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之家散文心理

感受力:作者表达生命体验,观者感悟生命体验——跨越时光的握手言欢

2024-02-04  本文已影响0人  芊诺心育

我一向不喜欢抽象画,尤其是毕加索的作品,实在无法理解那些纵横交错的线条在表现什么。

昨天,很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一幅图

当时群里的朋友问大家看这幅画什么感觉?

我静心凝视着它,在我眼中,没有线条,没有色彩,只是作为一个全然的整体去感受它。短短几秒,我感觉到心有点慌,喉咙中间有点卡,眉心发热,头部不断向外扩散,脑袋边缘有点发紧。

我把这些感受发出来,群友又问,你觉得它像什么?

我再次问自己:这是什么?

眼前一幅画面缓缓展开,这个多像一个人,一个社会真实的写照:一步步由下往上攀登,越往上的道路越是狭窄,压力越大。可是到了顶,就是光明,温暖,智慧。

我说:这是作家对人生和社会的真实写照,只是,文学家用文字,而画家用色彩和线条。

答案一切明了!

当我看到这些,感受到身体卡点开始往外扩散,那是一些深层次的情绪,关于表达的,关于对这个世界抗拒的。

没有想到,一幅画,居然也能够疗愈!当我说出这句话时,我突然明白了:

从古至今,无论中西,画家,音乐家。文学家……几乎所有的作者,都是在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自我,对人生,对社会的感受。每个人有多样的形式去表达自己的体验。

而作为观赏者,则由于各自的体验和认知层次不同,读到了不一样的东西。

比如说朱自清的作品:《背影》,年少时读它,朴素无华的语言,好像白开水一样,平淡无味,对于青春年华,无忧无虑的孩子来讲,其实很难真正悟到期间的精华。

可是,人到中年,历经了世事变幻,再读背影,常常泪眼婆娑。只觉得写尽了一个父亲,一个家的艰难苦痛。那份沉甸甸的爱,好像灰蒙蒙的雾,萦绕在身畔,挥之不去。

文学,美术,音乐,这是最需要用感受力去表现,去品味的。可惜的是,现代社会的我们,太执着于去分析外在的形式,比如技巧,比如框架……其实,当我们执着于表面的“相”时,已经注定,不可能触摸到内在的灵魂了。

看完后,我对群友说:“我到现在,还是无法理解毕加索。”她说:“说明你和他还不在同一个频道上。”豁然开朗!看不懂,只是因为我感受不到!

跨越时空,我们可以与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度的作者握手言欢:因为感受力,可以帮助我们体会到彼此生命的表达,生命的倾诉,那是永恒的生命力!而每一次的灵魂交汇,于今人而言,都是最快速的灵魂疗愈,那是前人给予我们最好的生命洗礼!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