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热文制造局青春乡土故事

K歌这些年

2019-01-17  本文已影响45人  独钓寒江Mr

K歌这些年

在这个“全民娱乐”的时代,约上三五好友,到KTV放声高歌已经变成老少咸宜的娱乐休闲项目之一。不得不佩服小日本的想像力,据说卡拉ok与方便面等许多已经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事物都是日本人发明的。在龙口从当年的街头卡拉ok到现在遍地开花的ktv,见证了龙口人娱乐方式的变迁,更是承载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

      90年代初,卡拉ok忽如一夜春风来,吹遍了祖国大江南北,吹进了龙口大地。龙口人发现自己也能拿起麦克风像电视里的歌星一样唱歌,人们都“疯了”,炎炎夏日,华灯初上时分,龙口的夜市上,烧烤摊前,甚者某个小店门口,一套音响,一台电视,几把椅子就是一处街头卡拉ok场地,每处都会聚集不少人。当时用录像带播放歌曲,只能用快进或快退的方式选择歌曲,画面模糊,音质粗糙,但大家却为这种新的娱乐方式着迷。大街小巷都是《花心》、《吻别》、《小芳》等歌曲的声音,一晚上能听到男男女女不同音质的嗓子唱好几遍,歌唱水平参差不齐,跑调的大有人在。很多人羞于在街头唱歌,便利用其自家的录像播放机,购置了卡拉ok带,利用电视机本身的喇叭,拿起麦克风在家里唱一唱。

      随着VCD普及,点歌更为方便,卡拉ok盛极一时,购买VCD机时都会赠送诸如《流行歌曲100首》《中华大家唱》等卡拉ok碟片。很多企事业单位也都建立简单的卡拉ok厅,起名“职工之家”,“职工多功能活动室”,节假日时大伙唱歌、跳舞丰富业余生活。1996年前后,各大酒店也都建立了“歌厅”。酒足饭饱后,到酒店所属的“歌厅”唱歌跳舞,成了时尚,所有歌曲被编上号,制成歌本,交给客人按照编号点歌,顾客看到电视上有自己点的歌曲播放时就赶紧跑到台上拿起麦克风。当时不少乡镇及其企业都举办过卡拉ok大赛,不知这算不算是当今火爆的选秀节目的雏形。不得不提的是当时的人民影院也举办过“消夏电影晚会”。凭借音响舞台的优势,在放映厅大银幕前台支起了卡拉ok设备,聘请了专业主持人,面对众多台下观众,歌唱爱好者一展歌喉,真正过了一把“大明星”的瘾。

        进入新世纪,出现了“量贩式KTV”,不过俺至今不晓何为“量贩式”,也不知KTV究竟是哪几个单词的缩写。经营者推出了包厢服务,这里装修精美,点歌方便,几乎所有歌曲在这里都能找到,音质和画面十分清晰,并且有了自己的超市,唱歌空闲喝点小酒,吃点零食别有风味。包厢里提供了相对私密的空间,朋友们唱歌更具随意性,不会唱歌的也好意思多显摆几下,会唱的更是舍不得丢下好不容易抢到手的麦克风,“麦霸”由此产生,量贩式KTV真正成为龙口老少咸宜的娱乐方式。

        2010年代,手机K歌APP迅速普及,让大家完全摆脱了音响场地的限制,进入了想唱就唱的年代,而且边唱边录马上传上互联网,全世界都是我的麦克风,许多人因此走红。

        ktv里有我们太多的回忆,包厢里,我们拼命地歌唱,唱着爱情和友情,唱着过去和未来。可时光不会因此而伫留,依旧渐行渐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