉、刚正不阿的好官。

嗯,众所周知的“莽夫黑胖子”张飞其实文武双全、相貌英俊。

艺术来源于现实而又区别于现实,历史人物在文学作品中可能被夸大,可能因为某种原因而被歪曲。

刚刚提到的几个人物,大多都是由于作者听信谣言而导致其艺术形象与历史形象截然相反。

而某些历史在我看来,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由官方传播的谣言。

一如派普所说:“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但事实真相只有亲历者才知道。”

就像历史上,有的时候起义者除了要是民心所向之外,还要为了符合“真龙天子”的身份而为自己创造一些奇迹一样,他们也会为了巩固自己“正义之师”的身份,而大书特书甚至不惜编造一些前朝的罪迹。

比如,商纣王帝辛,越往前看史学材料,越能发现这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君王,他“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强劲,百人之敌也(《荀子·非相篇》)”、“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史记·殷本记》)”。

简单来说,帝辛颜值高、武力值高、聪敏有才干。

但为什么,大家对于商纣王的印象是残暴无能、昏庸好色呢?

这不是天灾人祸之下商纣王成了败者,继任者就可以肆无忌惮的为他添加一点点“小缺点”,一点一点又一点,几千年的时光过去,再光风霁月的人物也可以变得格外的猥琐不堪。

所以说,迷信要不得,听谣信谣传谣更要不得。

谣言愈演愈烈之下,被传谣的人就将处于风口浪尖并且再也没有机会真正的破除谣言。

因为就如“可怜者必有可恨之处”一样,我们接受的教育常常告诉我们“好人会有好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但其实有的时候,可能只是单纯的运气不好,也有可能只是恰好面对了纯粹的恶意罢了。

很多时候,事情的结果是不能被单纯的归因到道德层面上的。

而被传谣者所经历到的恶意带来的伤害,是无法挽回的。

所以,遇事理智一点,多多思考一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