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汤?糁汤?(续)
2020-12-07 本文已影响0人
珊家园
上次我写了一篇“Sa汤?糁汤?”后,心中还有点纳闷,取名者为何还要用字母来代替,难道我们的文字还容不下你这碗汤。山东鲁南那里称作糁倒是很确切,且有据可查。
糁,辞海里的基本字义:
1.饭粒
2.以米调和成羮或其它食物而制成的食品。
糁,在古代的《说苑•杂言》及《礼记•内则》中均有记载。在历代文豪的诗词中也有糁的字影,
如:唐代李白在《春感》中吟道:
“榆荚钱生树,杨花玉糁街。”
宋代陆游《晨起偶题》诗云:
“风炉歙钵生涯在,且试新寒芋糁羹。”
宋代大文豪苏轼在海南儋州流放期间,缺衣少食,生活十分艰难。吃了三儿苏过烧的山芋碎米粥,大为赞赏,称作为“玉糁羹”,赋诗一首:
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
莫将南海金齑脍,轻比东坡玉糁羹。
注:1. 龙涎是古人传说中的龙的唾液,相当珍奇且有奇香。
2. 鲈鱼脍原是江南一道名菜,相传隋炀帝巡幸江南时,品尝到了此菜,因其味鲜美异常,鱼肉洁白如玉,齑料色泽金黄,连声赞曰“金齑玉脍”!从此金齑玉脍代替了鲈鱼脍。
3. 苏轼在诗里的意思是隋炀帝吃过的“金齑玉脍”也不如我苏东坡的玉糁羹。其实他赞赏的还是自己儿子的一番孝心。
说明:“莫将南海金齑脍……”摘自《苏东坡新传》,而在宋•林洪《山家清供》及古诗文网里是“莫将北海金齑脍……”
北海、南海相距甚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