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儒、道专题生活禅禅海拾珠

野狐禅:静静地观察一下自己的呼吸,也算是极好的

2018-12-06  本文已影响2人  史壮宁

野狐禅,这个词遇见过很多次,常看到某人自嘲作品是野狐禅,或某甲说某乙是野狐禅,某乙则反唇相讥,说某甲连野狐也算不上,充其量是只野狗云云,一直茫然不知真解。在没有网络之前,词典上找不到它,也遇不到什么高僧大德能给解读,心里曾暗有一种比野狐禅还野的揣测,以为野狐也颇具灵性,会依葫芦画瓢参禅打坐,也许还会修得来些诡异神通,只不得禅门而入罢了。

后来终于在网上买到中华书局版《五灯会元》,喜不自禁,在卷三里看到了相关的一则著名公案:

“昔有一老人,因学人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答曰:“不落因果。”结果五百生为野狐身。后承百丈怀海禅师代下一转语:“不昧因果。”老人遂脱去野狐身。”

乍一看,这简直就是玄幻小说的情节,可这还偏偏是“野狐禅”的来处。承继着百丈禅师的说法,在后世修禅学佛的路上,学道而流入邪僻、未悟而妄称开悟,禅家一概斥之为“野狐禅”。

“野狐”易解,就是野狐狸呗。2015年的六月去五台山朝台,在东台前往北台的途中,第一次遇到了野狐狸。当时我正在专心致志地唱诵着文殊菩萨心咒,一步一咒,几乎是目不斜视,诵得如痴如醉,当它直接闯到我的视线里来的时候,还真是蓦然吃了一小惊。

狐狸竟然并不怕人,早听说五台山有不少信众放生的狐狸,看来确是如此,从它眼巴巴的样子来看,它是来讨要吃食的,我赶紧放下行囊,摸出一块饼子来。它知道我要喂它,就几乎走到我的脚前,两只眼睛直直地看着我。我喂了它,甚至想伸手摸摸它,但是它并不让人摸,叼着饼子迅速消失了。

再去南台的时候又碰到了好几只,甚至有一只非常漂亮的银狐,看人的眼神,再衬上它瘦削的椎子脸,确实有些妖艳,不由让人想起“狐媚”这个词来,确实用得精当,可要不见真的狐狸,再与它四目相对是无法领略的。我在观察它的这短短时间,竟然起了念头,打了妄想,哦,阿弥陀佛。

可惜有人喂过了火腿肠之后,人家已经看不上我的饼子。路上还想,如果是别人放生的,值得欣慰的是它们已经能在野外生存下来,但愿它们平安地越过五台山的冬季严寒。

开了一个小差,还是回来接着说“禅”,即是“禅那”,译自梵文,有人称之为思想瑜珈,以静思冥想领悟禅机。禅宗机锋往来的关键处,称“玄关”。以只言片语,拨转对方的心机,使之冲破“玄关”,豁然开朗,由此登堂入室,谓之“转语”。

原来,说错一句话,会带来如此严重的果报,盖因为佛教的修因证果,正是因果律的体现,以为修行人可以“不落因果”,恰恰陷入邪见,属于“大妄语”,“不落因果”即是没有因果,过去造的恶不受恶报;而“不昧因果”就是大修行人会清楚其所受果报,并悉知所受果报的业因。

一字之差,判若云泥。

禅宗六祖惠能的弟子南阳慧忠是当时的国师,当时有个叫“大耳三藏”到京城来,被传得很神乎其神,慧忠被请去试试这位大耳三藏。

他先入一回定后问大耳三藏:“我的心在哪里?”大耳三藏说:“你是一国国师,为什么在天津桥上看猴戏?”慧忠说:“对。”然后入定了一回,问:“现在我的心在哪里?”大耳三藏说:“现在在江边看赛舟。”慧忠说:“是。”再深入禅定,又问:“我的心在哪里?”大耳三藏回答不上来。慧忠说:“你这野狐精!”

据说此时慧忠的心在三摩地,就是那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之处,大耳三藏的道行到不了那里。

这也是禅门一则较为著名的公案,从这里来看,其实即使是“野狐禅”,也本没有什么贬义,不过是对修行不到家的戏称,但随着时间流转,现在几乎成了歪门邪道的代名词。

其实再退一步,不管野狐禅也好,甚至野牛禅也罢,人家毕竟还是走在修行的路上。当时下的经济大潮冲进了寺庙丛林,方丈变成CEO,烧一柱高香要几万块钱的时候,这似乎是一种无定无慧的野火禅,不知当年为禅门立下清规的百丈禅师,对此又该作何“转语”呢?

当然,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连野狐禅都够不着,我们只要能坐下来,哪怕是十分八分钟,让一颗被欲望燃烧着的心暂时休息一下,静静地观察一下自己的呼吸,也算是极好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