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即天堂
讲一个故事:一个北京上市公司老板,在公司上市的第一年就卖掉了估值上亿的公司。他说现在有钱了,终于可以去过理想中的生活。
过去的十几年,他每天都高强度工作,每天能睡五个小时已经是奢侈,周末别人都在家里陪老婆孩子,而他在外地出差。
“抗日战争8年,我这战一打就是十几年,腰早就坐坏了。”
那时支撑着他坚持下去的梦想就是:公司上市、卖掉公司、找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过没有烦恼和压力的生活。
所以公司一上市,他立马换取了钞票,带着一家人去了丽江。买了一栋带院子的房子,花了两百多万装修,又买了单反和画画工具,准备去过他心目中的美好生活。
最开始,在朋友圈能时不时都能看到他发布的状态。今天开车去洱海,帮家人照相。明天买回一车的新鲜花草,亲自种满院子。在丽江认识的有趣的朋友,新鲜的见闻……。
谁不想摆脱不喜欢的工作,每天睡到自然醒,然后吃一顿丰盛营养的早餐,写字看书喝茶,不赶时间地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呢。
只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往往很骨头感。
不到两年,这位上市公司前老板,就重新回到北京。他的精神看上去并不甚好,人发福了,却不幸福。
“那种生活实在过不下去了,还是工作好。”
谈起在丽江的生活,他说一开始是挺好的,因为新鲜嘛。反正自己有钱,怎么折腾都行,在丽江开了两家客栈,找人来管,自己基本不操心。本来想着要学摄影和画画,但东西买回来摆弄了几天就搁置了。都说在丽江最舒服的事情就是晒太阳,但晒久了都一样,除了皮肤变黑了,人也没多长两个翅膀出来。
最主要的原因是,觉得人生突然毫无意义,没有任何奔头。
“我都不知道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都快抑郁了。”
这样的故事其实不是个别。我们的感觉系统,有时候并不理性正确,而往往,人们最先靠的是感觉来进行判断,因为不费劲,浅层次思维耗能少,所以人们的选择大部分是经济型,走捷径依靠感觉来,比如:风景都在别处(眼前的再美,你都不觉得美,因为视觉疲劳审美疲劳……)。再比如:婚姻都是别人的好(其实再好的婚姻都一定存在矛盾、分歧、磨擦,无非是能自我抹平消化和不能消化释怀)。
人,正因为感觉很重要,且也很重要地影响着人的乐趣和意义(存在感),但是感觉有时候又并不理智靠谱,所以,你会发现,怎么样通过“良好的理智训练”,让自己形成一个良好的心智模式,形成好习惯,让感觉和理性,有一个比较好的依存秩序。
举例来说是这样的:人与这个世界的连接模式,有的人是倾向于融在其中然后乐在其中,这叫顺众模式,顺从既有的秩序规则,人就会获得被保护的安全感,但同时会减少自由度。另外一些人是,为了自由度的丰满感受,他会离既有的秩序规则较远,以期不受其束缚。这种模式下自由度会上升但受其保护的安全感度会下降。
不管哪一种,无所谓好与坏,适合你的那种就是最好的。然而,人总是会羡慕别人有的,却忘记自己拥有的,风景都是别处的好,老婆总是别人的好……,这个感觉是非理性的,需要正视。
俗世就是天堂,怎么理解呢?你看上述两种人和世界的连接模式中的人:如果我们整天忙忙碌碌于柴米油盐酱醋茶、和不同的各色人等打交道,这其实非常的乐趣,但是,人也需要偶尔地、从这种劳心劳力的融于现有规则秩序的洪流中,抽出身来,让自己远离这个名利场一会儿,远远的审视一下这个俗世的镜像……,这对经常身在其中不知道自己,是有意义的!
同样,对于另外的第二种离众模式。这种模式下,也应该偶尔地将自己从远远的局外人的姿态,一头扎进洪流中让自己也体验从众的意义和收获(像窦唯,偶尔也需要给这个那个电影作作音乐,以明白自己的尘世生活,是也需要经济收入,偶尔也需要尘世的认可)。
一个优秀的医生,一个优秀的官员,一个优秀的演员,一个优秀的商人……,入世角色的,如果你不得不入世且入世的太久太浓了,不防偶尔出世远观一段时间,会有助于你的入世理性。
如果你还是适合出世的模式和这个世界发生连接,不妨偶尔的入世一段时间,因为,真正的来说,所有人都从地球上消失,你一个人的存在,其实是无意义的!
这个角度来说,俗世就是天堂!因为我们首先一定是人,和人发生了解和连接,这是人的首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