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 工厂模式

2017-10-16  本文已影响108人  LikeSomeBody

前言:在面向对象编程中, 最通常的方法是一个New 或者 alloc 创建要给对象实例,但是在一些情况下, new操作符直接生成对象 往往不符合我们的要求。举例来说, 新建一个按钮 要求这个按钮的是3 ,颜色是蓝色,按下又是另外一种颜色,然后还有一些可能 炫酷的动画。 然后在工程中很多地方都有类似的按钮或者其他的按钮。 类似这种 许多类型对象的创造需要一系列的步骤: 你可能需要计算或取得对象的初始设置; 选择生成哪个子对象实例; 或在生成你需要的对象之前必须先生成一些辅助功能的对象。 在这些情况,新对象的建立就是一个 “过程”,不仅是一个操作,像一部大机器中的一个齿轮传动。 

模式的问题:你如何能轻松方便地构造对象实例,而不必关心构造对象实例的细节和复杂过程呢?

解决方案:建立一个工厂来创建对象

实现:DEMO 下载地址


工厂方法模式只有一个抽象产品类,而抽象工厂模式有多个。

工厂方法模式的具体工厂类只能创建一个具体产品类的实例,而抽象工厂模式可以创建多个。

两者皆可。

四、简单工厂模式

请参照SimpleFactoryMode

建立一个工厂(一个函数或一个类方法)来制造新的对象。

分布说明引子:从无到有。客户自己创建奔驰车,然后拿来用。

抽象产品类: BZ 

#import

@interfaceBZ :NSObject

//- (void)BZ;

@end

具体产品类:BZ550  和 BZ520

简单工厂类:BZFactory

#import

@classBZ;

@interfaceBZFactory :NSObject

/**

根据 不同的类型来造车

@param type type 550 520

@returnBZ 车

*/

- (BZ*)createBZWithType:(int)type;

@end

#import"BZFactory.h"

#import"BZ520.h"

#import"BZ550.h"

@implementationBZFactory

/**

根据 不同的类型来造车

@param type type 550 520

@returnBZ 车

*/

- (BZ*)createBZWithType:(int)type

{

switch(type)

{

case550:

{

BZ550*bz550 = [[BZ550alloc]init];

returnbz550;

}

break;

case520:

{

BZ520*bz520 = [[BZ520alloc]init];

returnbz520;

}

break;

default:

returnnil;

break;

}

returnnil;

}

根据不同的 类型造奔驰车。

客户端调用代码:

BZFactory*factory = [[BZFactoryalloc]init];

BZ*bz550 = [factorycreateBZWithType:550];

BZ*bz520 = [factorycreateBZWithType:520];

客户需要知道怎么去创建一款车,客户和车就紧密耦合在一起了.为了降低耦合,就出现了工厂类,把创建宝马的操作细节都放到了工厂里面去,客户直接使用工厂的创建工厂方法,传入想要的奔驰车型号就行了,而不必去知道创建的细节.这就是工业革命了:简单工厂模式

简单工厂模式又称静态工厂方法模式。重命名上就可以看出这个模式一定很简单。它存在的目的很简单: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

先来看看它的组成:

1)工厂类角色:这是本模式的核心,含有一定的商业逻辑和判断逻辑,用来创建产品

2)抽象产品角色:它一般是具体产品继承的父类或者实现的接口。

3)具体产品角色:工厂类所创建的对象就是此角色的实例。在iOS中由一个具体类实现。

下面我们从开闭原则(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封闭)上来分析下简单工厂模式。当客户不再满足现有的车型号的时候,想要一种速度快的新型车,只要这种车符合抽象产品制定的合同,那么只要通知工厂类知道就可以被客户使用了。所以对产品部分来说,它是符合开闭原则的;但是工厂部分好像不太理想,因为每增加一种新型车,都要在工厂类中增加相应的创建业务逻辑(createBMW(int type)方法需要新增case),这显然是违背开闭原则的。可想而知对于新产品的加入,工厂类是很被动的。对于这样的工厂类,我们称它为全能类或者上帝类。

我们举的例子是最简单的情况,而在实际应用中,很可能产品是一个多层次的树状结构。由于简单工厂模式中只有一个工厂类来对应这些产品,所以这可能会把我们的上帝累坏了,也累坏了我们这些程序员。

于是工厂方法模式作为救世主出现了。工厂类定义成了接口,而每新增的车种类型,就增加该车种类型对应工厂类的实现,这样工厂的设计就可以扩展了,而不必去修改原来的代码。

五、工厂方法模式

工厂方法模式去掉了简单工厂模式中工厂方法的静态属性,使得它可以被子类继承。这样在简单工厂模式里集中在工厂方法上的压力可以由工厂方法模式里不同的工厂子类来分担。

工厂方法模式组成:

1)抽象工厂角色:这是工厂方法模式的核心,它与应用程序无关。是具体工厂角色必须实现的接口或者必须继承的父类。在iOS中它由抽象类或者接口来实现。

2)具体工厂角色:它含有和具体业务逻辑有关的代码。由应用程序调用以创建对应的具体产品的对象。

3)抽象产品角色:它是具体产品继承的父类或者是实现的接口。在iOS中一般有抽象类或者接口来实现。

4)具体产品角色:具体工厂角色所创建的对象就是此角色的实例。在iOS中由具体的类来实现。

工厂方法模式使用继承自抽象工厂角色的多个子类来代替简单工厂模式中的“上帝类”。正如上面所说,这样便分担了对象承受的压力;而且这样使得结构变得灵活起来——当有新的产品产生时,只要按照抽象产品角色、抽象工厂角色提供的合同来生成,那么就可以被客户使用,而不必去修改任何已有的代码。可以看出工厂角色的结构也是符合开闭原则的!

代码如下: 抽象工厂类

#import

@classBZ;

@interfaceAbstractBZFactory :NSObject

- (BZ*)createBZCar;

@end

具体工厂类: BZ550Factory

#import"AbstractBZFactory.h"

@interface BZ550Factory :AbstractBZFactory

//- (BZ *)createBZCar;

@end

具体工厂类  #import"AbstractBZFactory.h"

@interfaceBZ520Factory :AbstractBZFactory

//- (BZ *)createBZCar;

@end

客户端调用代码:

// 下面这些是工厂方法

BZ520Factory*bz520Factory = [[BZ520Factoryalloc]init];

bz520 = [bz520FactorycreateBZCar];

BZ550Factory*bz550Factory = [[BZ550Factoryalloc]init];

bz550 = [bz550FactorycreateBZCar];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