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伴随孩子的一生

2022-07-15  本文已影响0人  yh小树苗

昨天,中考分数出炉了,考得好的喜极而泣,考得差的顿胸捶足。小林的妈妈跟我说,我真是搞不懂啊!孩子在名校就读,一年就要几万元,三年读了十几万,为什么还考这么差呢?我看孩子很认真啊!周末回来都在写啊、背啊,我看了都觉得好辛苦。为什么付出却没有回报?我问她,孩子平时喜不喜欢阅读?小林妈妈说,哪里有时间看这些闲书啊! 试卷都做不完呢!我一听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这是典型的题海战术,孩子的大脑整天沐浴在数字题库里,不停地做,不停地做,已经麻木了,这是一种机械式的学习,名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平时连音、体、美都不上了,全部上主科,这是以牺牲孩子的身心健康来换取学校的发展啊!试想一下,还有多少学校是这样的呢!

经常在网络上、各类媒体上看到哪里哪里的孩子跳楼了,究其原因,很多是高压的学习态势让孩子受不了,有些是心理脆弱,接受不了自己成绩下降。那么,有没有办法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呢?答案是肯定的。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就强调: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地“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带给孩子的成长是一生的,郝晓东老师在《改变教育的十二个关键词》一书里说:阅读是非常重要且容易施行但也是往往被忽视的方法。不要只是在孩子语文成绩不好、不会写作时才想起阅读。阅读是涵养心灵、发展道德、充沛精神、健全心智的有效途径。缺乏阅读的孩子,心灵干瘪,精神空虚,认知偏执,会逐渐丧失判断能力、倾听能力以及自我教育的能力。

从今年的高考题中就可以看出,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着高考成绩的高低,得阅读者得天下,靠死记硬背刷题换来的成绩是有限的,阅读面狭窄,阅读量少,面对内容广阔的试题内容,你根本就无法适应,光阅读完试题内容就要有一定的时间,这很考验学生的阅读自动化能力。

那么,童年、少年阶段的阅读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要怎么来把各阶段的阅读做好呢?怀特海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论断:人认识事物都遵循一个“浪漫—精确—综合”三阶段循环的规律。这个规律既是认知规律,也是生命成长的规律。小学阶段阅读的阶梯是怎样的呢?在幼儿期,我们要培养孩子的阅读,父母给孩子读绘本,这时候不要求孩子识字,只是让他们感受书带给他们奇妙的感觉。到了小学一年级,就可以读儿歌童谣,绘本也可以大量地给他们读,一般一年读500本左右,这时他们的识字量不断增加,对阅读的障碍就会越来越小。二年级可以读儿童诗、进行长文挑战,除了继续读绘本外,还可以加上二三十本桥梁书打底,整本书阅读也可以逐步推进了。到了三、四年级,是海量阅读的关键时期,这时除了读古诗外,整本书共读成了主旋律,孩子的阅读量要达到1000万字。一般这样训练过后,孩子基本上达到了阅读自动化了,他们在阅读的时候会思考,在思考的时候能阅读。五六年级就可以阅读经典书籍了,整本书共读每周2-4本,还有四大经典名著,人文、社科类书籍都可以普及,读这些书,对孩子们理解书中人物和情节大有帮助,他们能梳理出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框架。这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第二套大纲”就真正丰富起来了,丰富的智力背景为孩子的学习提供了厚实的底蕴,他们的学习阅读力、理解力都上来了,成绩还会差吗?

从小开始就重视阅读,不要等孩子成绩不好时才来重视阅读。朱永新老师说:一个人的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对教育,阅读是一种最为基础的教学手段,是授之以渔的最终目的。所以,父母们不要病急乱投医,盲目地给孩子报这个班,那个班。学校也不要为了追求升学率而大搞题海战术,要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让孩子真正做到五育并举,让阅读伴随孩子成为一生的好习惯,通过阅读,我们不一定变得更加富有,但我们一定可以让孩子变得更加智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