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呵欠,不仅仅是“传染病”

2020-03-07  本文已影响0人  加基特

抒发论点之前,我不禁又想起了电影《普罗米修斯》上的一句话,“很多时候,讲故事要比直接讲道理更能使人信服。”人类能够通过语言进行沟通交流,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但如果站在另一个维度,人类苦口婆心的交流,最终也顶多做到了每秒15个字节(15byte/s)的沟通效率,不说与科幻片中更加先进的文明对比了,就连与人类自己的技术——轻而易举的就能2MB/s-16GB/s 进行交流的计算机硬件相比,语言这个东西,真的是太弱了。

所以,先要插入一句。作者,或者叫作家们。真的要考虑迎接新的事物了。以前消息慢速传播时候人类还能静下心来阅读,如今的新媒体时代,短视频已经是也必将是现代信息传播的排头兵。如果还想在未来掌控舆论主导权,而又不努力提升自己的新媒体水平的话,恐怕只能在梦里实现。

好,回归正题。打呵欠,这么个简简单单的动作,真的是大有文章可谈。

我意识到这一点,首先是从自己身上表现出来的。在深圳闷热的8月,连续几天加班到深夜1点之后工作日,面对上级新的需求,身体本能的排斥,表现出来的竟是情不自禁的呵欠连天。我当时脑子里随机就是一个激灵,为什么,为什么在新要求之前,身体并没有困意,而一旦脑子里抗拒某一件事情的时候一个呵欠就无可控制的打出来呢?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关注这种“应激呵欠”,我发现这并不是我一个人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症状,几乎所有人都会时不时的打上几个毫无意义的呵欠。

我们似乎都知道这样一个道理:打呵欠是会传染的。甚至一度在我的好友群里,大家流行发一些打呵欠的表情包来嘲讽某个需要加班的倒霉蛋。打呵欠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简简单单的拿来表示困意的符号。但是,真的只是这样吗?

因为我对于这件事的留意,我发现,打呵欠远没有那么简单。我们回忆一下,除了真正疲倦时候的呵欠连篇,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其实也会莫名其妙的打上几个呵欠,而且打完之后也并不是立马上床睡觉而是继续去做我们手边的事情,那么这样的呵欠,真的是毫无意义吗?

这种的呵欠并不是由于身体的疲倦造成的。这种的呵欠其实是我们对自己的一种心理暗示,是我们自己通过行动告诉自己的身体:你已经很累了,就不要再去思考那么复杂的问题了,安心下来,你身处一个可以提供睡眠的环境,你自然是很安全的,不会受到任何伤害。我称之为“应激呵欠”。

这样的心理暗示可能是正向的,比如在毫无睡意的新的酒店或是到达旅游目的地的落脚处,我们就是通过打呵欠让自己的神经放松下来,更容易的去适应周边的环境。然而,这样的心理暗示也可以是负面的,比如高数课堂上面对新的知识点,老师明明激情澎湃,可是台下的同学们,一个个宛如待宰的羔羊,阵阵呵欠肆意充斥着课堂。这样的呵欠就是典型的负向“应激呵欠”,同学们并不是因为晚上没有休息好,也不是无法适应这个熟悉的课堂,只是因为所接触的知识点需要耗费精力去消化吸收,而你的大脑在努力抗拒,所以才会触发“应激呵欠”来欺骗你的身体,以达到睁不开眼,听不进去,自然不需要再去消化吸收新知识点的目的。

其实,我们如果愿意去观察的话,我们会发现,这样的“应激呵欠”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尤其是负向“应激呵欠”易于被观察。我们身边总会有这样的一类人,他们似乎永远比别人“慢一拍”,我们有时候嘲笑他们说,“那个谁谁谁,永远都没睡醒。”,或是“谁谁,又犯迷糊了。”我们大多数人都觉得这是“天资”的问题,认为这些人生下来就比别的人笨。但随着生物学的深入发展,这样的说法又似乎根本站不住脚,人类遗传物质的差别实在太小,就算把每个碱基对里都掺一个数学方程,那么不同人之间的差距写成书也没有一本高数课本厚。所以“天资”这样的差距就有很大可能是通过心理暗示所造成的。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简单的心理暗示却能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从质变积累为量变。心理暗示只有作用在自己的心中,才能产生影响。而“应激呵欠”正是自己的大脑作用自己的身体的一种暗示。我们应当尤其重视负向的“应激呵欠”,比如接手一项复杂的工程时,或者需要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的时候,或是生活中尝试理解和接受一种新的思想观点的时候,我们的大脑会因为即将面临的困难而产生畏惧感,自然而然的指导身体进行“应激呵欠”,期望骗过我的身体,进入一小段时间的精神恍惚状态。而正是这样的精神恍惚,导致我们排斥整个困难。这也正是我说的:“你畏惧的不是困难的事情,而是困难本身”。这样的行为会接下来发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直到你彻底投降,向困难低头。负向“应激呵欠”是我们保护自己的本能,但我们应当尽量克制这种本能,从而提升自己面对困难的心理素质上限。

如何克制负向“应激呵欠”,我曾经的初中老师教过我们一招:用舌尖顶紧上齿根。我深信不疑的坚持了10多年,并把这样的“绝招”理解为一种可行的“生活小妙招”之类,直到我彻底参悟了负向“应激呵欠”的深层逻辑,我才进一步明白了那个智慧的女人的真正含义。用舌尖顶紧上齿根,如果你跟着尝试这个动作的话,你最终会明白,哪有什么“妙招”,与其直接告诉你没有,还不如随便告诉你一个动作,而一旦你的内心相信了这样的动作能够抵抗那些看似不可战胜困难,那么这样的动作又何尝不是正确的“妙招”。此外,用舌尖顶紧上齿根,坚持这样的动作,你最终就会明白,唯一能把这样的动作做到极致的做法就是,咬紧牙关!

所以,坚持吧!少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