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宗教、人性、心理关于基督教和基督徒以及基督好文推荐

北大骄子十二年春节不归,那你的春节呢?

2018-02-10  本文已影响45人  若风9010

名校高材生万字长文引发热议

北大毕业美国留学生万字长文数落父母 12年春节不归

北大骄子12年春节不归,拉黑父母6年!父亲含泪回应……

首先,我想澄清一下,引用的这个新闻源,我认为是有失偏颇的,自然而然就把问题推给了孩子,而丝毫没有反省父母身上的问题。刻意煽情,在分析一件事情,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诉诸情感是没有好处的,只有坏处。引用文章只为了大概介绍一下背景,就是这件事情引发了热议。

文章内容,我也附在下面,大家可以自己看。

秋岸(北大毕业生)的自述


年味淡了,人们普遍的感慨

王猛的家庭处境,可能是当下很多中国人的真实写照。亲子关系非常不和谐,父母和子女往往貌合神离,或者是断绝联系甚至是反目成仇。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年味儿淡了!很多人都深有体会吧。可是为什么年味儿就淡了呢?众说纷纭。


什么是年味儿?

年味儿是什么?

大家都在说,现在过年没有年味儿。可是什么是年味儿?为什么年味儿不见了?

各种千奇百怪的理由都出来了。什么互联网红包冲淡了年味儿,放鞭炮之类的“传统”流失等等的都是非常流行的说法。

首先,什么剪纸,对联之类的所谓传统,虽然有仪式感,对于过节有一定意义,但是绝对不是核心元素。

我就想问一句,有人觉得春晚冲淡了年味儿吗?春晚到现在才多少年,春节多少年来着?春晚非但没有让人们感觉年味被冲淡,反而成了春节必不可少的元素。

其次,手机和互联网之类的,能冲淡年味吗?并不能。恕我直言,若不是因为互联网红包之类的商业活动不断提醒大家,刺激大家参加活动,恐怕过年更没年味了。

就我个人观点,年味就是人情味!

发压岁钱,放鞭炮,包饺子,甚至包括看春晚,真正让人体会到年味的是不是别的,是家人们欢聚一堂,齐心协力做一件事,或者是互相表达发自内心的关怀。是人情,是亲情!

父母平时给子女的零花钱为什么就没有年味儿呢?因为那是给你使用的。而压岁钱不一样,主要是为了表达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祝福和关心。这才是年味儿。这也是为什么,大家觉得压岁钱越来越没有意义的原因所在,因为压岁钱红包越发越大,变成了大人们之间的社交手段,你给我家孩子两千,我给你家孩子也是两千。这钱是给孩子的吗?当然不是。

为什么家长们会说帮孩子“保管”压岁钱呢?因为压岁钱本来就应该是给孩子的。

年味淡了,就是因为,很多事情都变味儿了。就这么简单。


万字长文透露万般无奈,并不是数落

王猛(秋岸,王猛是媒体给取的化名,秋岸是涉事本人取的笔名)先生的文章的确指出父母的种种不是。由于大多数人可能对于王猛这个称呼更熟悉一点,我也就沿用这个称呼了。

但是,我也不太清楚,媒体文章作者为什么把这些说法称之为“数落”。就为了增加话题性?不惜激化矛盾?我不去多做揣测。

这种拒绝接纳孩子现状的偏执和以自身意志肆意操控孩子的欲望却在后面的几乎每一件事中以不同形式重演。我读研时咨询的心理咨询师也认为此事反映我的原生家庭有重大缺陷。

就算王猛本人的说法不足以采信,专业人士给出的结论也没有参考意义吗?王猛的父母在王猛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非常不良的作用。若不是王猛及时脱离父母,恐怕情况会糟糕得多。

之所以会觉得这是数落,无非就是站在父母的角度去看问题,而且拒绝认错的一种表态。你错了,说你错了,指出你为什么错了,这居然成了数落?

我们看看信中说了些什么?

从这段经历可以看出,我父母在我读中学的事情上采用了“三步走”策略:粉饰——将中学描述得很理想(但“你受不了当地名校的竞争”的说法足以证明他们自己都不认为二百五十一中水平高。自己都不信的宣传语,别人自然不会信);否认——在我对学校的恶劣环境已经明确了解的情况下,否认我接触的事实;强迫——表面上承认我反映的事实,逼迫我忍耐中学的恶劣环境并与不喜欢的人交往。多年后,他们逼我与后文提到的姚奉献交往时,则是一开始粉饰,后来跳过否认直接强迫。

希望悲剧不再重演,希望勇气、尊重和信任与每个孩子同在。

王猛先生意识到了问题,而且,他希望解决这个问题。他认为自己的成长过程是一个悲剧。他的出发点是什么?是希望把这种普遍存在于中国很多家庭的问题暴露出来,让大家正视这个问题,去解决这个问题。

然而,不管是媒体,还是王猛的父母,所表现出来的,不是和解,不是反思,是把责任推向这个拒绝妥协的年轻人。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一件事。


没有意义的春节

过了这个已经没有意义的春节,我逃回学校。至今,我没有再回家度过春节。

究竟什么样的一个春节时王猛认为毫无意义的呢?

05年大四的除夕正是二姨的生日。那几年我还是年年春节回家的,但这一次我担心二姨借生日的机会惹事,就在04年底给我家人打了个电话,委婉地说我不希望在毕业季与二姨冲突。我父亲以无可辩驳的语气说:“你这孩子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今天的二姨和昨天的二姨不一样。”最后我同意春节回家。

二姨来了。她看见我在做一件塑料模型,用三角眼瞟着我,讪笑:”原来你只有玩模型时动手能力才不那么差。“我从5岁开始就被她戏弄过,再加上后来多年频繁被她借上文所述剥鸡蛋等事嘲笑,对她向来没好感。大学几年我在专业学习中相当被动也有动手能力的原因,于是我猛地站起来怒视她。我父母在场,但他们以前从不保护我,这次自然也没敢对二姨说不。一场小吵后,我父亲可怜兮兮地说:“你和二姨之间有一件东西是不能不要的,那就是亲情。”我没理他。

如果亲情是用来绑架的,那的确毫无意义。如果春节不是情感的交流,那么春节也是毫无必要的。


你真的在过春节吗?

王猛有十二年没有过春节了。那你呢?

你真的在过节还是在逢场演戏?

一个节日应该是喜庆的,欢乐的。

可是,有多少人在强颜欢笑?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一定不少。

很多人说,这是一个薄情的世界。是的,我想很多事情都可以说明这一点。而且,这也是这个社会存在的最大的问题之一。

但是,我不认为这是一个比以往更薄情的时代,只不过,大家开始思考,发现,很多情感是那么虚伪。只不过,曾经不得不抱团取暖的人们,在物质条件提升之后,开始真正审视自己的内心。

为什么以前的春节有年味(暂且认为这个结论是正确的),现在没有呢?

以前的春节有一点上是比现在强,因为以前的日子太苦了,到了春节,难得可以有机会改善伙食,放下工作。这种喜悦的确是可以帮助人们暂时忘却很多东西的。而枯燥的生活,让杀猪,放鞭炮,写对联,包饺子,看春晚等等活动显得很有趣。仅此而已。如果有人怀念这种苦中作乐而过度美化曾经的春节,这是非常可笑的一件事情。

现在,只不过是因为没有了物质上的刺激,人们开始真正拷问,春节的意义。如果快乐只能通过痛苦来反衬,这不是真正的快乐。如果春节是因为平时太过于苦闷才显得珍贵,那是一种悲哀。


与自己和解,与家人和解,与世界和解

王猛和他的父母们走向了决裂,这不得不说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

王猛并不是没有尝试过沟通和和解,是他的父母粗暴的回应,让这个事情变得几无可能。

王猛的父母一开始就不接纳王猛,后来,他们拒绝的不仅仅是王猛,他们也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他们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更没有决心改变自己。他们开始寻找各种理由把责任推脱得尽可能干净。也许,他们也不是有意伤害王猛,但是,他们显然在与自己为敌。他们一边试图表达对王猛的爱,一边却试图赢得和王猛的对抗。他们也是可怜的人。

我想,我们需要与世界和解,与家人和解,与自己和解。需要做的事情很简单,也异常艰难,那就是学会接纳。你要去接纳真实的自己和世界。而不是欺骗自己,虚构一个样子,然后让自己去相信。

过去无数的悲凉和伤痛像电影一样闪过。我跟很多人谈了这次和家人的冲突及相关的事,唯独没有再和家人谈。我慨叹:如果教育的目的就是控制孩子,那我父母真的是出类拔萃的模范!我面临一道二选一的题:认为我过去经历的那些事情叫爱,或者承认自己缺少爱。我选了后者,因为前者无法与我的认知调和。从那时开始,我用“情感的孤儿”来描述自己。

与其说王猛选择和父母决裂,不如说,他接受了一个他认为的事实——自己缺少爱。他不是要威胁自己的父母,他只是接受了一个他认为的事实,自己被抛弃了,不被父母接纳。父母接纳的不是他,是他们想象中的一个人,而且试图把他改造成那个样子。

世界不完美,家人也不是完美的,自己也不是完美的。这是一个事实,毋庸置疑的事实。我们需要接纳这一点,然后,用自己仅有的力量,让自己更快乐地活着,让家人更幸福,如果有可能,就让这个世界再多一些美好。而不是选择逃避现实,自我欺骗。


亲情应该是什么样的?

你们作儿女的,要凡事听从父母,因为这是主所喜悦的。

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恐怕他们失了志气。                《圣经》——西3:20-21

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

                                                                                                              《史记·五帝本纪》

由于很多人认为,现在的问题是传统和现代文化的冲突,以至于父母跟子女之间难以互相理解。

我想说的是,不管是西方文化的《圣经》,还是中国古人撰写的《史记》,都有同一个思想,那就是父母应该关怀子女,而不是控制子女。即使是在极其强调孝顺的古代,这一点也是没有任何异议的。然而,很多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只记得传统中要求子孝,却忘了“父慈”。

并不是我偏袒一方,而是我认为父辈的做法才是决定性的。王猛的父母如果一开始就明白这一点,根本就不会出现现在的局面。


春节,需要年味,人情味儿

我见过太多人把问题归咎于工具。手机,互联网都成了替罪羊。

然而,手机互联网并没有能够让亲情消失。恰好相反,是因为人情冷漠才让大家拥抱手机和互联网。因为,这样子一来,我们可能还少一些尴尬。

有多少次,你拿起手机,只是为了避免和你身边的人有直接的交流而不是真的你离不开手机呢?

也许,我们还是需要包饺子,看春晚,才能体验到年味儿。这些本来都应该是一种媒介,让我们和身边的人可以有共同话题,有更多交流的机会。

如果情感交流难以展开,那么任何传统都无法挽救你的春节。

热腾腾的饺子,并不能暖人的心。

暖人心的是,做饺子时候所用的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