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健身

千万别轻信体脂秤!

2019-05-04  本文已影响16人  煊煊队长
千万别轻信体脂秤!

对于天天喊着减肥的小伙伴们来说,体脂秤往往被视为衡量“奋斗成果”的法宝。然而,体脂秤显示脂肪含量真的靠谱么?今天来聊聊。

1. 体脂秤如何 “验脂” ?

体脂秤是基于一种测量体成分的技术——生物电阻抗分析法(BIA)而设计的,简单来说,即根据脂肪和瘦体重不同的导电率来区别它们。

瘦体重

身体成分分为脂肪和非脂肪两种成分。前者称为脂体重(或称肥体重),后者称为瘦体重(或称去脂体重)

瘦体重=体重(W)-脂肪重量(f)

脂肪重量=体重(W)×体脂率(F%)

脂肪和瘦体重的水分含量不同,因此电阻率也不一样。瘦体重的水分更多,电阻较低;脂肪含水非常少,电阻较高。

我们踩在光滑的金属触板(即接触电极)上,身体会输出一个“电阻抗值”,利用这个值,用公式算出人体的成分。

那么,问题来了:

计算人体成分的公式是什么?这个公式是科学的么?

很遗憾,目前计算人体成分的公式都是“经验总结”的产物,而且不止一种。不同公式之间,差距还很大!这可能就是健身房的体脂秤和你家里体脂秤计算的“体脂率”不同的根本原因。

2. “BIA”分析法真的就一无是处么?

BIA分析法是否能精准的测量体成分,不仅要看使用的是哪种公式,最重要的,还要依赖测量数据(也就是电阻抗值)的准确性。

实验室BIA分析法:

千万别轻信体脂秤!

备注:

1、须平躺测试:最大程度降低测量误差。

2、接触电极要贴在皮肤表面:最准确的位置为手背、腕关节、脚背、踝关节。

3、测量室内的温度适度恒定:皮肤温度影响电阻抗阻的测量结果。

4、被测试者处于恰当的水合状态:被测试者测量前3-4小时不能进食,测量时不能处于脱水或过度水合状态。

SO,发现了吧,我们平时接触的体脂称有多么“靠谱”了吧!

3. 没事儿,我只作为参考?

有的小伙伴可能觉得,体脂秤虽然不准确,但总能反映体脂的变化趋势吧!好比一台体重秤,虽不准,每次称都固定多1斤,这样每次记录好统一减去1斤就可以了呀!

想法是很美好,但体脂秤恐怕又要让你失望了。

因为体重秤虽不准,但误差起码是基本稳定的,而体脂秤的误差都不稳定,它的误差受制于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比如可能这次测体脂结果高10%,下次可能低10%,根本无法预测。

那么,如何才能大致了解自己的体脂和变化趋势呢?

4. 体脂测量,不如整把“尺”

千万别轻信体脂秤!

脂肪卡尺:通过测量皮褶的厚度,来推算脂肪含量。虽然简易,但准确率可不低哦~

分别要测四个点: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肩胛下角和髂脊端,所有都在身体同侧进行。如图:

千万别轻信体脂秤!

然后把这几个部位的厚度全部加起来得出一个数,与下图对比(德尔林公式):

比如你量出来的四个位置的厚度相加是30毫米,年龄25,性别男,对应的体脂率就是12.73%(四舍五入13%)。

千万别轻信体脂秤! 千万别轻信体脂秤!

正常成年人的体脂率分别是男性15%~18%和女性25%~28%。大家可以试着用这个简单的方法测测体脂。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