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嘴笨,逻辑差?一本写作书向你揭示如何把话说清楚的底层逻辑
这几天,西安奔驰“漏油车”的女车主受到了全国网友的关注。女车主在维权时有理有据、思路清晰,大家纷纷点赞。假设这辆车被你买了,你有这样的逻辑表达能力吗?可能有人会摇头“不行不行,嘴太笨”。
嘴笨的影响简直无处不在。就像在工作对接的时候,因为话没说明白,造成了返工,增加了工作量,被同事埋怨,这时心情特别沮丧。在平时的生活中也是一样,虽说哪有舌头不碰牙的,但是每次吵完架又总觉得对方不理解自己,自己说的话不是那个意思,心里觉得很委屈。
嘴笨还有救吗?有。《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这本书,揭示了逻辑表达的底层逻辑:信息。看懂了信息,不仅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想说的话,还能掌握超级说服力。
一、提升逻辑表达很简单,了解信息的三种类型是基础
什么是信息?借由主语、谓语的关系而形成的意思表现,都是信息。也就是说,基本上每一个能表达我们心意的句子,都是信息。理解了信息,就可以迅速提高逻辑表达能力。
《奇葩说》第一季的最佳语录就是范例。有一期辩论“不爱了,要不要离婚”。当对方辩友饱含深情地表达了“虽然不爱了,但需要陪伴”,马薇薇驳了四个字“养条狗啊!”。没错,分析信息的意思就是需要陪伴,那可以养条狗啊,扯到爱和婚姻干啥?
从信息的角度入手,提高逻辑表达很简单。这不需要补充很多词汇量,也不需要学习什么高深的学问,只需要分析信息即可。
信息可以分为三个类型。一是记述信息,就是描述事物的情况和现象本身,比如:这个水杯的容量是500毫升。二是评价信息,表达某一情况或现象的好坏,比如:这个水杯真好看。三是规范信息,要求事物应有的状态以及人应该采取的行动,比如:他应该买这个水杯。
二、从信息的角度,来分析逻辑表达到底是哪出了问题
我们可以从信息的接收者和传递者两方面来进行分析。
第一,信息接收者表示没听懂,我们可以分析她是哪种信息没听懂,再有针对性地解决。
上次我去逛商场,看见一个阿姨准备买手机,店里的小伙子介绍“这款手机有面部ID...”。阿姨心想,面部什么?这种专业术语,就是描述情况和现象本身的记述信息。这时,小伙子就需要根据阿姨的理解,对记述信息做进一步说明。
阿姨听懂之后,还是一头雾水,这代表她期待理解下一层信息。小伙子就接着解释说“面部ID是最新的,使用特别方便”。这就是表达好坏的评价信息。
了解了评价信息后,阿姨仍一脸疑惑,心里可能在想那又如何?小伙子适时地说“如果您选礼物的话,应该试一试这款”。这句话,就是要求采取行动的规范信息了。虽然不能确定阿姨最终会不会买,但是她一定听懂了小伙子的意思。
所以,当对方不理解自己的信息时,分辨信息的种类是一个有效的工具。
第二,作为信息的传递者,我们要分析传递的信息种类是不是正确。
有一个女孩去男朋友家做客。吃饭的时候,阿姨热情地问“鱼好不好吃,我早上新买的”,女孩腼腆地说“酸酸的”。大家误以为女孩不爱吃,其实她心里想说“酸酸的,很好吃”。酸酸的,是好是坏因人而异,所以只是记述信息。而阿姨是在问评价。当双方信息类型不一致时,就容易发生误会了。
当舌头再碰到牙时,我们可以回想自己信息的类型对吗,如果有误,赶紧向对方解释清楚。
三、巧用信息,掌握超级说服力
我们都遇到过那种会说话的人,感觉他说得真在理,不知不觉就被他说服了。
其实,这是因为他在逻辑表达时,掌握了三种巧用信息的方法。
第一,他只说了记述信息,却有评价的效果。奔驰女车主当初看车时,销售介绍说“这辆CLS300的引擎功率有258马力”。顾客当时可能已经隐约感觉到,这辆车的引擎不错。
仅用一句记述信息,为什么会有暗示评价的效果呢?因为这个记述信息利用了人们内心的评价标准,让人们自动做出了好坏的判断。就像,引擎的好坏由功率来决定,而258马力的功率非常高了,足以被评价为一部好引擎。
当我们表达时,只要配合对方内心的评价标准,传递一个记述信息,就足够让对方得出评价了,并且自己得出的评价对自己非常有说服力。
第二,他只说了评价信息,却有规范信息的作用。如果你用心观察,这个技巧在职场中太常见了。有一次例会,部门经理向老板汇报:“我们现在的进度有点落后了,我认为招聘xx技能的新人是有必要的。”会上,老板就批准了这次招聘。
为什么部门经理的一句评价信息,就能推动老板采取行动?这是因为评价信息激发了一些特定的行动原理,而行动原理又推导出了规范信息,最终让信息接收者采取行动。就像部门经理提出缺少某个关键技能,公司的研发进度就会减缓,进度减缓是一个大问题,必须解决这个大问题。所以老板做出招聘的决定。
但是,千万注意这个“必要”不能滥用。有人想效仿这个做法,跟老板讲了一连串的“必要”,那老板势必要翻脸的。因为太多的“别有用意”,让老板心里产生了疑问,情况分析(记述信息)在哪里,具体的提案(规范信息)在哪里?所以,要酌情使用这个技巧。
第三,他在使用规范信息时,更委婉礼貌。规范信息经常用到“应该”这个词,来清晰地表明主张,直接催促对方采取行动。但有时,委婉礼貌的表达效果更好。还是上面的那个部门经理,有一次派副手向老板做汇报,说app已经研发完成了,两个月内就应该上市了。副手回来报告:“老板说知道了。”结果过了一周,老板迟迟没动静。部门经理决定亲自出马“老板,咱们的竞争对手最近上线的app已经有五百万的用户了”,老板猛地从文件堆抬起头“说清楚”。
为什么副手明确的表达没有推动老板的行动,而部门经理的一句话,就引起老板这么大的反应呢?这是因为当我们非常了解对方的知识程度、评价标准和行动原理时,故意不说规范信息,只是用委婉的记述信息,就能勾起对方的下意识,促使对方采取行动了。
老板当时心理活动是这样的:什么,竞争对手已经圈了这么多用户了?再不上线我们就会被甩几条街,那我下一轮八个亿的融资就泡汤了啊。这个损失太大了。老板当即表示,想要哪个部门支持,赶紧说,我都满足你!
语言的力量太强大了。就像德国著名的文学家海涅所说:言语之力,大到可以从坟墓唤醒死人,可以把生者活埋,把侏儒变成巨人,把巨人彻底击垮。这是一种任何人都想拥有的力量。当我们了解到逻辑表达的底层逻辑时,才发现这并不难,熟练掌握信息的运用,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强有力的逻辑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