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叙事语言
【整理刘丽朵老师课堂笔记五】
有没有发现,同样一个意思,完全一样的情节,有的人就可以写得万分精彩,让人欲罢不能,有的人却写得索然无味,让人两行都看不下去。这不仅仅是文笔的问题,更加是一个叙事问题。如果一个人文笔不是很好,又不善于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写出来的故事干巴巴的,是不是就会影响到小说的构思和人物的塑造呢?在没有提升文笔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叙事水平?这些都是有技巧的,只要你掌握了这个技巧就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假如已有了好的故事,一个人能走多远,有多大的成就?是由语言和写法定江山的。接下来我们我们要谈的是写好一本小说的几个至关重要的原则,这些原则也许你们还没有意识到,但是掌握了它,在你日后的写作中一定会发挥很大的作用。
我们为整篇作品制定了叙事目标,也就是确立了故事线,接下来怎样一步一步地去呈现呢?刚开始学写作的你很可能非常兴奋,而你写下的一切,可能在你的眼中非常完美,比起那些已经发表出来的有名的小说,也差不到哪里去。的确有些作者有很好的语言能力,受过良好的教育,描述一件事情,毫无困难,但是当他提笔写小说的时候,非常明显,他使用的不是小说语言。同样都是情节、行动和对话,同样都是场景、动作和心理,为什么人家写出来就很好看,而你写出来就不好看呢?于是我们就归结到自己的文笔,不如人家好。实际上你写的对话、心理、场景和动作一点也不比人家差,现在就让我们看看下面这段文字,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内容:
今天是七月的第一个星期三,既非节假日,又是旅游淡季,风景区的游客屈指可数,张东升专门挑了今天带岳父母上山游玩。
“爸、妈,我们到山腰平台那儿休息一会儿吧。”张东升背着一个登山包,脖子上挂着相机,耐心地照顾着身后的岳父母。在任何人眼里,他都是一个标准的好女婿。很快,他们到山腰处一块五六个篮球场面积的大平台上,三人站在平台外侧的一块树荫下,眺望远处空阔的风景。
岳母大口呼吸着新鲜空气,显得对今天的出游很满意:“我早就想来三明山了,上次我听别人说,这里节假日人多,五一国庆挤都挤不过来,幸好东升当老师,有暑假,来玩不用凑节假日,瞧今天这里都没人!”
——紫金陈《坏小孩》
大家看一看他有没有用出人意料的形容词,有没有用优美的格言、绚丽的修辞、感人的描写。像这样的汉语写作水平,绝大多数爱好写作的人都能达到。再来看看下面这一段:
大双和小双是一对双胞胎兄弟。80年代的童年缺少游戏项目,电视台播放连续剧《西游记》哥俩一下子被迷住了,拿着树枝当作金箍棒打起来。
“你这妖怪吃俺老孙一棒!”
“你才是妖怪,吃俺老孙一棒。”
“别闹了,别闹了,打得一身土,看你妈回来不打你俩。”邻居王奶奶赶紧出来救场。
“王奶奶,我要当齐天大圣降妖除魔。”
“好好,等你长大了就去降妖除魔。”王奶奶说。
哥哥大双超级喜欢孙悟空,总是模仿《西游记》里孙悟空的一举一动,作为哥哥的超级小跟班,小双模仿哥哥的一举一动,也争着要当孙悟空。
他的文学水平难道比不上紫金城吗?感觉一点也不比他差。为什么他的小说就没有紫金城小说的读者多呢?为什么紫金城已经成名了,而与之水平相当的我们还在苦苦挣扎着过稿,希望能发表自己的处女座呢?我们可以从以上两段例子找到答案,让我们来剖析紫金城这段的内涵:
我们知道故事发生在这个时间是有原因的。风景区里的游客,屈指可数,而张东升是特意挑的这个时间带岳父母出来玩的。他们来到山腰平台,因为在这里可以创造机会,跟暑假里出来玩的坏小孩相遇。这一点是从岳母的台词中交代出来的。发现一个问题没有?在紫金城小说中看似平淡无奇的叙事,每一句都有它的叙事目的。而这位呢,在小说中写了一对双胞胎兄弟,想当孙悟空。如果你是一个成熟的作家,接下来孙悟空一定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情节点,如果我们谈到80年代缺少游乐项目,接下来,一定会发生一个由于缺少游乐项目而导致的重要情节,文中提到王奶奶,王奶奶一定在情节中发生了重要作用,不幸的是,王奶奶很快就无声无息的退出了兄弟俩的生活,于是我想问你一件事,你的这一段话,你写它干啥呀?为了表现兄弟俩的可爱吗?哪一个小孩又不可爱了。为了表现兄弟俩在一起玩得好,感情深吗?那一定会有一个例子,比这个例子生动的多深刻的多,很遗憾,模仿孙悟空是每一个小孩都会做的,恰恰是这一段泯灭了兄弟俩的特别之处。
讲到这里,我们恍然大悟,原来故事跟文笔无关。想要把你的故事呈现出来,你一定要选择一个场景,一件事情来把它们连缀成文,让你的故事在其中徐徐展开。
有经验的作家写的全是有意味的场景,而新手失败的作家,一定会在文中填满了各种多余的东西。请你赶紧翻开你身边,离你最近的一本小说,随便翻开一页,看看人家是怎么写的。作家每一句话都有每一句话的意图,每一段都有每一段的意图,每一章都有每一章的意图,所有的意图连在一起,共同构成通向叙事目标的一个闭环。没有任何一样道具,任何一个场景描写,任何一段台词是没有意图的。做完这项工作,你立刻会对写作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作家笔下看似平淡无奇的一切,他们不是伏笔,就是铺垫,要么就是演绎,或者是为了刻画主人公的个性,或者是为了烘托当时的气氛,为即将到来的事情造势,也可能是为了交代一些读者不知道的细节,总之,他们一定是为了某种目的而被写出来的。为什么成熟作家的小说让人读起来全神贯注,而新手的失败之作,让人读起来精神涣散,这就是原因所在。这真的跟文笔无关,如果你真的懂得如何叙事,你就可以运用最常规的句子,讲一个让人拿起来就放不下的好故事。
小说叙事的第一个原则:你所写下的每一句话,每一段话都是为了你的叙事目的服务的,都是有一定意图的。而所有的意图加在一起,一定能够达到你的叙事目标。掌握了这个原则,你的小说真的会好看起来。
小说叙事的第二个原则:在叙事作品中,必须容纳各种看上去与剧情无关的闲笔。跟第一个原则有关,看上去他可能与第一个原则有些矛盾。一个故事,在初学写作的人手中,200多字就写完了,几年发生的事,可能不到2000字就没什么可写的了。照这个速度和节奏写下去的话,世界上根本不会存在什么长篇小说。正因为这样,很多人觉得没什么可写的,写出来的故事也总是干巴巴的。看看下面这段文字:
有一个人,得到了一枚幸运硬币,这枚硬币让他中了彩票,他是这样写的:
好运气究竟是不是这枚硬币带来的呢?向离决定明天再去试一试,而且希望中奖的金额要大一点。来到彩票站,向离随机要了一组数字,抛起硬币,心中默念:“你要是真能带来幸运,就给我中个五等奖吧!”
如果这里加一段景物描写,再加进去对白。并且给它添加一段内容写第二天一早,这个主人公起床后,一直到他来到彩票站,中间发生的事情,天气灰蒙蒙的,她被一辆电动车撞了一下,她 骂那个闯红灯的外卖骑手等等
之所以加上一段,是为了让大家知道小说需要有闲笔。并不是每一句话都要卡死在剧情之内,闲笔决定了小说的调性、节奏和趣味。如果从头到尾急匆匆地叙事,让故事缺乏起伏,反而不能让剧情引人注目。
这是修改过后的文故事:
“第二天是周五,又是13号,向离早上起床时看了一眼日历,觉得这是个晦气的日子,一个人会在晦气的日子里中彩票吗?天空是阴霾的。向离觉得,在这种日子里,就连想到这种念头,都显得很荒唐……”
读到这里是否想起来你读过的小说,看上去跟剧情并不完全相关,可是却必不可少,虽然你说不清楚他们存在的价值是什么,但是去掉了这些内容的确让小说显得干巴巴的。
每一部好的作品,每一部完整的作品,都是有它统一的调性的。什么是调性?调性不仅意味着作家的风格,而且跟题材和情绪息息相关,你选择什么样的词汇,长句多还是短句多?人物侧重内心描写,还是外部行动,你的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户外还是室内?是经常打架,还是从来不打……所有这些都跟调性息息相关。这就是“闲笔”要做的事情。
为什么要写主人公长什么样,吃什么、穿什么,有什么嗜好,有什么前史,那是为了让读者认识他,建立起跟他的情感联结,从而开始真正关心起他的命运,这些看似闲笔的内容,实际上不可或缺。在节奏方面,如果我们从头到尾紧绷着紧赶着叙事,反而会让这个故事特别的不好看。所以,我们会在精彩的剧情中间让主人公干点别的喘口气,为的是让下一个情节高潮到来的时候,让读者的情绪有明显的起伏。而趣味呢?不是都集中在他的闲笔上面。
村上春树《挪咸的森林》,小林绿子在阳台上唱的那支歌,“想要给你写首诗,可惜我没有笔”
《红楼梦》里海棠诗社、香菱学诗、元宵节的灯谜。
《隐秘的角落》小白船。
就算是那些以密集情节著称的小说,也少不了闲笔。
如果你要写的是一部小说,那你一定要按照写小说的规矩来,不要让画面一帧一帧地在大脑中呈现,不要努力把出现在你大脑中的场景记录下来,以为这样就能栩栩如生了!小说不是影视,不能使用视听语言。
什么是小说:一个人把一个故事讲给别人听,这就是小说。任何一个小说,都是一个人在讲故事,那个讲故事的人在小说中压根儿不出现,也一定有一个人在那里讲!
比如:张三是镇上最美丽的一个女人。有一天她出门去办一件事,在街上,他遇到了李四,李四对她说:“多日不见,你更加美丽了。”
是叙事人在讲。叙事人是谁?叫什么名字?他长什么样?不知道,否则谁来规定张三是男是女?她是镇上最美丽的女人,这个评价又是谁说出来的,请一定要记住:小说就是一个人讲一个故事给别人听,所以他可以叙事,可以评论,可以描述,可以抒情。小说无论表现形式是多么客观,它都是一种主观的东西。
某公安分局门口,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站在树下,穿着一件军绿色的T恤,头发长得有些凌乱,似乎有一段时间没有修剪了。此刻是早上9点05分,但在这个“火炉城市”里,温度已经很高,知了们合奏着交响乐,不断有行人开启遮阳伞,戴上帽子。男子神色严肃,汗水从额头滴到脸颊,又从脸颊滴落到地上,而他似乎连擦一下的功夫都没有。
一个人站在画面外去描绘他所看到的情形,其实我们大家都没有读过这样的小说,我指的是已经发表出来的。这个男人穿一件军绿色T恤,跟他穿一件土黄色的T恤有区别吗?没有区别,那你为什么要写他呢?为什么要写“军绿色”这个细节?这段当中用了两个“似乎”这是画面外的观众对画面上的人物做出的猜测。这个观众不了解这个人物,不知道她的头发是否很久没有修剪,也不知道她为什么不擦一下汗。有人在讲这个故事吗?一板一眼地用语言向你描述上面的画面,把画面毫无选择和剪辑地摆在了读者面前,让他们自己去挑选有用的东西,读者不愿意会这个脑子,读了两行他就累了,就不愿意成为你的读者了。其实哪怕我们向别人复述一个电视剧的内容,也绝对不会像刚才那样去复述的。让我们看看这个画面:
有男子划了划手机,又看向公安分局门口,目光不停地在手机或公安局大门之间转换,他的脚也在颤抖,显得十分焦虑。从他身边经过的行人都好奇地打量着他,指指点点,而他毫不在意。公安局门口的保安也注意到他了,男子看到保安笑了笑,做了个手势,而保安却假装没看到一样,转过脸去,有些尴尬。9点15分,一个穿着制服的年轻警察从公安分局里的办公楼里走出来,男子一看到他,马上冲了过去:“小李,我给你发了短信,你不回复,电话也没有接……我实在没有办法才来到这里。”
那个看电视的人会说:那个男的叫住了一个警察,跟他说话,好像很熟,可是那个警察根本不认识他。
那个看电视的人也许毫无文采,叙事也全部用的大白话,可他是一个叙事者呀,现在正在写下这个小说画面的人,却不是一个合格的叙事者,连那个看电视的观众都不如。
一个好的叙事者他也许会这样写:
刚过九点,到处已经被太阳晒得滚烫,武汉这座城市,夏天总是格外夸张,张三一个人来到公安局。张三,我们故事中的这位张三,她已经人过中年,如果你曾经在街上见过他,保证他不会给你留下任何印象。他就是那种到处可见的武汉人,他身上那件军绿色t恤,在这个季节几乎是武汉大叔的标配,十位大叔里至少有三位以上,身上正穿着,而另外的六七位家里也有一件,恰好洗了挂在阳台上。张三在街上走着,就像是一条鱼游在鱼群里。他是来找一位警察的。那位警察就是小李,之前,张三给小李打过很多次电话,可是他就是不接,于是张三想要过来一探究竟。
通过前后文本的对比,你一定会有一些领悟。什么是叙事者?什么是小说?你看我们通过修改过的文本叙事者告诉了我们张三是谁?张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认为张三是一个普通的武汉人,我们就信了。因为他是连接我们和张三,我们和这个故事的唯一渠道,在这段故事中,他描述、他议论、他比喻、他评价,这就是叙事者的工作。而叙事者是一部小说得以成立的关键要素,你写下的任何一篇小说都是你写的,都是你在讲故事。你要强大一点,自信一点,这是你的故事,这是你的王国,欲言又止地试图躲在故事的背后,试图让读者用自己的眼睛看见你的故事,你的读者不用眼睛看,他们看到的是你的文字,他们通过你才能了解这个故事,他们看不到画面。
小说叙事的第三个原则就是:所有的故事都必须有叙事者。
总结一下:小说叙事的三个原则(1)你所写的每一句话都是为了你的叙事目的服务的,所有的意图加在一起,一定能够达到你的叙事目标。(2)你的叙事作品中,必须容纳各种看上去与剧情无关的闲笔。(3)所有的故事,都必须有叙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