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回花钱的主动权:定时定量,轻松存钱的3个策略——帅健翔
我先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你会花钱吗?”然后你可能笑了:“花钱有什么难的?买就完了嘛!”是的,如果花钱只是各种买东西,那你就真的完了。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自己所谓的 “会花钱”,也不过是未经思考,毫无知觉地把钱花完,而不是有意识、有觉知、有计划地花。
我想告诉你,会花钱和不会花钱,真的是两回事。学会花钱的第一步,就是学会不花钱。所谓强制性存款,就是给自己设立死规则,按照规则来实施对金钱的支配。
我来介绍我自己从13岁赚得第一份收入开始的存钱方法,我把它们分为三类:提前存、过程存、意识存。在这三个策略里面,包含了近10个强制性存钱的小方法,这些方法至今我还在使用,总会有一个适合你,总会有一个能让你最舒服地开始,也至少会有一个,能让你成功。
策略一:提前存——先存后用
大多数人,特别是大多数年轻人,在他们得到一份收入后,习惯性动作总是——用掉。简单来说,大多数人支配钱的习惯是“先用后存”。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及时行乐啊,反正最后有剩下的钱,我是会存起来的。所以最后的结果是,先用是先用了,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
所以,你总会听到那些老存不下钱的人,一直这样为自己辩解:“你看我用都不够用,还怎么存呢?”但事实是,并不是钱不够用,只是因为,平常我们就有无意识花钱的习惯,所以无论你有1000元还是5000元,有10000元还是50000元,无论钱多还是钱少,够用还是不够用,你总能想到办法把钱都花完。所以你那么努力地赚钱,也赚了那么多年了,最终还是颗粒无收,存不下任何钱。我们不得不感叹,支付宝的公司为什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公司之一,因为他们对人性太有洞察力了!你看你在支付宝里存钱的那个地方叫什么?它不叫“存钱宝”,也不叫“存款宝”,它叫“余额宝”。
因为支付宝做过数据调研,99%的年轻人都没有主动存钱的习惯,他们的存款触发机制是:看看有没有用剩下的钱。用剩下的钱,是什么呢?没错,就是“余额”啊。支付宝是有多懂用户啊!主动存下来的,叫作“存款”;被动留下来的,叫作“余额”。那该如何改变和远离这种月光、年光的坏习惯呢?其实方法很简单,就是化被动为主动,用一个新的好习惯,来代替原来的习惯就好。具体方法,就是“改变顺序”——调整“用”和“存”的顺序, 用“先存后用”这个新模式,来替代“先用后存”的老机制。
还记得我反复和你强调的吗?所谓的理财,就是重新定义“赚、用、存”三者间的关系。下一次,你再得到一笔收入的时候,第一个动作就是把一部分存起来,剩下的部分才用来满足你的生活所需。我在课上,喜欢把这部分先存起来的钱,叫作“雷打不动基金”。雷打不动基金的第一个含义:无论收入有多少,都要雷打不动地执行“存钱”这个动作。第二个含义:钱存下来后,就是要雷打都不能动的,除非是用来救命。你不能说,如果手上的钱用完了,就去存起来的钱里面“支一点”,下个月发工资的时候再帮自己“还回去”。反正是自己的钱,自己还上就行。这样的做法,没有任何意义,自欺欺人而已,雷打不动就是为了养成稳固的习惯。
“先存后用”的实施,有两个简单的方法:第一个方法是“按数目存款”,第二个方法是“按比例存款”。
刚进入职场,也许你的收入还比较低。比如,你的工资收入还没有达到个税的起征点,你就可以采取“按数目存款”的方式。具体的操作是,每次工资到账时,马上转走200~300元,存起来。如果一开始真的难以养成存的习惯——或许你只是“忘了存”,光靠自己的力量留不住这笔钱,那就利用现代的科技来帮你完成存钱的行为。比如,你可以开通一些网络银行的“工资存款服务”,设置好每个月划扣的金额,只要你工资一到账,网络平台就会把你设定好的金额自动划走,而剩下的,就是你可支配的现金。选择平台的时候要选可靠性、安全性高的大平台,如微信,支付宝等,都有相关功能。支付宝里有每月划扣工资到余额宝里锁定理财,或划到养老金计划里锁定理财的功能。App帮你锁定了这笔钱的好处是,它平常就不会被“不小心地花掉”。
当你的收入逐步提升之后,可以采取“按比例存款”的方式。这部分存下来的钱比较合理的比例是:收入的五分之一(20%)。但如果你目前的收入比较低,虽然可以缴税了,但基本生活所需还难以保障,就可以适当调整为十分之一(10%)。如果收入比较高,如月收入税后在20000元以上,存款的比例就可以调到二分之一(50%)。
以我自己来举例,在主动把钱存下的这件事上,我对自己是十分严苛的。很早的时候,我就规定自己,每一笔收入,都固定存下二分之一(50%),存下的部分雷打不动。哪怕只是收了个9.9元的红包,我也会用同样的比例处理。
这么做的好处有两个:一是我手头上的可支配现金变少了,我不会再认为我有很多钱可以花,这就大大降低了我冲动消费的机会,而我的消费欲望也会处处受限;二是正因为我手上的钱很有限,我开始计划消费了,会更理智地考虑什么应该买,什么不该买,什么需要现在买,什么可以以后买。
现在我的收入与十年前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我现在“先存后用”的比例,达到了95%。保持对自己的严苛,是因为我知道,你能存下的,才是你真正赚到的。
策略二:过程存——省下更多,存更多
“提前存”“先存后用”是最重要的观念和标准,你需要把它们贯穿到整个对金钱的“支配和使用”的过程中。
在支配和使用金钱的时候,你要善于省钱,并把省下的钱存起来。但是,我们来追问一下,为什么在支配金钱的时候,会省不下钱?答案我们之前提过了:因为我们总是在花钱。那为什么我们总是在花钱呢?答案是:因为我们认为,花钱能为我们买来快乐。更准确地说,花钱能让我们买来“现在就能享受到的快乐”。
由此可见,原来能不能省钱的本质,在于重新定义你的“快乐”。也就是要回答两个问题:
“到底什么使我快乐?”“还有什么能让我更快乐?”
我问过我的朋友菲菲,第一个问题是,到底什么使你快乐?
她说,一杯奶茶。我接着问她第二个问题,还有什么让你更快乐?
她说,再来一杯奶茶。
我差点没有晕过去,因为这并不是我设置这两个问题的用意,我以为,她能回答出一个更“长远”的答案。从这个简单的问答中可以看出来,多数人之所以沉迷于“现在就能享受到的快乐”,除了本性使然,更可能是因为你缺乏长远的目标和开阔的眼界。简而言之,就是你根本看不见,原来还有“另一种快乐”存在。比如,我们来算一笔账,如果我们习惯每天喝一杯奶茶,需要30元,一年365天,就需要10950元。
要是这笔钱不用来买奶茶而是省下来,每天存30元,存到10950元,这一整笔钱,就可以来一趟外国旅行。这就是“另一种快乐”。
如果目光更长远一点,你把类似奶茶这样的支出也省下来,每天存3个30元,一年后你存到的钱,就可以跟人合伙开一家小奶茶店了。那时候,你再喝奶茶也不迟,成本低啊。这也是“另一种快乐”。
然而推演还没有结束,更符合现实的情况是,有一些支出,难免会有后续的“连带支出”。比如,为了维持体形,消耗每天喝一杯奶茶带来的热量,你需要每周请一次健身教练帮你减回来,假设请教练的费用是500元,一年按52周算,就要花费26000元。看起来只是每天多喝了一杯奶茶,一年却多花了36950元;看起来只是每天少喝了一杯奶茶,一年却可以多存36950元。用旅游来换算,就是三趟国外旅行。又或者给自己报一个认证课程,得到证书,为自己增加核心竞争力。
再往下推演一步,如果这些钱不是用来消费,而是存起来用于投资呢?这个本金,在未来会为你带来多少收益呢?36950元,如果给我一点时间,就能生出另外的10000元。
要永远记住,没什么钱的时候,省到就是赚到。所以, 看到“更长远的选项”,并考虑把它作为“可替代选项”,才是改变的根本和存钱的关键。到了那个时候,你的选择题,就变成了“要为‘现在就能享受到的快乐’花钱,还是要为‘更长远的快乐’存钱”,而不是“买‘一杯奶茶’,还是买‘两杯奶茶’了”。
这不仅是思维上的转变,还是行为上的跃迁。你得清楚,在可支配金钱有限的情况下,“大的快乐”和“长远的快乐”是需要用“小的快乐”和“当下的快乐”来换取的。另外,以上的分析,还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 “时间”就是我们第四层的“钱意识”。加上时间的维度,去考虑金钱的使用,对钱的意识就会发生改变,你的金钱行为也会因此得到调整。因为任何一笔“小钱”,放在足够长的时间维度上去计算,都会变成一笔“大钱”。
平时你会觉得,一杯奶茶就30元,没关系,就一点钱!下次要是出现类似的念头,觉得一笔“小钱”花掉没关系,别着急,我教你一个方法,请先用这笔“小钱”来乘以365,看看会得出什么样的数目,然后花5秒时间来想一下,这个数目能给你提供怎么样的“替代选项”。如果这个乘法还不能阻止你,那你就再把得出来的结果乘以10,乘以20,看看这个钱又能等于什么“选项”。你要意识到,如果你选择了这个“替代选项”,它不仅可以给你“另一种快乐”,还能帮你开始养成“要存钱”的意识和“存下钱”的习惯,创造未来“让存款自动生出更多钱”的机会。
“过程存”是有钱方法的三大策略和方向之一。
以上介绍的就是“过程存”的核心理念,看看有什么能“以小换大”的机会,然后把省下来的钱都存起来。用“时间”来衡量金钱的使用,是想让你知道,金钱也是有“时间成本”的。我们常说时间就是金钱,所以永远不要忽略了“时间”对金钱的作用。
我还记得有一个奸商的故事,说的是老板想尽办法克扣员工的工资。后来奸商老板想出了办法:每个月比上个月推迟10天发工资。乍看之下没什么问题,但细算一下,如果每一个月比上一个月晚10天发工资,那每4个月就会少发一个月的工资;以上的情况,可能只会发生在故事中,现实中这样的老板早就被关进监狱去了。但是,我们从故事中可以知道,按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周期来看,如果得到钱的时间延后,会让钱的总数减少。那如果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呢?或者只是一次延迟呢?会有影响吗?
比如,问个问题,你和朋友合伙做生意,朋友本来在今天要跟你结款10万元,但由于结款平台提现功能出故障,得7天后才能提现。那请问,现在提现和7天后提现,是否有区别呢?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没区别啊,都是10万元,无非是要多等7天而已。但是,你知道吗?按照我现在的投资回报率,10万元,经过7天,大概可以增加另外的3万元。所以,表面看来没有区别,事实上因为推迟了7天,我错过了把10万元变成13万元的机会。晚7天提现的钱,让我损失了3万元啊。如果算上通胀率,我的损失还会更多一点儿。所以请记住,今天就能赚到的钱和明天才能赚到的钱,哪怕数目一样,它也是不一样的钱,因为“时间”会改变“钱的价值”。就像今天的100万元和10年后的100万元,价值完全不同。因为钱会贬值,这意味着,你越爱花钱,你就越晚才开始存到钱;而你把战线拖得越长,需要存的钱就会越多,达到财务自由就会越难。
于是,你应该知道了,“今天就能存下的钱”和“几年后才能存下的钱”也完全不一样,中间浪费掉的那些时间,本来是可以用来让钱生钱、为你原来的钱增加价值的。 你今天买任何东西,除了失去“付出去的钱”,
也会同时损失掉“存钱”和“让钱生钱”两个机会。
“每日存”
当然,如果把“过程存”和前面的“提前存”理念结合起来,还能发展出另一个“过程存”的方法,我管它叫“每日存”。“每日存”:考虑到我们花钱的“过程”,基本上是“每天都得花”。所以,我们可以把“提前存”中“先存后用”的总纲领,落实到生活中的每一天。我们可以安排自己在每一天花钱之前,就把一部分钱存下来。
具体做法是:每天早晨,或是在刚醒来的时候,或是在吃早餐的时候,就转走自己的10元,一年下来就可以存3650元。如果你的经济条件比较好,每天存20元、50元,甚至是100元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调节每天的金额就好。关键是,尽量不要中断,尽全力坚持下来,至少一年。
“等额存”
除此之外,“过程存”中还有更高段位的玩法,我把它叫“等额存”。“等额存”的理念非常简单,就是今天你每一次消费的时候,也请同时存下等额的钱。简单说,就是你花多少,就存多少,这就相当于你在以两倍的速度消耗你的钱。
这个方法的好玩之处在于,哪怕一开始你难以克制消费的欲望,后来也会因为现金的短缺,被迫改变你的消费习惯。关键是,当你觉得自己快没钱的时候,事实上你已经存下了钱。比方说,还是刚才买奶茶的例子,你安排了900元的预算给自己买奶茶,本来你每次买奶茶花30元,这笔预算够用30天。但如果你采用了“等额存”,每花30元,就存30元,相当于每次就要花60元,原来这笔钱就只够你用15天了。所以当你前15天把预算用完了,后15天就只能不喝奶茶了,但这个时候,你有了450元的存款。这就比什么都没有要强!
还有的同学比较聪明,提前预料到了这种情况,发现后15天会没奶茶喝,于是开始调节自己的行为,他不每天喝了,变成了隔天喝。当他主动调节的时候,他的习惯就改变了,消费的频率也降低了,关键是,他还是存下了450元。当然了,这个方法适合收入比较可观,但还没有养成存钱习惯的同学。
把握好“提前存”和“过程存”的核心理念,你也能总结出属于你自己、更适合你自己的存钱方法。比如,我有一个学生,他结合“按数目存”“等额存”的方法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帮自己设计了存钱的行动:每次消费,无论消费金额多少,都雷打不动地存下5元,只要他数一数一天、一周、一个月存下了多少个5元,就能知道消费的次数,这也有利于他控制和降低自己的消费。
所以,你终于知道了,“存钱”和“存钱的实施过程”本身,不仅能让你存下钱,还能帮你不断提高判断力、自控力和对钱的觉知。一石多鸟,一份付出,多份回报,完全符合投资中“利益最大化”的思维。何乐而不为?
策略三:意识存——周期性存款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成功地守住钱、存下钱,有两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定时”和“定量”。当钱还比较少的时候,“定量”比“定时”更重要。虽说每个月发工资时都要存下一部分,这也是定时,但毕竟“每月一次”的频率还是有点低,所以这时,我们把焦点全放在“定量”上。而一开始的提前“定量”存款,也是为了习惯的初步养成和提高“存钱的意识”。
当经济变得宽裕时,“定时”比“定量”更重要。这个时候你的收入、现金流充足了,光是“定量”已经不能把“存钱”最大化了。所以要加入时间,更加“有意识”地为自己增加存款的频率,创造存钱的机会。这就是“意识存”。
为此,你可以参照以下三个方法:
1.“递增法”——频率:按天存;方法:金额按天递增。比如,第一天1元,第二天2元,以此类推,第365天365元,一年共能存下66795元。
2.“1378法”——频率:按周存;方法:金额按周递增。比如,第一周100元,第二周200元,以此类推,第52周5200元,一年共能存下137800元。
3.“逢年过节法”——频率:每逢节假日;方法:每个节假日存下固定金额。比如,每个节假日固定存下200元,一年大概有115个节假日,一年共能存下23000元。
在实际操作的时候,有4点需要谨记:1.量入为出,按照自己的实际收入和支出来选择存款的方法,设置每次存款的额度。比如在“1378法”中,也可以第一周存10元,第二周存20元,第52周存520元,一年能存下13780元,这也是个不错的数目。
2.尽最大力量,定时定量,一直保持,直到“存钱”成为你的日常,像刷牙、洗澡一样简单。哪怕偶尔中断了或被中断了,都没有关系,从断掉的地方重新开始就可以!最好分析一下,断掉的原因是什么?每一次断掉,都会给之后的坚持提供积极的意义。
3.你需要知道,存款只是理财的第一步,也只是重新认识金钱的第一个习惯。此章的全部目的和注意力,都放在“如何帮你清除障碍,开始存款和稳定存款意识”上面。经过后面的学习,你会知道光存是不够的,钱会贬值,在后面的章节,你会学习到“存在哪里”也是个关键。
4.现阶段,不要好高骛远,光存就够,不然你连让存款贬值的机会都不会有。
来快速整理一下。存钱的具体方法,有“按数目存”“按比例存”“每日存”“等额存”“递增法”“1378法”“逢年过节法”。总有一款适合你,如果你还在起步阶段,那就挑一个方法;如果你已经渐入佳境了,试着用上更多的方法,直到你能像我一样,把这些方法同时用上,留下绝大部分的钱。
这些方法,既可以让你开始存钱,也能让你发现自己。你也可以从这些“元方法”中得到启发,提炼和发明出属于自己的方法。比“发现自己”更重要的是“发明自己的方法”。
别轻信国外的某些理财书,告诉你“存钱是没用的”“存钱的思维是落后的”,甚至还有人说,“存钱会让你变穷”。你要知道,每个国家的国情不一样,经济大环境不一样,谈论这个事情的大背景,也完全不一样。比如,在美国,也许是不存钱会更好,但你可以看看近两年,特别崇尚自由,连花钱也崇尚自由的美国人民,活得举步维艰。 任何理论的理解和执行,都有两个大前提,即“时代的大背景”和“个人的实际情况”。脱离这两个最大前提的结论,既不现实,也无法实现。
请记住,只要开始存,就永远都不晚;只要开始存,就已经开始了新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