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家书(1)

2017-11-05  本文已影响16人  和小雨

亲爱的贝贝:

昨天是星期六,学校放假,出去玩了吧?很开心看到你在朋友圈发的照片,你的表达方式很有个性,惜墨如金,没有文字,只有一些符号。妈妈左看看右猜猜,因为很想知道你都去了哪里,费了好些脑筋。

估计你是因为对这些建筑感到新奇就随手拍了下来,如果能有些文字说明就更好了,图文并茂,哪怕是行走中的一些只言片语,也是一路上播散下来的种子呢。

看着这些照片,我好奇地猜想着。

下面这张照片是哪位名人的墓吗?四方体的结构,看上去好像四个面都镌刻着文字,黑色的墓碑上都镌刻着什么呢?碑上展翅站立的是老鹰的石雕吗?老鹰是墓碑的守护神吗?东西方文化不同,连墓碑也不一样。

从百度上搜到一篇《德国墓碑上的文化》,文章介绍到德国的陵园最吸引人眼球的是一些五花八门的墓志铭,比如:

“这儿躺着钟表匠汤姆·黑德的躯壳。他的钟已停摆。他将回到造物主那里,经彻底清洗修复后,再上好发条,将在另一个世界不紧不慢地走动。”     

“鞋匠扬·托米,一生没做什么大事,却做过上万双各式鞋子。他在天堂也不会歇手——他将免费为那里的芸芸众生制鞋。”

“安息在此的堂·穆曼是个火车司机,技术不错,但一次散步时却被一头疯牛撞死了。要是当时他正开着火车,疯牛才不敢撞他呢!”

这种近似调侃的文字就是德国式幽默吧?似乎是在用冷笑话来安慰自己摆脱伤悲。而且,让我诧异的是平凡如钟表匠、鞋匠、火车司机也可以镌刻下自己的墓志铭,他们安分地做着自己,透着一种自得满足。读着这些墓志铭感觉逝者并没有走远,死也并非那样令人恐惧。

不知道德国的陵园是否真的如这篇文章所写?如上图的这张照片,这座墓看似坐落在一个安静的街角,周围似乎是居民区和公园,秋色浓郁,却并不肃杀,生和死是如此泰然和谐地共处着。

接下来的几张照片,让妈妈猜猜是什么建筑。这座视觉冲击强烈的高楼外部直冲云霄,内部彩绘绚丽夺目,是一座教堂吗?如果是教堂,是否像电影中那样,有神父,还有忏悔室呢?这样,当你在异国他乡内心孤苦的时候,至少那里还有一个包容你,倾听你的“神”在等待你。

看汉诺威的地图,学校周围标注有好几座教堂,远远多过我们的城隍庙。毫无疑问这些教堂和当地人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可以算得上是护佑一方的“土地神“吧,初来乍到,焉有不去拜会"土地神"的?妈妈觉得你可以试着去了解当地的宗教,亲身感受一下,慢慢去体会,很期待能读到你的感想。

这几日,妈妈在读蒋勋先生的《生活十讲》。蒋勋先生谈到他对同性恋的认识时,回想起他曾在卢浮宫看到的希腊神话中,就有一个被处罚的神,兼有男性和女性的特征。看你拍下的这座殿堂的内部屋顶上画满了形态各异的神,引人遐想,可惜妈妈只认识那个带翅膀的小天使,其他飘在头顶的都是哪路神仙呢?这幅场景描绘的又是怎样的故事呢?

再看下面这张照片,妈妈猜想是你所在的汉诺威大学吧?看整体模型和我们的大学建筑风格迥异。我们的建筑多取方正型,四平八稳,而照片中的结构似乎是不规则的,圆拱门,尖顶,有处拐角看似并非90度,屋顶上还排列着一些小房子,这些内部空间都派何用场呢?好想与你一探究竟。最高的圆弧顶上是个钟楼吗?这座楼一定有些历史了吧?钟声是否依旧?

记得我初到日本时,也被映入眼帘的建筑所吸引,建筑是最能表现地域文化的一种形式,那种视觉冲击的力量常常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撞击,这种力量一次次打开我们的脑洞,所以要出走,要远行,要西天取经。某一天,当你站在另一个时空,回望我们的建筑时,会有何感想呢?分享一张不同风格的中式建筑门派图,猜猜代表着中式建筑的哪六大门派?

              顺致

秋琪!

                                                                                                                                                                                                                  爱你的妈妈

                                                                                                                    二零一七年十一月五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