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之后简友广场简书社区守护者联盟超级权重点赞文章汇总

老安

2023-11-13  本文已影响0人  觀風䖏

老安村是乔庄沟的第一个村,在沟里久了,大家都说老安过去叫姑姑庵,就是尼姑修行的地方。

这话得到老安村民的认同。从挨着塔黄沟进村,就遇到匆匆忙忙,胳膊窝里夹着蛇皮袋子的老蒋。老蒋老家是子洲人,1970年安到这里。他说村里就剩下十几户人家,没庙,有座尼姑庵早就没了。他说最前庄的王玉明两家是这个村最早的老户,如今手受伤了,肯定在家。若是年龄大的,有个92岁的张发堂,精明着了。

想着遇到这俩谁都行,就在村里转悠着。到了村头一棵老梨树下,发现一对石狮子,一个完整一个残损,狮子头的卷毛,像是一具头盔。路边石台上坐的老乡,一指前面往车里搬煤气罐的男子,说那就是老王,他是老户,你要问的古朝他都知晓。

62岁的王玉明,手被收割玉米的机子扫到,被打断了三根筋,刚拆了线,就急得要干活。老王说他们是雨岔新庄洼搬来的,他爷爷来时,这里都是柳树与蒿草,一条小路去乔庄,靠着开荒,拾掇出来旧窑,成了老安的第一家农民。老王说这一片当初都是他家的,可不是吗,第一家入住就相当于财主,于是村民开起老王的玩笑,说他堪比四川老刘。老王的外爷是袁四,和乔庄主席旧居的袁五是亲弟兄,与袁存周是亲叔伯弟兄。

老王说起姑姑庵,就在他家路下,当初这地方庙宇很多,河对面也是庙。我刚看到的石狮,就在他家三孔石窑的前面,是一对古物。说话期间,又来了一位老者,俩个一个说是清代的,一个说是唐朝的,我不好多说,就问那些石碑都哪儿去了。才知道石碑们都被拉到黄蒿坪,做了学校的门台。另有一座砖塔也被搬到了黄蒿坪,在山庄观音的一侧。几人又指着对面,说那是座牛王庙,有一通碑断成两截,文字多。

老王说他家这三孔石窑过去很可能是会窑,有花纹有穿廊。但我看不到古窑洞的外貌,他说穿廊腿子被打掉了,窑面是他用水泥灰过,让我不免肉疼。他邻家说修地方的时候,曾经挖出来一口大锅,应该是给庙会做饭的。说起尼姑庵,他们都认为毛家安也是个尼姑庵,官庄寺的才是和尚,那是一座真正的大寺庙。同样有名的还有丈八寺、八卦寺、赤都寺等等,过去号称八大寺。

老王家窑后侧面另有两孔土窑,做了储藏。与之为伴的,还有土层里露出的砖石墓葬,老王说是汉代的墓,没有刻花。我从他家的侧门进去,穿过旧窑院,爬进了这座开着豁口的墓葬。墓室类似于现代一厅一室的布局,厅内面积大概四五平米的样子,穹顶,一侧有金钱纹和窗棂纹的砖,可视为窗户。另一侧堆积着像夯土一样的淤积,推测也有对称的窗户一样的砖饰。墓室有20多层砖拱券起来,刚好能塞进去棺材。整个砖室墓朴实无华,简单实用,看其建造风格,应当是宋金时期的墓葬。

从马路下到河槽,地里的玉米大都匍匐在地,大概经受过一场不大不小的洪水侵害。不见村民,几堆玉米棒子色泽发暗,有些已经霉变,想来掰玉米的心情也不会好。河水清澈而湍急,倾斜进深潭,发出悦耳的声响。我在一株黑色的电杆旁,很轻松的发现了古庙的遗址,石条和瓦砾的堆积,还有靠着梯田的那通石碑,虽然断为两截,看茬口应该能对得上。碑石通高有两米多,厚度有十多厘米,这是一座大碑。碑上有繁密的文字,双面有字,只是字口略浅,好在碑面再没有大的残损分化,拓印过后才好辨识。

一条小河,以及两侧的堎畔,给这通碑的拉运带来了难度,也让它幸免于难,庆幸我能找到了它,让这座古村留下一点历史的信息。而姑姑庵的师太们,还有那些与古佛青灯木鱼为伴的小师父们,她们与所有的建筑,先后都掩没于历史的尘埃。

2023.11.14

附图:2023年11月14日

老安村路边的旧窑洞 走进探查 窑洞的骨架 片石插的龛 左右各有一个 老蒋家的旧窑 他家的新居 在村内走一走 一对石狮 听老王讲老安的故事 旧窑 与隔壁的墓葬 砖室葬的结构 金钱纹的砖 仿窗棂的砖 穹顶 后室 窑洞 窑内 去对岸探访 过河 断为两截的一通古碑 简单清理后 双面文字 需要细心辨认 老安村貌。我的车停在路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