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周刊读书想法

他是中学课本上有名的军师,但却是史记里第一刺客

2019-01-02  本文已影响140人  卡拉bili

相信大家在中学里都学过《曹刿论战》这篇课文,凭借着在长勺之战的出色发挥,曹刿从市井小民一跃成为鲁庄公的军师,而长勺之战作为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也被后世的军事家所津津乐道,毛主席就是其中之一。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全文引用了《左传》相关记载,将长勺之战树为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

有了毛主席的点名论述,又有中学课本的引用,曹刿在人们的心目中无疑是一位卓越的民间军事大神。那么,真相真的就是如此吗?

他是中学课本上有名的军师,但却是史记里第一刺客

十年春,齐师伐我。“我”代表的是鲁国,公将战,曹刿请见。表面上来看,鲁国是一个被大国压迫的弱小国,而鲁庄公则是率领军队进行保卫战的伟大领袖。其实不然,鲁国在此之前亲自参与了齐国的政变,并且干预齐国王位的继承,险些把齐国政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齐国本身就强于鲁国,所以当齐国缓过神来想要逼迫鲁国讲和时,才有了长勺之战的背景。

曹刿这样的平民怎么能引起鲁庄公的兴趣呢?原因在于曹刿敢想敢说敢做,敢于打破常规。曹刿进宫前曾明确表达对于“肉食者”的不满,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显然鲁庄公也是这种想法。其次文中一改君问臣对的对话形式,采用臣问君对的谈话:

(曹刿)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他是中学课本上有名的军师,但却是史记里第一刺客

以上理论不难被提出,但是出自一介平民之口却是难得。如此一来,曹刿的身份变成指点迷津的大师,被洗脑的鲁庄公认定他就是有能力,最后连战则请从的要求都答应了。

齐鲁两军相接,曹刿一改往常的战术逻辑,以退为进,令齐国士气耗尽,然后一鼓作气,最后“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的方法在于不走常理,常以走险用兵,总会打到对手以出其不意的效果,并且初见成效。但是凭心而论,战术并不高明,并且仅能使用一次。

在汶水之战中,齐鲁再次相遇,曹刿三战三败,汶水以北全丢。曹刿军事能力开始捉襟见肘,以前的“行险以侥幸”再行不通了。

后来在齐鲁结盟的时候,曹刿再次“使诈”,手持匕首威胁齐桓公交还他之前三战三败所丢给齐国的土地。曹刿的计谋再次得逞,齐桓公交还了土地。齐桓公动怒却被管仲拦住,说君王一言,不可失信于诸侯,两边高下立见。

他是中学课本上有名的军师,但却是史记里第一刺客

曹刿此举仍然属于以弱胜强,曹刿持匕胁君也成为了他历史上最后的舞姿,而这一举动使司马迁直接把曹刿列入了《史记·刺客列传》的榜首,即太史公认为曹刿是春秋战国历史第一位刺客,而丝毫未提曹刿的军事理论。后来的四大刺客即专诸,豫让,聂政,荆轲等均在其后。

他是中学课本上有名的军师,但却是史记里第一刺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