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职场漫谈销售笔记

减少对霸权的依赖,需要换个赛道

2018-05-24  本文已影响1人  周周赋能

这两天看到一个知识网红提出一个话题:教育有标准和一定的成果,要有成材率。现在的在线教育产品都不算教育,而是音像制品。

说的太有道理了。

然而,这个想法却非常矛盾。因为他通过在线教育,每年赚了上千万,但是现在竟然说,在线教育只是一种视频产品,没有效果。那么他卖了这么多产品,赚了这么多钱,把那些相信他而购买课程的学员都当做什么?

就像某些大张旗鼓号称民族企业,借着老百姓的信任成长起来,而售卖的产品,国内售价比国外高,明摆着赚自己人的钱,这又是几个意思呢?

既然做了一行,就尊重这一行好了。

在线教育到底有没有用呢?

肯定是有的。

我相信有人可以通过在线的学习,学到很多东西,比如我就能学到。

但是这个比例有多少呢?

我们可以先看可以参考的数值。

记忆曲线

对于线下教育,过去几十年已经有了很多的研究统计,数据已经非常详尽。一般来讲,学了两天线下课程,后来的21天,学员真正能记住的内容有多少呢?大概只剩下20%,这个数据是很多的教育学家都认可的。

当然这个结果,其实也仅限于记忆层面,也就说,只是关注到如何记忆。

而人要掌握一个能力就要进行“重复学习+刻意训练”,这两种技能的重要性,现在也有很多人提到了。尤其刻意训练这种方法,方法可以学,但是也容易遗忘。我们可以从学骑车的过程体验一下。你告诉初学者怎么去骑自行车,他是不会骑的,只有他自己参与过训练,形成肌肉记忆,才会能够真正学会。所谓的“学会”了,也只是基本的操作和套路,就好像有些人学了开车,考了驾照,可能也开过几百公里,也就会了。但是如果隔两年不开,他可能不敢开,或者会手生,甚至有可能成为马路杀手。如果这时再给他一些复训的机会,稍微再给他一些灵活运用的技巧,他就能开的更好了。

如果一个人能把“接受知识+学习技能+刻意练习”这样一套方法能够熟练掌握,这个人不管学什么,都可以很快上手,听什么课都可以很快学会。

然鹅,很多人连基本的学习操作都不会,这才是最大的问题。即便有的人懂得了基本的操作,但是他没有长期的运用,很快也会忘记了。所以真正的学习,是一个系统化的技能,而不只靠着灌输一点知识。

说回在线教育的标准,在线教育和线下教育的关键区别在哪里呢?除了没有现场的导师指正以外,人与人之间的链接也比较弱。因此让人学会的效果就更弱。

效果弱,不代表没有效果。对于学员来说,决定学习效果的因素是什么?也是上面的学习系统——“接受知识+学习技能+刻意练习”

如果一个学员懂得“学习技能+刻意练习”,这样他缺的就是知识。这种人通过在线学习就会有效果,因为线上课程就是传递方法和知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干货。如果这个人本来就有学习方法,他就可以直接把这些干货,变为自己所用。但是,如果这个人的学习方法不对,那么在线学习的课程对他来讲,基本无效,因为给再多知识给他,他也无法内化。

这种懂得“学习技能+刻意练习”的人有吗?

肯定有,只是数量有点少,这些人的学习效果有多少?效率多高?没有数据统计,但是这个效果还是有的。可能比20%要少,可能只有2%而已。

为什么我会知道这些?因为我以前的机构就是做线上线下联合培训的。我们很清楚,两者学习效果之间的差别。只是以前不会说,在学了商业讲师班以后,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都大大加强了,才看得清说得明线上线下培训的差别。

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现在的在线教育的从业者的水平的确不高,各类课程良莠不齐,各大平台在大混战。让大家对在线教育的评价越来越低。

其实这也是一个正常现象,用户从最早头脑发热的冲动采购,到现在的理性采购,肯定会逐渐筛选一些水平不高的产品,慢慢形成一个良性的商业环境。

而在这个时候,如果哪家平台能够提出一个标准,就能马上成为标杆,吸引大量的流量资源。比如当时褚橙推出市场的时候,就提出了照光度、含糖量这些标准,自然就吸引了大量的流量,引起一波风潮。

而且提出新的标准,就能细分出一个行业,例如可以把在线教育和传统教育区分开。成才比率有没有呢?肯定是有的,只是很少人做这个统计,如果这个数据可以拿出来,这个公司就有机会夺得行业领导地位。

因为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没有任何的规则,所谓的规则都是人为定义的。一般人都是按照别人的游戏规则去生活,如果你想要与众不同,就要自己创造游戏规则。现在在线教育行业还是蛮混乱的,这个时候谁能够提出标准,谁就有机会逆袭成为老大。

关于逆袭,就要提到最近被刷屏的新能源汽车,虽说很多人认为新能源汽车喊了这么多年,感觉很多企业都在混补贴。其实这都是媒体误导而已,真正做事的,都已经把新能源车卖到全世界了。

比亚迪走向海外

但是很多人不相信啊,哪怕我的大学同学,都是一群搞机(械)的,算跟汽车行业还是沾点边的,他们都不相信,可以看到这个机会有多大。

为什么说新能源汽车在不远的未来是趋势呢?

一、2020年,国内将建好1万个充电站,让电动车充电不再难。

二、未来让车企投入更多资源生产新能源车,今年4月1日,《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即双积分)实施。

内容是,从2018年4月开始,国内汽车企业每卖一台燃油车,将获得-1积分,但是卖一台电动车,可获得+1积分。

这是什么意思呢?

比如一家车企,卖了90万台燃油车,10万台电动车,那么它就是-90万+10万,总积分是-80万。这个分有什么用呢?

如果企业明年还想在市场上卖车(废话,不卖车,几百亿资产打水漂了。),就要买积分把负分的坑填完。目前预测一个正的积分价值是5000元,也就是说这家车企要花40亿买积分。

如果你是车企老板,你的产品比例到底要怎么配置?

当然是尽量把电动车的比例调高。

但是如果厂家有钱任性,随便你罚咋办?

按照工信部规定,2019年-2020年,燃油车企业必须要有负分总额的10%-12%正积分,否则将停止销售!

就是要让车企想不生产电动车也不行,不造电动车,就得关门。

可能大家很奇怪,为什么我们要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呢?

因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在于三样:电池、电机、电控。

目前国内在电池领域有领先优势,比如行业内的领头羊:比亚迪、宁德时代。(有没有发现最近这两个企业的名字在刷屏啊?)

至于电机,比较好的技术在萝卜头那里,不过现在关系回暖了,这些都好说。

至于电控,大家起点都差不多,没什么太大差别。

至于重要的基础充电设施的完善,这方面哪个能与我们这些基建大神相比?

所以这些都不是问题,接下来,就是大力推动的过程。

为什么要推新能源汽车呢?

因为可以少用油,这就减少了对石油美元的依赖。

更重要的是,既然我们有技术优势,就要在我们有优势的赛道跟别人比啊,为什么还要照着别人的游戏规则去玩,被别人追着打呢?

这就现在提到的一个新词“换道超车”。

实力不够,就进入细分行业换赛道,设定标准成为主导者;如果实力很强,就自己建一个赛场,让别人来我的赛场玩。

换道超车——才是玩谈判筹码的最高境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