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雷了和“喷子”有没有关系?
最近P2P圈真是雷潮来袭,平均每天爆2家,还泥沙俱下,一些合规和口碑都还不错的老平台也轰然倒塌,愁云惨淡下,江湖人见面第一句话一般就是:“你中雷了吗”?
“雷声滚滚”尚无停的意思,人心惶惶下P2P圈出现类似银行挤兑的现象,群体向平台提现。这种逼宫的趋势下,本来没事的平台,本来没打算跑路的老板,都要杯弓蛇影,准备“后事”了。
为啥“挤兑”这种群体恐慌事件过去很少发生,最近却有跳涨的势头?恐怕仅仅把锅甩给宏观面的钱紧还不足以说明问题,挤兑现象集中发生的平台,一般都能看到类似黑嘴唱空的文章在一些媒体上发布,比如:
这种有煽动性,又无多少论据支撑,也不需要事后负责的“檄文”,是好心曝雷还是别有所图?金融市场往往会发生自我实现的预言,一旦受众信以为真,假的消息也可变真。那么如果真雷了,谁是受益人?
答案是:没准备还钱的借款人。
有没有可能,一些居心叵测的借款人,顶格申购20万额度后,就开始请水军喷平台,如果因势利导真喷垮了,让平台去应付投资者,自己反而可以借混乱脱身,逍遥法外?即使事后没成,那点请水军的钱跟20万额度比也是九牛一毛。只可怜听了谣言提前退场的投资者和被冤枉的良心平台。
最近平台爆雷事件频出,媒体上负面报道也相应增多,信息真假难辨,二者相互强化,让局面进一步恶化,真不知道该归因于天灾还是人祸?
那么应对这种罗生门的局面,除了自己做足功课,辩伪存真外,行动不外乎以下三种:
1、避雷,不玩了,存支付宝。
2、精选平台,降低收益预期,慎重投资。
3、减少投资额度,并分散投资。
面对困境,每个人有各自的选择,鱼叔这回站在乐观一面看问题:任何行业都是大浪淘沙,多难兴邦,没有危机反而难以形成优胜劣汰的正向机制,不利于行业出清。懂得逆市投资,迎难而上,让平台和自己都得到锻炼,不失为当前明智的策略。过冬要加点棉袄,必要的功课还是要做的,重要的话要说三遍,把过去提过的意见再做一遍整理:公司背景实力,一般出身什么系,有多少实际注册资金,有无知名风投或者国资做信用背书,当前形势下,这些过于标签化的信息有效性降低,反而以下3点值得关注:
1、看公司诚信,有无担待。当前资金面偏紧,借款人逾期或者爽约也算屡见不鲜,看看出现逾期后平台是否在1个月内垫付,或者其他担保、保险公司补偿,不怕单个的标的雷,怕的是平台纵容这种现象不管不顾,最后形成跟风、溃烂。
2、看信息披露情况。运营数据上传到之家、天眼,并公开高管信息是最基础的,目前风险一端沉降到借款人这个基点,这就要看平台是否披露标的的具体信息。比如借款人身份证、企业营业照执照、房产证及地址照片、车辆行驶证及照片等等,有这些信息披露至少说明平台是做了功夫的,出事的概率就要小很多。
3、看运营数据是否偏离行业均值。首先声明:对于不公开运营数据的平台,可以列入高危范畴。一般运营数据在之家和天眼上会列图表,会和行业均值进行比较,乖离均值比较多的,就要提起注意了。涉及人气值的参数,如满标时间、成交量、新增投资者人数,在当前尤为值得关注。
如果是没搞任何活动,又没有发天标,还能维持高人气,说明平台自身运营健康,有口皆碑;如果突然人气值拔高,又有一些令人疑惑的活动出来,就要管住诱惑,绕道而行。
如果小伙伴选择清仓避祸,也不失为明哲保身的策略,不过币圈、房地产、股票市场面临的困境也差不多,存支付宝是简单,收益跟不上货币贬值速度,也少了智力上的挑战。如果能经历这两年备案期的腥风血雨洗礼还能活得很康健,估计在P2P投资领域就满师了,祝愿你也是那剩下来的胜者!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鱼叔叨财(yushudaocai),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