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层次的成功——好好活着
文/雕琢人生
寸功未立,怎能不肝脑涂地?
不趁着年轻去搏一把,到老了迟早会后悔!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一句句宣言,一幕幕悲壮,一个个成功人士,让这些口号像一面旗帜,像永不变质的鸡汤,始终飘扬在努力者心中,滋养着无数前赴后继者。
然而,这些口号背后,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有多少后悔,有多少遗憾,有多少亡灵,用短暂的生命演绎了多少人间悲剧,让人慨叹。
有一个桥段,想必大家耳熟能详,民营企业家王均瑶,因肠癌在38岁的年纪关上了生命的开关,其妻子携巨额财产嫁给了他的司机。据其朋友透露,王均瑶死于过度疲劳!甚至去世前不久,王均瑶还要创立航空公司。
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他还会这样拼命么?拼命的意义又是什么?身家几十亿就是成功么?
这样的例子真是讽刺。
也有个段子这样写道:医院上班一年没了自由,三年没了朋友,五年没了青春,十年没了健康!早起晚睡,担惊受怕,加班熬夜!
有一位正值花样年华的单身女医生,博士毕业,于2017年5月6日下午,下班后在家猝死,年仅34岁!原因正是无休无止地熬夜加班。
这样的悲剧令人痛惜!
如果生命能重来一次,她还会如此选择么?家人会如此抉择么?博士就是成功的典范么?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有的是为名,有的是为利,有的是为生活,有的是为生存。
等到生命的终点,早早停靠在令人惋惜的年龄,那些你所追求的,或者已经达到的,又都有什么用处呢?
这里没有要让大家放弃希望,放弃努力的意思,而是让大家更重新认识一下生命的意义,还有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
最近我参加了写作训练营,选择坚持日更。昨天晚上,我直到凌晨一点才完成任务。
日更的目的,第一是要锻炼意志,第二想锤炼文字,让我能更好地写出文章,达到当作家的梦想。
然而自从我加入训练营以来,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完成日更只是其中一方面,输出必须要有充足的输入,所以读书也成了日常。
工作生活读书写作休息,我每天都疲于奔命。前些日子我经常会熬夜到晚上1点,早上5点左右就醒。
有种励志的说法:叫醒自己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
我不知道,通过这样苦行僧一般的坚持,最终能不能梦想成真。
今天班长看到自己深夜更文,语重心长地提醒道:“不要为了梦想牺牲健康,每天这么晚睡早起,身体迟早会垮掉!”
虽然自己也很懂这个道理,甚至还曾教育别人,但班长关切地提醒,让我心里一颤。
如果通过透支生命来换得自己所谓的成功?那么即便最终成功了,真的值得么?
文坛上英年早逝的例子,不在少数,比如曹雪芹,王小波,路遥等等,他们的确因一些经典作品而名扬四海,功成名就。但最后,也是因为写作,殚精竭虑,最终,在当打之年,被健康打倒,进而走到生命的终点。
这是他们想要的吗?
我想要的又是什么?
如果说我为了名利,那么,这样下去,很可能落入“有命挣没命花”的境地。
更何况,即便日夜兼程,也未必能做到功成名就。
下面来看两种写作方式:如果写作,是为了出名,为了赚钱,为了更好的生活,更好的享受。然而生命没有了,后面的那些,怎么能延续呢?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好好活着!合理分配时间,早睡早起,看书写作。或许不成功,但多一项乐趣,陶冶情操,让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在生命的宽度和长度上有所拓展,何尝不是人生的赢家?万一,活得够长,成功了呢。这也未可知。
每个人都有对成功的渴望,但往往在追求的道路上,我们迷失了方向,我们走火入魔,我们无法自已。等到把身体伤害到不可逆转,把生活过成了无可挽回,那时候你再期待有后悔药吗?还会想着再重来一次吗?
即便你后悔万分,时间也不会再给你哪怕一次机会。那我们追求的,到底有什么意义呢?这种所谓的极致成功,又有什么好处呢?
或许只有好好活着,才能给生命以无限可能,才能对未来有无限期待。
或许只有好好活着,才能把生活过得丰富多彩,才能把日子过得清楚明白。
适当调整计划,合理调配时间,做一个生活的智者。
工作固然重要,家庭更重要。
理想固然重要,生命更重要。
不要等到失去了才追悔莫及。从现在开始,调整自己,好好活着!
简宝玉日更打卡第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