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城市细节有关的思考

2020-06-26  本文已影响0人  YokoDT

刚刚菲比给我发来一个文件,是某智慧城市领域公司的简介。传统的淘宝模板风格,大学新闻稿一样的照片质量,一眼看过去,不像是科技公司的样子。她问我觉得这家公司怎么样,我说,应该又是一个分饼的。

美其名曰的智慧医疗和养老,真的能够帮助老人改善晚年生活质量吗。

想到我在现在居住地看到的城市细节。每个地铁站都有升降机可以直达月台,天桥如果没有升降机也会有供轮椅上下的斜坡式专用道,我所住的小区,据说是这里最早的高层住宅屋苑,楼龄三十年左右,也实现了轮椅专用坡道的全覆盖。公交车有轮椅停靠的专用位,上车门遇到残障人士出行会放下坡道辅助他们上车。还有很经典的带叮叮叮铃声的行人红绿灯,声音急促是绿灯可以通行,声音缓慢是红灯需要等待,据说声音是为了视障人士设计的。之前我没有留意叮叮声从何处传来,今天早上我去跑步,回家路上通过一个路况较复杂的隧道出口,需要连续等三个红绿灯且通行状态不同步,我就想,这种情况下视障人士怎么分辨出目前要经过的人行横道是绿灯还是红灯呢?仔细观察之后我发现这里的人行横道每个红绿灯都会配备两个扩音器立柱,一个在等待过马路的这一侧,一个在对面红绿灯旁边,也就是说,视障人士完全可以通过附近立柱的声音判断出目前所处的路口是否可以通过,不会受到远处红绿灯的干扰。

这仅仅是一些为残障人士着想的城市设计细节,让每一个人都可以有尊严的出行,每一种需求都能被考虑到,而不是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去牺牲少数,我认为这是城市文明的标志。我们常常标榜自己所处的环境多么的便利,手机支付的飞速发展,外卖送到家的快捷服务,疫情之下健康码的流通,看似方便,但实际真的是这样吗?

我看到的是微博网友所见外地父子因为没法绑定银行卡而被公交拒载,亲身体验到外卖送来的菜品质量难被恭维,健康码更是权力下放之后难以收回的典型案例,只剩下被侵犯的公众隐私,和无人维护的消费者权益。正常人尚且要在庞大的城市机器中如此没有尊严的活着,更何况弱势群体呢。

想起刚读master的时候听一位老师的讲座。在大数据时代,科技发展的同时有一个议题的讨论刻不容缓,那就是我们的城市发展与人们隐私之间的边界到底在哪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