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姿势学数学:复数前传
UX007
在UX006中谈到,在讲基本初等函数之前,需要先讲一下“复数”。
高中默认函数的定义域为“实数域”,不能对负数进行开方运算。
“复数”就是产生于此,引入之后就突破了这个限制,方便计算。
不过在谈论“复数”之前,我们先要回顾之前的几次“数系扩张”,主角分别是:“负数”、“分数”和“无理数”。
这对我们理解“复数”是很有帮助的。
自然数和整数
自然数
自然数以及加减法是数学的基础,其存在不言而喻。
人有十根手指,故自然数是十进制的。
自然数都可以表示成,这种形式。
上帝创造了自然数, 其余的是人的工作.
--- 克隆尼克
负数
挣了一块钱,记+1;花出去一块钱该就记下-1。负数就这么出现了。
“花出去1和“-1”,哪种写法更简单?
显然是“-1”更简单。
“负数”的引入,是一种极大的简化。
学术点说,引入”负数“,可以让运算“封闭”。
例如,这样的运算,不会再是“特殊情况”。
怎么加减,都超不出自然数范围。
规范负数的运算
负数的运算不像自然数那么显而易见,需要对其运算规则进行规定。
规定的准则就是:要和现有的数系以及运算相兼容。
比如,负数乘法规定,。
事实证明,这种规定是没有兼容性问题。
分数
从“加法”发展到“乘法”是很自然的;“除法”也就是“分”,生活也中随处可见。
比如,三个人平分九个苹果,那么就是,每个人拿到个。
不过,这个运算会产生一个问题:如果三个人平分一个西瓜,该怎么表示呢?
这种运算显然是出现了一个漏洞,其结果无法用现在的数来表示。
为了方便,人们规定表示为这种形式。
分数就诞生了。
分数的BUG:除零问题
“除法”或者说“分数”,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兼容性问题,也就是:除零问题。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规定分母不能为零。
➣为什么分母就不能为零呢?
上学的时候,老师这样解释:分子可以为零,因为可以有一块蛋糕,但是没有人来分;但分母不能为零,因为没有蛋糕,也就没有分这回事儿。
这个解释是糟糕的,至少我就搞不清楚,到底是应该“没有人”,还是应该“没有蛋糕”。
事实上,这两种场景在现实生活中都会出现,而且我们也都不会称为“分”。
就拿分子为零来说吧:“我有一块大蛋糕,现在我要分了,我谁也不给”。
说出这种话的人,一样会被当作疯子,如果说多了是要被揍的。
并不存在什么现实生活中的理由,这就是一个BUG。
如果允许,那么之前的数系或者除法规则,必须有一个崩溃。
因为, 并且
根据除法的已有规则
得出,
这个规则会推出矛盾
蛋疼
这个BUG实际上非常蛋疼,你一定写过几千遍。
从此之后,只要看到数字里出现分数,就要考虑“除零”问题.
从这个例子中能看到“封闭性”的好处。
引入抽象的概念来解决问题,看似变复杂了,实则是让事情变得简单了 。
如果有一个大洞,要时时刻刻提防,损失太大了。
这也就是FQA中我所说的“定义都是迫不得已”的意思:虽然定义新概念很繁琐,但是如果不这样做,后果就更严重。
顺便提一句,有理数集合常用“Q”表示,因为“Q”是“quotient”(商)的首字母。
无理数的出现
无理数是在“第一次数学危机”中出现的。
数学家们在此之前一直认为,一切数都是“可公度”。
也就是说,一切数都可以用整数来表示。
但是当几何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们突然发现,边长为的正方形的对角线,不可公度。
如果,是可公度的,那么最终会推出一个矛盾的结论。[1]
对于的开方运算,其结果就被标记为了
翻译的失误
irrational number
在英文中的真正意思是“不可分数”,其实和“分数”正好是相反的,非常好理解。
因为 rational
还有个意思是“有道理的”,当时的数学家徐光启就翻译成“无理数”了。
其实和“有没有道理”是无关的。
“有理数”叫“分数”;“无理数”叫“非分数”。不管是从翻译还是从理解的角度来看,都是更好的选择。
总结
- 数系在历史上扩张过很多次。
- 发明数学概念往往是为了“简化问题”。
- 新概念的重要要求是:兼容性。
- 运算漏洞后面,往往另有乾坤。
注释
[1] “不是分数”的证明如下:
关于本文
- 该系列文章均采用 CC BY-NC-SA 3.0 协议授权。
- 欢迎您纠错和提出改进意见,您可以通过私信联系我。
- 批评之前,请先看常见问题解答(FQA)和该系列开篇词。类似质疑,可能早已回应。
- 文章的改进空间很大,内容可能会经常变化。
- 均在“简书”平台更新,其他平台上的是最初版,不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