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海国图志》

2018-07-24  本文已影响0人  雷同学的历

一、基本信息

名称:《海国图志》

等级:★★★★★(15北京大学;15内蒙古大学;15云南大学;17安徽师范大学;18湖南师范大学;18苏州科技大学)

定位:近代中国的开端(1840-1864);近代化的启动;经世思潮;思想文化

二、参考答案

晚清地理学书籍。1841年,魏源接受林则徐嘱托,在《四洲志》基础上扩充,于次年编成此书;后又不断修订增补。此书引征多种外国撰述,介绍了欧美等多国的地理、历史、政情、风俗,并标榜“以西洋人谭西洋”,承认西方人关于世界的知识的合理性;同时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承认西方文明有其长处[1]。此书成为同代及后数代中国士人了解西方的媒介,提供了相应的思想资源[2],流传到幕末日本后也成为其了解西方的重要媒介。

注释:
[1]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2卷(以下简称《葛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50-452页。此处主要是从地理知识扩大的角度来说的,未涉及历史观念的变化。
[2] 有关“思想资源”的阐述,参见王汎森:《“思想资源”与“概念工具”——戊戌前后的几种日本因素》,《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49-164页。

三、解析

提到《海国图志》,一般都会想起在《四洲志》基础上扩充而成、师夷长技以制夷、对日本产生影响等内容,此外还可以注意这些方面:

  1. 魏源提出的用西方知识谈论西方、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在今日看来无甚奇怪,但是若考虑到中国古代本身就有一套自成体系的有关宇宙、世界的知识的话,那么这种思想迈的步伐就并不小了。因此葛兆光教授说“魏源《海国图志》和徐继畲《瀛环志略》的相继问世,可以说是传统知识世界转型的象征性标志”(《葛著》,第450页)。

  2. 此书因为有关于世界的知识,因此会给他的读者带来一些新的可以用来思考、论辩的思想资源,类似一只“鸟”的“鸟笼”扩大了。例如,如果没有关于“不设君位”的域外国度的论述,想探讨自身君主制度孰优孰劣,怕是不大行得通的。这是理解其“影响”的一种角度

四、参考资料

[1] 张昭军、孙燕京主编:《中国近代文化史》,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37-39页。
[2] 《葛著》,第450-458页。
[3] 潘光哲:《中国士人与西方政体类型知识“概念工程”的创造与转化》,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下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004-1008页。不过笔者主要是受到此文启发,目前并未深入了解其“知识仓库”说及阅读史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