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usseSs@~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

深度解读:《人生效率手册》是如何具备争议性的?

2017-11-18  本文已影响2614人  cca4b7e93e55

晴飘/文

PART 1 

在我看来,《人生效率手册:如何卓有成效地过好每一天》是一本具备争议的工具书。

有读者认为,这是一本干货满满的书籍,也有读者认为,这是一本推销手册,水分特别多的书。很不幸,我属于后者。

我不否认张萌笔下的《人生效率手册》具备干货,如:1000天小树林计划;7个人物定制人生目标的方式;修炼“硬本领”的方法。但同时也具备或多或少的……二手

甚至是偷换概念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推销成分太重。作者想给读者二次销售(推销《赢·效率手册》)的想法我可以理解,但无法接受——如果换一个做法,推销的内容放到尾声时独立的章节或者是作者感言时再刻意描写出来是否会更好?

这样,我看到推销的内容就可以直接跳过了,当然,感兴趣的读者也可以认真的看看这本《赢·效率手册》是否真的那么有效,给予作者那么多的帮助,从而进一步的选择是否购买。而并不是说,把推销的内容放在了章节的主题里面,反复的提及让我无处可逃。这感觉,简直和电视剧里刻意推销的泡面一样恶心。

PART 2

《人生效率手册》是一本关于时间管理,自我技能提升的工具书。整本书分五个模块:

目标建立

时间管理

高效学习

修炼硬本领

自我输入和输出

以下是我做的思维导图,没上色,也懒得画图,仅供参考:(请忽略屁股下垂的 嗷大喵

PART 2.1  目标建立

作者认为,我们应该对过去进行一遍自我总结,站在客观的角度回顾自己的过去,对结果进行反思,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确立目标。

法国著名思想家蒙田说过这样一句话:“灵魂如果没有确定的目标,就会丧失自己。”

由此可见,确立清晰的目标对于人生的规划有多重要。

那么,该如何进行目标的确认呢?

非常简单,采取7个人物法:

想想自己梦想中成为的那个人,这个人可以是你的偶像,也可以是你的朋友,你的同事,你的老师。这个人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她身上具备你不具备或远远优于你的能力

用相同的方法,写下另外的6个人名字出来

归纳出目标人物的硬本领,找出目标人物共同具备的硬本领,且最多的三项(注:作者原文的“硬本领”,我的理解是:(职场)核心竞争力。)。比如说,你的偶像是马云,杨澜,俞敏洪,那么不难发现,这些目标人物的英语能力都很好,如果你想成为他们,首先要做的,是好好的修炼英语

自我匹配:简单来说,就是进行针对性的学习(硬本领)

运用10000小时定律去修炼你的硬本领刻意练习

注:

作者在书中曾多次的提及10000小时天才理论定律,并深信这个天才理论。在这里我提出不同的观点:1.  10000小时理论是个以偏概全的坑;2.  10000小时理论只是刻意练习的前提条件。

举个简单的例子,每天工作8小时,从业已经20年的的士司机,其驾驶时长早已经超过了10000小时几倍,但与专业的赛车手相比,就像刚会走路的小孩子与成年人赛跑,差距之大可想而知。

为什么?的士司机不是已经有近60000小时的工作时长了吗?按道理说,他不是已经是“天才”了吗?为什么还比不过专业的赛车手?

抛开专业赛车手是否有教练这种外在的条件,从内在因素来看,主要的原因在于:1,前者是在舒适区内工作;2,前者并没有获得及时的反馈。

因此,我的观点是:用“刻意练习”四个字来代替作者观点会更合适。

如何刻意练习?在章节的后面我会添加上个人的见解。

但正如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更建议的是:看安德斯·艾利克森《刻意练习》这本书,它能系统地解释出你想了解的一切答案。

PART 2.2 时间管理

关于时间管理这个话题,历来就有不少的作者谈及自身对时间管理的方法与技巧,并出了不少的书籍供参考。

问问自己,最早给与你时间管理观念的那个人是谁?是你的父母?还是你的老师?不同的人,也许有不同的答案。

而我的答案是:华罗庚。

我相信你们一定看过这个故事,它来源于我们小学时的课本读物:

想泡壶茶喝。

当时的情况是:开水没有;水壶要洗,茶壶,茶杯要洗;火已生了,茶叶也有了。怎么办?

办法甲:洗好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在等待水开的时间里,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等水开了,泡茶喝。

办法乙:先做好一些准备工作,洗水壶,洗茶壶茶杯,拿茶叶;一切就绪,灌水烧水;坐待水开了泡茶喝。

办法丙:洗净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坐待水开;水开了之后,急急忙忙找茶叶,洗茶壶茶杯,泡茶喝。

哪一种办法省时间?毫无疑问,是第一种。

这位中国现代数学教学之父教会了我们一个思考方式:统筹方法

运用统筹方法,日常生活中我们有很多事情都能够提高效率,节约时间。在《人生效率手册》这本书中,作者则通过目标性法则、要事优先法则、组织计划法则来进行时间管理。

运用SMART原则,确立目标性法则

S:Specific 具体的

M:Measurable 可衡量的

A:Attainable 可实现的

R:Realistic 合理的

T:Time-targeted 有时间限制的

(注:SMART原则,由彼得·德鲁克在《管理实践》提出,他笔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也是作者张萌在书中多番提及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了解一下。)

举个例子,我的目标是成为一名作家。

何为作家?百度百科的解释是这样的:

作家,就是泛指能以文化创作为业,写作的人,也特指文学创作上有盛名成就的人。因此,一般能被称为“作家”者,其作品大都能够获得出版发行,历史悠久。

可见,成为作家,光会舞文弄墨还不够。重点是在文学创作中需要有所成就,其次,作品获得出版发行,而且还能经历历史的浸润。缺少以上哪一个条件都不配被称作“作家”。

这也说明了,“作家”并非虚无缥缈的愿景,而是“可衡量的”、“可实现的”目标。

(我曾经写过几本不入流的小说,但从不敢妄自称为作家,一方面我没有这个实力,二方面就算有我也不敢。对我而言,作家是一种信仰,不是随随便便的阿猫阿狗。也因为这个原因,我对网络上那些类似于修行30天,成为作家等等的课程无比的反感。如果有这个机会,我会毫不犹豫地朝着那些丑恶的人屁股踹上一脚。)

在上一篇幅的目标建立中,我曾经提及过,刻意练习的前提条件是:10000小时理论。这意味着,成为作家,花10000小时进行技能训练是少不了的。

而这10000小时,我们可以看作“具体的”,具体到能用时间的发条刻画出来。

如果我们每天花5个小时的时间修炼“成为作家”这个技能,那么修炼满10000小时则需要2000天,也就是6年的时间。这是“合理的”。

可如果每天妄想“充电五分钟”就成为达成目标,我想到盖棺的那天还是个Diors。

最后,关于“时间限制”这个话题,我不想过多的解释,却想稍微延伸——很多时候,一件事情放在那里很久都没有实现,甚至没有去动它,主要是我们并没有给目标设置时间限制

比如说,我想去马尔代夫旅游/我想锻炼身体/我想收拾房间……

我们只是想着要去做些什么,却往往不去想该怎么去做,该在什么时间去做……到最后,所有事情堆叠在一起压得我们无法喘过气来,自然是一件事都做不好。

所以,事无大小,不妨给自己设置一个DeadLine,过一段时间你会发现,事情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多。

要事优先法则:每次只集中精力干好一件事。

做事情的专注力以及聚焦力是前提。如果说一次只能做一件事,那么我们就需要知道,做事情的优先次序是什么——要做到要事优先。重将来而不重过去;重视机会,不能只看到困难;选择自己的方向,而不盲从;目标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

多么鼓舞人心的一段鸡汤文。

组织计划法则:明白自己的时间模块,辨析清楚,你的哪些时间是可控的,哪些是不可控的,哪些是一整块的,哪些是碎片。

区分好时间与自我之间的关系,目标管理决定了时间管理,如果你无组织、无计划,你就是对自己的时间不负责任,无法有效地实现自我目标,这就是组织计划性法则。

这么听着,好像很有道理,可细细一想,又会觉得没什么卵用。因为,作者只是告诉了我们组织计划的含义,用笼统的概念描述了一下,但最关键的字眼:如何有效管理时间,却只字不提,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我想,还是用自己的话来表述吧:就像你要学会理财,首先要学会记账一样。如果你想对自己的时间负责,那么可以参考柳比歇夫对时间管理方法——把时间记录下来(收集),进行整理-组织-回顾-执行。详见格列宁《奇特的一生》。

在目标性法则、要事优先法则、组织计划法则基础上,作者对时间管理还通过四种方法实现:

目标分解法

单点击破法

核心竞争法

自我激励法


目标分解法

很多人都吃过牛排,但就算没有吃过牛排的人都知道,除非你想噎死,否则牛排应该用餐刀切开一粒一粒地吃。目标太大,我们分解它好了,不需要花两页纸来说这个问题。

单点击破法

单点突破发是我使用频率最高的方法,其实是一个闭环结构,也是一个循环体系,包括计划、实施、总结、评估,到再次计划。

单点突破法在上一章目标建立时作者其实就有所提及,之所以放到这里再解释是因为这可以与SMART原则很好地区分。同时,在我眼里看来,单点突破法明明就是PDCA循环结构,为什么不尊重原创,非要自己来改个名字,还要额外的添加一个“再计划”以彰显不同?

我想了想,一定是作者不知道戴明环,却创造出几乎一模一样的循环结构。又或者是像百思不得姐里面的姐夫们一样,原创被层主打死了,现在你是原创。当然,还有种可能是,我没文化,不知道有这么一个理论,而生搬硬套了PDCA出来装逼。谁知道呢?

核心竞争法

说白了,这就是作者所说的“硬本领”,她建议每天早餐前花2-3小时的时间进行修炼。

举个例子,如果你的上班时间是8:30,那么这意味着你至少6:00起床,才能有足够的时间来修炼你的核心竞争力。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很有挑战性的一个习惯养成。

我记得某人很喜欢说,早睡早起身体好。

想早起,你首先需要做到的,是早睡。这点准没错。【友情建议:如果你想早日踏上死亡快车,夜晚2、3点睡觉,是个有效的方法。】

虽然我对作者书中的部分见解不同,甚至也吐槽她一天到晚在里面卖笔记本(赢·效率手册),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佩服作者张萌。

抛开成就方面一说,至少,她能做到17年每天早上5点起床,而我做不到。

她还做到了些什么是我做不到的呢?

1.连续25年,坚持每3-5年训练一项“硬本领”;

2.连续23年,坚持记日记,每日自省;

3.连续17年,坚持每天早上5点起床,开始读书学习;

4.连续16年,坚持每天1~2杯咖啡,保持充沛体力和精力;

5.连续15年,坚持使用效率手册,规划自己的时间;

6.连续9年,坚持在旅行中学习和思考,行走30多个国家;

7.连续5年,坚持每年出版一本书;

8.连续4年,坚持在创业中迎难而上,从没想过退缩;

9.连续4年,坚持每年演讲100场以上,训练自己的口才与表达能力;

10.连续3年,坚持自主学习,构建新的知识理论体系;

11.连续3年,坚持以人为师的计划,每年向50个人物学习。

画了删除线的地方不是表示我做得到,只是……你懂的,我尴尬癌犯了:比如每天喝咖啡;为什么这种无关痛痒的事情也写上来当作成就?因为她是卖咖啡的。

你没看错,这个作者不仅仅卖笔记本,还卖咖啡(当时我看到这时差点一口老血喷了出来)。看上去就像古时候那些神棍安利的符水那样,喝了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另外,每年保持演讲……嗯,如果不演讲,收入来源都断层了,能不演讲嘛?这哪里是成就嘛?明明就是谋生的盒饭啊!

(你们一定很好奇,为什么我对这本书诸多不满还留着?我想嘛?我囤了一批书回来,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早已经过了7天无理由退货期。扑街的是,这本书偏偏是我认识的人安利的,所以……一生黑,没毛病。)

PS:正常来说,既然谈到核心竞争法,我想我应该顺便提及刻意练习的,不过为了骗点击与关注,我决定在第二篇《人生效率手册》解读的时候再提及。

最后,是自我激励法

朋友圈的鸡汤那么多,这个你还喝不怕肾亏嘛?不说,我讨厌鸡汤。

以上,为张萌笔下的《人生效率手册:如何卓有成效地过好每一天》关于目标建立时间管理的解读,如有不足请指正,也欢迎提出与我截然相反的观点,就像我对作者观点对立时会写出来那样,感激不尽(抱拳)。

最后,本文的所有文字仅代表个人观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