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
再次拿起龙应台母子合著的《亲爱的安德烈》一书用心捧读,缘自我和14岁儿子无法更融洽的沟通,急切地想找寻一些便捷的路径吧!
这本记录龙应台女士和儿子安德烈之间往来的36封家书,情感真实,自然,内容广泛有代表性。正如龙女士所言,他们的通信仿佛黑夜海上的旗语,引领了许多漂泊不安,寻找港湾的船只安全靠岸。多少父母和儿女同处一室却无话可谈,他们深爱彼此却互不相识,他们向往接触却找不到桥梁,渴望表达却没有语言。
是的,世界上最朴素的情感莫过于父母子女之间。“你陪我慢慢长大,我陪你慢慢变老”也不过是一种最美好的心愿。因为在长大和变老之间,那种渐行渐远看不见的缝隙在悄悄演变成两代人之间的“鸿沟”。
敏感细腻的龙女士警觉的发现了她和儿子之间的“沟壑”,她愿意为此做出努力,于是才有了这本精彩的两代共读的家书。
我认真的去阅读每一封家书,字里行间去体会,寻找。
“认识一个十八岁的人,你得从头学起,你得放空自己。”
龙女士回忆了自己的十八岁,在这份回忆里和儿子寻找价值的认同和归属感。以这样的方式不动声色地打开了和儿子的心灵对话。
从对国家,民族的信仰以及个人的情感来交流不同的感受。
慈爱,深情且理智的母亲举例列证,笔触率性犀利,把儿子的疑问抽丝剥茧的分析清楚。告诫儿子要年轻且不清狂。
因为她懂得:上一百堂美学课,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写作者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至于玩,可以说是天地之间学问的根本。
接下来更多就是母亲和儿子关于自身性格,爱好和青春烦恼的探讨,其中《给河马刷牙》这一小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而是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的、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平庸”是跟别人比,心灵的安适是跟自己比。我们最终极的负责对象,千山万水走到最后,还是“自己”二字。
多么美好且智慧的字眼,龙女士不仅仅是开导了她的儿子,而是阐述了一个鲜明的人生至理,让我们受益匪浅。
自始至终,儿子安德烈也是毫不隐瞒的和妈妈坦诚己见。从自己的做法,想法以及看法,跟妈妈交流,质疑和提出要求。精彩就在本书的结尾处:
安德烈伸手拿起一粒绿色的橄榄,似乎品尝,然后慢条斯理地说,“我评价一个人的品格,不看他如何对待比他地位高的人,我看他如何对待地位比他低的人。”
这个同样不动声色的结尾证明了一个十八岁开始和妈妈通信,三四年后已然成长的青年的眼界和学识,不会让妈妈再有什么可担心的了。
就像龙应台女士的篇首语:
我们是两代人,中间隔个三十年。
我们也是两国人,中间隔个东西文化。
我们原来也可能在他十八岁那年,
就像海上浮萍一样各自荡开,从此天涯淡泊
但我们做了不同的尝试——
我努力了,他也回报以努力。
我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
他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是啊!如果我们都肯做出一些努力,何愁母子,父女关系会渐行渐远,隔膜,成见日益加深?
我们都要从头学起,都要放空自己。
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