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书皮
看到鼓鼓囊囊的书包,就知道孩子把书都带了回来,恰巧书皮也到了,等娃都睡了就赶紧把书都包好。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花费了一番工夫。
磨砂面的书皮透亮、防水又防滑,撕掉内衬可以自粘,包好的书从外面可以看到书的封面,增加了书的质感和硬度,任娃怎么弯扭也不变形。臭娃娃给的评语是“一般般,包得也不怎么样嘛”。好吧,我心不灵手不巧,小儿凑活用吧。
这个书皮选的时候以为直接套上去就可以了,没仔细看介绍,回来一看,一格一格的,比A3纸还大,沉甸甸的。一时没反应过来它是书皮,以为是本,我买的好像是小本,没这么大,怎么会有这么大的生字本呢,心理疑惑着,看了看包装袋,确定无误,拆开仔细看了看,原来是内衬纸。
书皮共有40张,三种规格(A4、16k、25k),每张上都有操作示意图,切角合适,无需剪裁,把书放上去,书背脊放置中央对齐,把内衬撕掉,得先省撕中间那条,粘贴在书背脊上,然后依次撕左右书面位置的内衬,撕掉内衬后慢慢地由中间往外移,这样书面和书皮贴合了,真是省力省时又便捷。
之前从未想过给娃包书皮,结果一年级的书惨不忍睹,二年级上学期的还稍好些。这一学期,老师特意说了要包书皮。第一天我没有理会,第二天娃回来说他同桌书皮全包了,他还一本没包呢。我立马下单购买(第二天中午就到了),第三天娃把书全拿回了,我就一本一本地给包好。刚开始没那么顺利,有些气泡没排出,一挤压有些细细的棱棱,撕开又重贴,有些被我撕烂了,还好书没被撕烂,几个来回也顺手了,找到了窍门,终于折腾停当。
记得小时候也曾包过书皮,那会用的都是旧年画、旧挂历,也不防水。每当新书发下来,最开心的就是包书皮了。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坐在五十瓦或一百瓦的电灯下面(遇到没电还要点蜡烛),挑选着各种漂亮的图案年画、挂历,比对、对折、剪角、折痕,前后包好后还要再压一压,然后工整地写上科目、班级和名字。
当跨上妈妈缝制的书包时,逢人都是盈盈的笑脸,一路上欢快地一蹦一跳。书包一会挎着,一会又背到后面。若遇到下雨天,没雨披时就仅仅地抱在怀里,如果有个蛇皮袋子,就把书包背在后。用袋子折个三角帽,腰间穿个绳,系着袋子,在雨里飞奔。就这样书皮偶尔还是会湿的。
趁放假,找些硬点的大纸,教娃动手包包书皮,体验下我们童年的欢乐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