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1-3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反思
儿童是人生阶段塑形的最佳时期,对人生的态度,对生活的好奇,对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对知识的渴望……其实我个人觉得要去辩证看待孩子,伟人的观点大多有自己独特之处,但不一定适用每一位学生,选择一条合适的衣服来成就孩子对老师来说太重要了。
在3年初出茅庐的摸爬滚打中,我发现要培养一个适应时代并且创造新时代的孩子太难了,社会家庭包括各种对老师的制度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理论的知识告诉我:教育常常滞后或者超前发展。可是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词汇和制度都会影响一个人决定一个人。
语文的教学浅看起来是生字词语的机械堆积,其实是植入一种独立的人格,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那些用心呵护的幼苗已经有了对世界独立的看法,这让我很是欣慰,当然也有被社会,被家庭截胡,浇水过多而停滞不前的也让我不断反思,当我拿到考试成绩时我脑海里浮现的不只是成绩的符号,更多的时他上课给我的眼神和他家长的沟通时的言辞,好像谁也没有错,但是好像都错了。
一年级时就要立规矩,培植自信心,代金币奖励法,鼓励以阅读为主,读书习惯,写字习惯(比较配合的家长有机会监督学生坚持每天练字,其次是注重笔顺的一次定型,在第一次认识学写时一次到位,不可超前让家长以自己的写字习惯提前教授,以免孩子受到前摄抑制的影响。)培养对文字的渴望和认知世界的兴趣,拼音是基础,读,练习,打卡,练题为主,语感层次高的同学可以用拼音写日记简单记录。生活层面灌输一些简单的德育知识:自己的东西用完放好,课前根据课表摆好书,笔,本子,不随意乱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之前要先告知他人……卫生方面要求抽屉和桌面脚底下的垃圾及时清理,学会拖地,学会扫地。
二年级时以生字查字典看故事书为主,海量阅读灌输整个小学,只有大量积累阅读,所谓语感,思维,表达等等会延伸至课堂,新课标的要求才能有创生性的发展,而于学生则百利而无一害。同时,书写习惯不能掉以轻心,前面的练习在此时不一定会在此时发生质变,仍需坚持,此时需要及时表扬树立榜样,举行班级活动强化。
三年级出现一些具体的行文思维,每个单元语文要素递进螺旋上升,此时更应风暴式鼓励孩子多表达,只领悟老师讲的思维而言辞僵化起不到任何作用,实践➕阅读➕表达才能找到行文的落脚点,三年级同学领悟课文的同时更应大量的仿写或着简单的拿来主义,这时说明他已经意识到语言的层次性和指向性了,此时再注入鼓励的药水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推测,逆向思维……那将会是一场思维华丽的旅行。
近期总想着要反思3年中的一些工作零碎,谈不上什么真知灼见,或许后面还有更精彩的“语文”,一切正在来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