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duino scratch创客教育STEM/STEAM/AI/创客/机器人/少儿编程教研与教学

如何设计好一节课?

2020-04-11  本文已影响0人  菠萝Rico
image

这一次纯讲实操,不讲理论,讲解的不是课程体系规划,能力培养,而是具体到每一节课,应该怎样设计。一共会涉及四个年龄段,其中学龄前和初中主要是大体的思路。小学低年龄段重点讲解课程中的知识点讲解模式,小学高年级则重点讲解课程的教学场景设计以及如何合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上。

学龄前课程设计思路

学龄前课程中,我们对学生的定位是参与者,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主体。这个阶段课程主要通过一些故事、游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各种素质。因为学生认知能力较弱,所以整个环节都是老师在把控,学生绝大部分时间是根据老师的指示展开活动。

所以在这个阶段设计课程的核心在于设计好故事和游戏,在知识探究上不要求做过分拓展。

小学低年级课程设计思路

小学低年级课程,一般来讲,一节课会以展示一个现有的有趣的东西为出发点,然后就这个现有的东西来学习与之相关联的知识、然后制作一个类似的东西。

一般来讲,小学低年级课程设计中,对课堂效果影响最大的是知识点讲解这个环节。一般而言,如果按照:作品功能需要哪些知识点→了解作品相关知识点→老师带领实现作品功能,这个流程,虽然最后学生这节课能够有产出,但是用不了1个学期,学生就有很大概率被教废。

课程设计时设计的教学流程和环节一定要是对实际教学场景的提炼。按照上面的流程,缺少了学生的认知过程。一个知识点,很多时候学生并不能听一下就能理解并立刻应用。所以在知识点讲解环节我们的设计应该具备梯度。下面是模式化知识讲解设计步骤,如果感觉太晦涩,可以直接看下面的实例。

接下来以一个少儿编程中很常见的双人舞台剧案例为例进行分析

首先是课程引入部分,以有趣的动漫、电影、舞台剧的展示,顺带科普一些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兴趣和制作欲望,然后顺势引出当导演使用scratch制作自己的漫画/电影/舞台剧。(具体要看课程中的案例)

紧接着就是知识学习了,这里涉及的知识点在程序方面涉及顺序结构、软件基本操作、说指令、等待指令。这些知识的整体思路是先会基本的创建角色的操作,然后是说指令,接着是顺序结构、然后借由单人说变为双人对话,引出等待指令。

其中顺序结构这个概念是最不直观,却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知识,我们就以这个知识点的设计为例进行讲解。

后面涉及到对话后,会引出等待指令,以及多角色间的顺序问题,学生就可以优化在这个环节中写的程序了。

上面的就是小学低年级的一节课设计中常用的一种模式,这种思路可以适应在不同知识点讲解上,但是最终的环节设计还是要结合学生年级、之前学习的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小学高年级课程设计思路

小学高年级一般是让学生逐渐接触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课程引入时,一般都是经过筛选找到的,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一些问题,上课的过程就是分析问题,建构知识体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课程引入时设计的问题,一般是按照:虚拟场景→简化场景→真实场景三个层次不断递进的。

接下来是小学高年级的知识讲解环节的设计,与低年级的知识讲解环节相比,小学高年级的知识学习中,会有更多的探究和试验的地方。

以常见的制作音乐盒类作品时,学习蜂鸣器为例,一般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初中课程设计思路

初中学生间的差异比较大,如果是针对一直在学习少儿编程/创客/机器人这类课程的学生,课程设计一般是引出一个较明确的主题,然后讲解一些基础知识,然后给学生较多时间自主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慢慢习惯自己查找资料,使用资料。课程设计时最重要的是设计一个能够帮助学生循序渐进,蜕变为一个具备信息检索与分析、问题解决能力等素养的学习者。

一般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对于没有相关基础的初中生,则可在前期先参照小学高年级的课程设计思路进行一段时间的培养,然后转入上面的第1阶段。当我们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时,一定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知识基础,以及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时再倡导,否则只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