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时间是应对拖延症的有效方法

2021-07-21  本文已影响0人  李呦呦007
  1. 启动时间是什么意思?
  2. 针对拖延症,启动时间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3. 个人体会。

这周学到了一个颇为实用和好用的新词——启动时间。

启动时间,名词,指一个人从懒散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的最小时间。

这是和菜头在得到专栏提出的,他认为“启动时间”是从技巧上应对拖延症的一种有效方法。任何人都会有些拖延,只不过严重程度不同。拖延症所面对的情况是:当一个人不愿意动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

我们需要一点启动时间。

和菜头以他写作更新文章进行了自我例证:

以我这种日更作家为例,每天更新两篇以上的文章,而且还要做到言之有物,想一想都会让人感到痛苦。但是类似的事情我已经做过多次,计算一下时日还颇为漫长。
我有没有打开电脑一个字都写不出来的时候?肯定有。
有没有写到一半突然头脑一片空白的时候?绝对有。
有没有一想到还要更新5个月这一年才结束,因此深感绝望的时候?经常有。
但你看不出来,你看到的是每天都有新文章出现,仿佛我手上安装了永动机,不会感到疲惫,也不会灵感枯竭一样。

那么,和菜头是如何做到日更呢?

首先,在心理层面上,要说服自己相信:如果一件事情你每天都在做,意味着你现在就一定能做到。一旦你开始怀疑你能否做到,那么很快你就会真的做不到。因为怀疑和犹豫非常消耗一个人的精神气,消耗到一定程度,人就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勇气。所以,要相信自己能够做到,这种心理暗示的力量很强大,算是最好的一种自欺。

然后,在行动层面上给自己一点启动时间。

一方面不管自己内心如何抗拒,如何怀疑,还是要进入行动状态。对于和菜头来说,那就是打开电脑,启动Word,随手开始敲字。

另一方面也不要管自己具体做了什么,先动起来。写文章时先写上一段,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不要修改,不要考虑好坏,大不了一会儿再删除。然后就会发现,过了一阵子,一个人真的可以展开行动了,就像身体和大脑从沉睡中苏醒过来一样,丝毫没有之前停滞不前、怀疑抗拒的感觉。

从开始行动,到正式进入行动状态,人需要一个类似预热的过程,对于不同的人,这段时间的长短不同,可能从5分钟到半小时不等,可以把它称之为“启动时间”。

启动时间针对拖延症很有效,是因为拖延症的症结不在于拖延,而在于因为逃避而拒绝采取行动,由于拒绝行动而更加缺乏心理动力,而启动时间非常精准地切断了这种恶性循环。

无论如何,先动起来,而且对结果并没有任何要求。 可以假装去工作,假装到一定的时间,自然就会开始起效。Fake it till make it,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连岳老师曾提到,他工作时常用到一个三分钟的沙漏计时器。他需要做重要的工作但又不愿意行动时,他就启动沙漏计时器,说就坚持工作三分钟。实际上,一旦开始工作,就能继续下去,直至完成。

沙漏计时器和和菜头的启动时间是异曲同工之妙。近些年比较流行的微习惯,大概是同样的道理。把要完成的目标定的很低,只要求“开始”就可以。但只要人启动了一个动作,往往就能接着往下做,最终超额完成预期目标。

中国人有句古谚语“万事开头难”。无论是和菜头的“启动时间”,连岳老师的“沙漏计时器”,还是我们常提到的“微习惯”,解决的都是“开头难”的问题。

无论拖延症是怎样的理由和表现形式,比如追求完美而不愿意开始,比如任务太难而不愿意行动,只要动起来,问题就有可能解决。

对于自己而言,目前摸索出来的有效方法有:

和菜头的“启动时间”理念尤其适合重要的重复性工作,落地到自己的工作,阅读文献、开展实验和写作文章都极为适用,应逐步践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