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浮生六记》
我是一个读书很少的人,主要原因是孩童时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但始终对于未知的一切事物都保持好奇,包括阅读,但是工作后,大块的时间闲余几乎没有。15年偶然遇到网路上一个胖子,卖书的,但卖书之前他会帮你解读,夹杂他自己的私货,总觉得很有趣,他就是罗振宇,当时的节目《罗辑思维》。
当有人在成千上万的书海里帮你解读,帮你试读一本本书,实际上就节省了大量的选择时间,何乐而不为,况且书对于每个人就像中药,并不是每一味都适合具体的一个人。通过罗胖筛选过的书,大概率都是经典,都是有营养的。
《浮生六记》就是通过他的解读才知道的一本书,然后一直心心念,倒不是说无处可读无处可买,实在是如果轻而易举得到某个东西,那种心心念的感觉就会消失。多次在书店里看到了也瞥上几眼就放下。
直到前不久单位宿舍来了新舍友,在他的收藏中偶见这本《浮生六记》,借来翻看,终得满足。
未见此书时,只听说,是一位潦倒秀才对自己亡妻的无比思念,文字轻淡,记录他所经历的现实生活。
读了此书后,作者沈复的形象越加清晰起来,对妻子的那份含蓄的情感且不议论,对父母对兄弟对友人,在那个时代,一个人想要掌控自己的命运,几乎无能为力。若不是心爱之人始终未能得到家族的接纳,若不是被卷进债务纠纷,那么这本书读起来就不会觉得那么凄凉了,可叹。
关于书中的描写,我就不重复了,也是因为如今看书,看的时候融进作者所描绘的世界里,跟着他的笔,从欢喜到悲凉。合上书,就又回到我的世界,那里的一切也只是模糊的印象了吧。但留下来的,正是那种对生活态度对感情的忠贞的样子最为深刻,现在读书大概也就是,理解作者,然后增强自身!
本书的精彩之处个人觉得“闲情记趣”“闺房记乐”就很好了,“坎坷离愁”“浪游记快”就略显无趣,也许是对凄凉的逃避,对他所描写的旅行见闻实在提不上兴趣。
在和妻子“芸”的相遇相知相守中,最有烟火气,时而觉得换成自己如果遇见这样的女子也是会感谢命运的眷顾了。
作者沈复并不是什么文学大家,并且他写此书,也并不是要换得多少钱财或是名声,只是在年老时,回望自己的一生,那种对妻子的思念,不由得才写此书吧。文笔并没有太多华丽,故事也都平铺直叙,没有波澜,倘若我的小学语文老师看到这样的文法,定会批判为:这是什么流水账,多用用成语,多使用排比。。巴拉巴拉。。。(个性的泯灭都是有原因的)
此书写成后,沈复的友人大概会收藏起来,机缘巧合下流落旧书摊,然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无人问津,直到某个好事者忽得此书,被其中真挚的情感所打动,决定出资刊印,此后才有了更多的人看到,了解到,此书也渐渐成为文学代表,才有了现在的地位吧。(此段本人纯属杜撰)
读书好,读好书,越发觉得书的好处,且抱持一种敬仰,汲取其中的真善美,增强内心的强大。先世太嘈杂,也太多浮躁。乌合之众之中请允我自顾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