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之过,谁为其买单。
无戒学堂日更第19天
5月5日,杭州张女士反映,她的奔驰在小区地下车库被四面划了好几处。经查看监控,5月3日,一个孩子拿“大刀”划的。修车费,4S店报价9千多,跟孩子家长协商赔2000块,对方迟迟不给。
当张女士与孩子家长沟通时,家长表示,孩子还小,法律也管不了他。他们也可以不管孩子,让张女士报警。
当记者问孩子家长是如何与孩子谈的,家长表示:孩子才6岁,没什么可谈的!
《三字经》云:“养不教,父之过”。孩子熊,作为其成长最为重要的家庭环境则有着不可推卸责任。
年龄幼小的孩子好奇心强、淘气顽皮、求知欲和探索欲强烈,这并不稀奇,也绝不是什么毛病。但是如果这种好奇,在家长的纵容下变得没有规则,顽皮可以不守规矩,而探索是以破坏秩序为代价,那么“熊孩子”也就出现了。
每个孩子天生并不熊,但每一个“熊孩子”的养成背后,都会有几个“熊大人”。在网络空间中,“熊孩子”从一个中性词被进一步标签为贬义词,是众多大人在与其“斗智斗勇”之后的挫败。
在“熊孩子”背后的“熊大人”的维护下,打不得、骂不管用、讲道理又根本不听,而家长一句“他还小”!又占尽了道德优势。
从北京“尼克狐”被推倒事件;上海玻璃翅膀被损坏事件;今天又是奔驰被刮花。
而家长一句“孩子才6岁”,让人无言以对。所以,我们在谈论“”熊孩子的时候,看似在讨论教养问题,实则在追问,我们的家庭环境是怎么了?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在孩子正式步入社会之前,简单的是非对错、规矩原则、礼貌教养,多半是从家庭中通过观察和模仿习得。
如果按照果壳网对熊孩子“下至3岁,上至高中”的年龄界定,他们有着怎样的家庭结构呢?父母应为“70后”、“80后”的一辈,而这一代又是"上有老,下有小"。生活与工作的压力极大,为此不得不牺牲亲子的陪伴时间,把教养任务让渡给老人。在“老养小”的隔代教育中,老人又过分的溺爱;而父母在补偿心理机制的作用下,对孩子又是有求必应。
如此一来,不仅正常的成长教育缺位,更糟糕的是,由于“老养小”,直接将他们往熊孩子的路上又推了一把。父母不知道或者不愿意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但是生活的压力又必须让他们服从于这一现实。
当然,除了家庭教育,对于大龄熊孩子来说,学校教育在他们的成长中又扮演了哪种角色,也是值得深思的。
因此在戏谑他们比“广场舞大妈”更具杀伤力,斥责他们是“麻烦制造者”的同时,谁又是他们的制造者?“熊孩子”的每次出现,除了引起看笑话的围观之外,更应该引起我们更为严肃和冷静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