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行动的思考
我想通过写作赚稿费,然后我报名了BM秋叶写作训练营,想学习要怎样写作才能赚到稿费。
赚到稿费了吗?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笔稿费已经敲定。
学到怎么样写作了吗?学到了,干货太多,谁学谁知道,这里不叙说。
检验学习成果的最好方式就是输出。
BM秋叶写作营以“写作业”的方式做输出,写作营为期28天,每天都有作业,总计28份作业。
我发现“写作业”的方式有3类。
第1类:稳定输出,每天都交作业写自己的心得。
第2类:半稳定输出,这两天可能很忙,没有写作业,但是仍然抽空把落下的作业一一给补上。
第3类:不稳定输出,写了几天作业,停了几天,又写了几天,又停了,看见落下的作业有点多了,少写或索性不写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为什么有人没有“坚持”下来?
秋叶大叔说,“输出倒逼输入。”
那么,如果把“赚到稿费”当作输出的话,输入就是“学习写作课程”。
而对我,报名“BM秋叶写作训练营”便是我采取的“一个行动”。
行动不是单个点,而是成系统的。这“一个行动”并没有结束,而是产生了一系列的行动,比如学习课程内容、比如坚持每天输出自己的心得。
那有人为什么能坚持下来?我总结了有以下几个原因。
1.我个人,有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的“一定要赚到稿费”的意愿。
我有一笔投资失败了,连本金估计都没有了。虽然我还留有备用的钱,但是我还是想自己把那笔钱再挣回来。
虽然我也知道靠写作不能立马赚到那么多,但是我相信总能够实现的。
2.我在这一段时间只报了这一门课程。
本来我还有报其他课程的打算,后来一想先做好一样是一样,就放弃了多余的想法。
也是这样,我才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这门课程的学习和输出中。
3.我能看到自己的学习进度,并且是量化的。
训练营的作业是打卡模式的,采用的是的“鲸打卡”小程序,每天写完作业后提交打卡。
今天的打卡完成,会有助教老师和小组长还有同学们的点评,也是一个继续向前的动力。
第二天的打卡通常前一天晚上就会出来。
每天早上都会看到“作业提醒”,督促和提醒我们写作业。
能看到自己量化了的学习进度,完成多少作业、未完成多少作业、加精多少次,还有多少人点评的消息提示。
那有没有真的是特别忙,还能坚持每天完成作业的呢?
还真的有不少,写作营里的“杜老师”,人称“江湖平姐”,写作业就是又快又好。在进写作营之前我就关注了她的公众号,她是个大忙人,但是每天早上或前一天晚上她的作业就会出现在“精选名单”内,让人膜拜信服。
那“半稳定输出”的人,也同样完成了所有作业,他们的坚持就没有意义了吗?
不是的。
他们中断过,但他们仍然没有放弃,最终克服自己坚定输出,也是有意义的坚持。
我们谁都不能保证自己做一件事情,能够每天坚持下去。若有中断,也要跳过自己心里的槛,朝着积极的方向鼓励自己,尽快的捡起来,再坚持下去。
在Scalers《刻意学习》这本书里,关于我报名写作营的这一个行动,有充分的说明,里面是这样描述的:
行动力是训练出来的。输出行动力,需要有行动系统提供稳定供给。
构成行动系统的因素有四个方面:
1)资源投入和优先级
行动就是做事情,做事情本身就要消耗时间和精力,尤其是在我们本身就没有多少这类资源的时候。在资源有限的时候,如果要持续做一件事情,一定要把这件事情排到足够高的优先级。这就意味着需要不断地取舍,放弃和主线无关的事情,突出重点做减法,把腾出来资源投入到核心上。
2)情绪意愿和触发点
行动有时需要情绪触发。当我们真正意识到要去做一件事情,一瞬间被点燃,行动就启动了。背后也许有个复杂的过程,但是归结下来就两个方面,一是逃避痛苦,而是追逐快乐。我们做什么事情,归根到底,不就是为了少一点痛苦或者多一点快乐吗?而且往往痛苦的驱动力比快乐更强。
3)进程跟进和追踪记录
当我们开始持续行动的时候,需要有跟进方式以追踪行动情况,通过数字量化的方式展现轨迹。
持续写作就是这样的一种方式,通过文章把自己的思考总结成文字, 日积月累,也成了一本书的基本内容和框架。
4)打足预留量,兼容突发
有些说要坚持的朋友,因为中断了一天而悔恨不已,于是因为这一天,浪费了一个星期。其实第二天继续捡起来坚持做,下次不要犯一样哦错误,就可以了。
应对这个问题的方式是,在平常行动的时候多往前做,给自己预留一些工作量。持续行动的核心在于持续稳定。
所以,做一件事,一开始就要确保构成行动系统,才能真正坚持下去。行动系统就是大方向,把准了大方向,总能到达想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