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读书孟子大义考

齐宣王的二三事(二)试验一下新的排版方式

2022-07-30  本文已影响0人  震词

宣王很开心,遂引诗经里的《小雅·巧言》,他人有心予忖度[cǔn duó]之,忖是思量。他人的心事我能猜得八九不离十,这就是在说夫子啊。这事我自己反求内心都没有搞清楚到底为何。夫子一番剖析,我心戚然有感,戚是悲伤,宣王又寻回当日不忍牛之觳觫时的恻隐。但如此小事,何足以致王道,还请夫子明示。

王说:“《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此心之所以以合于王者,何也?”

如果有人对王说,我力足以举百钧却举不起一根羽毛,目明足以察秋毫却看不到整车柴薪,王信吗?不信。秋毫是动物入秋后新换的绒毛,喻纤细之物。

好,可加恩于禽兽,却无法推之于百姓,这偏偏为何?一羽之不举,舆薪之不见,不是不能,只是不为。百姓不保,是王不推恩,故而王之所以不王,不是不能,是不为。孟子引导宣王以不忍觳觫之细微一念扩而充之,推恩百姓,以成王道。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曰:“否。”“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宣王问,不为之人和不能之人的表现有何区别,他们之间的差别是因何形成的呢?孟子的想象力很丰富,他说臂夹泰山一跳越过北海,如果说做不到,这是真的做不到。见到长者鞠躬作揖,说做不到,那这就是自欺加欺人了。王之不王,不是前者,是后者。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以爱惜自家老人的心扩而充之至他人之老,以爱惜自家幼童的心扩而充之至他人之幼,那么天下都可运筹于掌。诗经《大雅·思齐》云,文王一片仁心,躬身垂范于妻子,又推及兄弟,再至于家邦,身修家齐治国平天下,都不外于此心之应用,“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传习录)”。故推恩于民足以保四海,不推恩则众叛亲离无以保至亲之妻子。古人功业所以过人者也没有什么神奇的,只是善推此心而已,将一善念扩而充之,亲亲仁民。

刑通型,示范、典范;寡妻是嫡妻,嫡妻只有一个,故曰寡。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权衡后才知轻重,度量后才知长短,事事物物皆需如此,但心一转万念更甚如此,仁民与爱物(释牛)孰轻孰重,王请仔细揣度。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王兴甲兵,驱士臣入死地,和诸侯结怨,是为心里畅快吗?宣王否定,我哪能以此为快,我是为心中大欲。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王所说之大欲可讲与臣否?宣王大志,哪能逢人便说,遂笑以示人。孟子故意问,为所食之肥甘?衣用之轻暖?还是目中所视不够炫目?耳中所听不能入耳?没有近幸之人可供驱驰?以上所需王之诸臣皆可提供,王岂是为此哉?宣王否定,皆小欲,不为这些。

煖通暖,发音同。便嬖[pián bì]是近幸的宠臣、亲信。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曰:“否。吾不为是也。”

那么王的大欲就很清晰了。开疆拓土,让秦、楚来朝,君临天下而抚四夷也。但是我要遗憾地告诉你,以王目前的所作所为,要实现王之大欲,真是好比南辕北辙,缘木而求鱼,全无可能。

宣王说,至于吗?我之大欲虽然不能旦夕遽得,夫子言重了。孟子说,真实情况恐怕只会更加严重,缘木求鱼只是求鱼不得,但好在并无灾患。王兴兵构怨,尽心筹划,反而会有灾祸。宣王说愿闻其详。

四夷是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等族的合称,东夷主要是在齐境,南蛮在楚境,北狄和西戎散乱分布在秦国、晋国;殆是恐怕、大概,表推测。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王曰:“若是其甚与?”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曰:“可得闻与?”

一直在琢磨古文和白话释义的排版方式,我的习惯是先原文再释义,再交相参照。纸质书问题不大,从原文到释义,从释义到原文跳转都很方便。但现在手机是主要阅读方式,就最好做到一屏或一屏半上既有原文又有释义,方便读者比对理解。所以之前一直也是尽量把原文拆得小一点,放在释义前。但是,经典训诂毕竟不是热门阅读体裁,我作文的初心是尽量用通俗语言解释经典,修路,让更多没有文言文和国学基础的人可以方便地重新认识和回归传统文化。

用古文做文章的开头,首页推荐时,读者除了题目首先看到的就是古文,这容易劝退一部分人。再加上有部分人可能并不会仔细阅读原文,只是浏览通俗释义,因此决定将释义放在原文前看看效果,大家如果有好的看法也可以评论或私信我,谢谢。

我是震词,如果你觉得我写得还不错,欢迎点赞评论加关注哦,文章内容尊重任何形式的反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