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不拆不成器

如何用2个月,写作出版一本书籍?

2021-01-15  本文已影响0人  精时力崔律

引言

在这个个人品牌崛起的时代,很多小伙伴都想出版写作一本自己的书籍。

而写作拖稿,几乎是所有作者的“痛”!当然,也是出版社编辑的噩梦,哈哈。

出版写作,大致上有两种情况:

抛开其他的因素,从时间管理的角度看,上面哪一种情形的写作会更快呢?

通常来说是第1种。

因为当你签了出版合同之后,是有截止交稿期限的,比如6个月。

而第2种情况下,因为没有截止期限,所以你可能会无限期的拖延下去。

然后,事实上,尽管已经签订了合同,甚至有可能是时间管理的达人,仍然会出现拖稿的情况。

比如,《让你的时间多一倍》的作者就是这种情况。


《让你的时间多一倍》.jpg

看一下他的第1本书的写作的情况吧:

我写的第一本书是《大脑知道答案》,我在2016年9月就和出版社签好了合同。当时我很清楚自己要写什么,仅仅几天的时间,我就写好了前三章,紧接着我把它们修改了一遍,优化了一下……然后,我就把写书这件事搁下了,什么也没做,一晃就到了2017年!

那么问题来了,这三个月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不瞒你说,我有一堆的理由来解释为什么我没有时间去写作。我有“让大脑充分开窍”(Mental Roadage)的巡演,观众的反响普遍很好,所以事情进展的速度大大超出了我们的想象;除了在忙巡演,我还得抽空编排一些新节目;我YouTube频道的订阅数也超过了10万,所以我更得要求自己保证视频的质量和更新频率;还有各种各样的一些项目,都需要我花时间去考虑,而且我还生了几场病。但说实话,我在这段时间不止一次地想过,我不能再拖下去了,应该接着写我的书了。

三个月就这么过去了,在这90天里我甚至一个字都没有写。对,就是那个自认为已经掌握了时间管理诀窍,能够在生活中创造出无限时间的我。对于这样的情况我自己也无法解释。

作为已经出版了一本书,并且同是时间管理达人的我,对作者的这种情况,特别的感同身受。

在出版社向我约稿,并签订出版合同后的2个月里,我也是在写完一章后,几乎没有再写出来。经历几乎一模一样。

为什么呢?

我的原因和作者的原因也一模一样:

一是截止日期太远了。我的交稿时间是2017年3月1日,交给编辑做一些修改和排版之后,3月底投入印刷。从9月到3月之间足足有6个月,这样的时间安排对于我来说有些过于宽裕。我应该把自己的交稿的时间往前赶一点,而不是下意识地往后拖,等到最后一刻。

二是我一直在等一个“合适的时间”去腾出几天或者是几个半天来专门做这件事。把较大的工作任务均匀地分解到每一天,明明是我时间哲学的基础,也是我非常习惯的工作方法,结果这一次我自己都忘了要这么做。可能也是我太重视这本书了,所以想要静下心来一行一行好好写。

那么,怎么解决呢?

作者给了这样三个方案。

图片来自网络.png

01

每天在这件事上花一段时间,并且给自己制定每天要完成的量化目标。

这个方案的关键词有两个:每天花时间,以及量化目标。

第1点,看到“每天花时间”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哦,这不就是任务分解吗?”这似乎是每个人都知道的知识点。

问题来了:为什么要分解呢?

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这样做的原因是对治下面这种情形:

面对一项大任务的时候,很多小伙伴会想攒一点时间来集中处理。

比如,若它是一个长达三四个小时的文件,你就想着“我在某一天找一个下午,推开其他的工作,集中精力一口气,把这个文件给完成。”

若它是一个需要几天的任务,那你会想着“我找一个周末,利用周五、周六、周日三天的时间,一口气把这个任务给完成。”

但是,事实上,你会悲惨地发现,在你的人生当中几乎不会出现连续三天都有空的时间,甚至连半天都有空的情况都很少。

因为,你总是会不断的有新任务进入,哪怕你有时间你也会制造各种各样的借口,拖延完成这个大任务,因为它实在太“大”了,你在无意识的拖延。

所以,每天花一点时间的意思,特别指的是:不要指望着你有大块的时间来处理。做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哪怕每天只有半个小时去处理它的觉悟吧。

第2个点就是要量化指标,尤其是在写作这件事情。

很多人的错误的分解做法是:我每天花一个小时去写作。

那么,这一个小时会有什么样的成果呢?有的时候是300字,有的时候是1000字。不确定……

时间是我们做时间规划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是千万不要忘了它有时只属于“计划”的范畴,而不是“目标”。

具体来说:你希望通过这一个小时达成什么样的目标呢?比如,10万字的书稿,30天完成,则每天约在3000字。

每天不在于是否花了2小时,而在于是否完成了这个写作目标。

这样子就能够帮助你把这段时间利用得更高效,防止你产生磨蹭的情况啦。


图片来自网络.png

02

不管这个任务是什么,先做一个初稿,即使是和最终成果有差距也没关系。比起从零开始,有一个初稿会让你觉得轻松很多。

看完了这个片段,有小伙伴说:“懂了!”

于是,做了这样一个A2(规划行动):我下周五要拆书,所以,第1步先写完拆书预备表,第2步修改一遍,第3步给师父看,第4步去现场拆书。

请仔细看看一下这个小伙伴的A2便签和原文的知识点,是否是一个意思呢?

相同的点:都是先做了一个初稿,然后再去修改。

不同的点:小伙伴所做的这个A2便签,它实际上是一个流程化,第1步、第2步、第3步,分别是独立的步骤,属于由多个步骤共同组成的一个流程。

而原文中,更侧重的是一层一层的完成。

为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点,我举一个比喻。

你画过画吗?以层层叠叠的山峦为例。首先,用铅笔画出来一个轮廓,然后,上第1层颜色。再然后,上第2层颜色……所以,一幅画,它是由多层的颜色,才画出层次感。

回到写作的话题,不要在写一章后,立刻修改,再改,直至完美。然后再写第2章。

而是先把10章内容的初稿先完成,然后再进行第1遍的修改,再进行第2遍的修改,再进行第3遍的修改……

回到小伙伴拆书的栗子里,不是先写I便签,修改至完美,再写A1便签。而是,先把RIA三个便签都写完,粗略的写完,然后在修改上色,比如在I中,完善HOW。在A1中增加细节……

一层一层的完成,降低了任务的难度,防止我们产生完美主义者的拖延。

03

不要连续两天不管这个任务。如果某一天确实没时间或者没办法做,就应该提前把那一天的任务完成,以保证不影响进度。作为过来人,我一定要提醒你,只要往后拖一天,就会很难赶上来!

在这里,特别强调的就是任何任务都是提前完成,而不要拖后。

为什么不要拖后呢?因为你只要往后拖一天,就很难赶上来。

对这个点我的感触特别深,因为在我的精时力学院里,每个训练营都是要求小伙伴们听课实践写日志的。

有的时候,某个小伙伴在某一天因为出差而没有写日志,第2天就觉得好像不写也可以。到第3天醒悟过来,想补上,发现要写3天的日志,索性就放弃了。

所有的放弃都是从第1天放弃,从第1天拖延开始。因此千万不要存有“前松后紧,在截止日之前冲刺”的这种侥幸心理啦。

养成凡事都提前做的好习惯吧!


图片来自网络.png

总结

看完了这篇文章,你有没有觉得,出版写作一本书好像也没有那么难啦?

按照这3个方案,写起来吧!

在我写作《精力与时间双重管理研习手册》这本书时,也是前2个月几乎一个字也没写,而后面用了2个月就完成了写作,哈哈。

我们走过的坑,希望能帮你避免。

2个月写一本书,你也可以做到~

时间管理是一个修正自身行为的过程。

通过不断的时间管理,不断的提升自己,我们一起成为更优秀的人吧。


《精力与时间双重管理研习手册》.jpg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