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文海人生百味每天写1000字

行与思结合,走专业成长之路

2018-03-24  本文已影响127人  清溪书苑

3月16日,作为乡村语文培育站的一员,我有幸到市城关小学参加江苏省第二届乡村教师培育站专题培训活动,聆听了省师训中心陈玉乔和徐伯钧两位专家的报告。两位专家的报告都非常的精彩,既有前沿教育理念,又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对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极具启发性。

一上午培训时间里,我安静地聆听,并且认真做记录。感觉两位专家的报告让我的眼界变得开阔了不少,之前在专业成长方面的一些困惑也得到了解决。特别是陈玉乔主任所讲的《校本研修与教师专业发展》,让我明确了如何去进行校本研修,如何撰写教学反思,如何去研究课例,这些都是目前我特别想学习的内容。

作为乡村一线教师,很多时候我们的校本研修活动并没有落到实处,常常是在走形式。乡村学校近几年生源骤增,师资力量缺乏。每个人都是满负荷的工作。加上“教育无小事”,一切琐事都要尽心去做好,有时不免会让人陷入一种疲惫的境地。因此对于校本研修活动,有些教师持应付态度,认为即使参加研修活动,也进步不到哪里去。事实上虽然我们经常有活动,但是收效并不明显。分析原因时,大家往往会归因于身边缺少资源,缺少高级别的培训机会。

但事实上这样的归因并不合理,成长慢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自身。正如陈玉乔主任报告中分析的那样,当前不少教师工作状况可以用“忙→盲→茫”“繁→烦→凡”来概括。繁忙是教师工作的常态,但是盲目地去做,带着厌烦的情绪去做,效果肯定不会好。没有目标的努力,只会让我们事倍功半。

再说资源缺乏的问题,也大多是借口,因为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可用的资源已经非常多了。即使乡村中学教师参加高级别的研修活动机会不多,但是只要想学习,资源并不缺乏,只是一些人不去用罢了。记得陈玉乔主任用一幅图片生动地展示了我们身边一部分人的现状,图上的那个人脚下横放着很多梯子,他踩在上面却无法越过一座矮墙。事实上只要他能够利用身边资源,目标达成是很容易的事情。

我个人特别赞同陈主任所说的这句话,“拥有资源的多少并不重要,如果你不懂得利用,永进都是不够的。”一个人拥有再多的资源,自己不好好珍惜,又怎么能有所成就呢。想到这里,我也是很自责的,一路走来,自己遇到了很多好的导师,完全可以好好跟着老师学习,早一点走上专业成长的道路,可是自己却总是一再的错过。如今明白过来,已经有些晚了,看着伙伴们都那么出色,内心很是唯有羡慕了。所幸现在老师仍愿意来指点和帮助我,又给我提供非常好的学习机会,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学习呢?我也相信,只要付出还是会有收获的,即使不能走得很远,但会活的很充实。

基诺特说过:“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让孩子们活的愉快或者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让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老师的作用是很大的,我愿意努力去提升自己,去用自己的教育智慧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能够启发他们的灵感。

但是我也深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要付出很多,要有更多的行动,更多的思考。具体应该如何去做,陈主任给我们从五个方面给予我们引领:1.“要激发校本研修的内在需求;2.推进研修的方式变革,以“行动学习”替代传统研训;2.提升教学反思能力,实现自我发展;4.通过课例研究,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如果我们每位老师都能从这五个方面去坚持做下去,相信一定可以走上专业成长的快车道。

事实上这五个方面实行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目前乡村教师发展存在着不少问题,陈主任的报告中也列举了一些。如教师内驱力与职业倦怠、制度建设模式化、校本研修没有进入学校核心教学领域、研修方式缺少实效性、操作层面探讨较少等问题。

好在这些问题也是可以克服的。首先作为发展主体的教师,除了关注外部资源问题,寻找解决的途径外,更重要的是向内寻求,激发自身专业成长的内驱力,想着主动发展成长自己。内因决定外因,它对个人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强化个人发展的内驱力显得尤为重要,陈玉乔主任描绘的金字塔型教师专业发展进程图也揭示了这一点。

当然有了内驱力并不等于拥有成功,更重要的是要去行动,工作要切实地去钻研。就如陈玉乔主任所说“校本研修”实质上是“行动研究”。但这并不是说只要埋头去做就行,一味的盲目去做,要不断思考,不断创新,要改变一份教案用多年的消极工作现状。即使是处于“成熟期”的教师,也要根据学情,不断的调整修正自己的教学设计,要尝试创新,这样能给自己带来不一样新鲜感,也会让学生更加喜爱我们的课堂。当然在创新中,也会产生更多的问题,从而引发自己更多的思考。这样边做边思,边思边行,收获肯定会很多的。

如何做好行动研究呢?陈主任指出要抓住五个要领:“聚焦真问题 、找到真策略、 采取真行动 、形成新认识、固化新行为 。”校本研修中我们要善于在实践中发现真问题,不是别人的经验中的问题,而是自己工作中确实存在的问题。然后再考虑对策,然后通过行动来真正解决问题,并把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下来,继续推行。

其实我感觉这个过程,如果落实的好,坚持做下去的话,写论文应该就不难了。记得一位名师说过:“我的论文都是做出来的。”他说的也正是要通过行动来进行研究。如果不去行动,即使拥有再多的理论,做再多的思考,也是“无壤之木,无源之水”。不能给自己带来多大的收获。

当然除了行动之外,更是重要的是要进行反思。叶澜教授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30年教案不一定有效果,但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一定能成为优秀教师。”新教育实验的领军人物朱永新教授曾经开办“教育保险公司”,公开承诺,一个教师坚持写十年教学反思,如果不能成为一位名师的话,教师可以向他索赔巨额保金。

一线的教师也都知道写教学反思可以促进一个人的成长,但是从哪些方面写并不明晰。很多学校也经常布置老师们写教学反思,催促之下,也上交了不少,但是质量并不高,对教师成长帮助不大。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教师认识不足,不愿意反思;有的教师纯粹是应付检查的,上网借鉴的也有;有的老师对内容缺少深入分析,反思的途径、方法太单一了。这样的反思当然没有多少效果了。

我个人也是深知写好反思的重要性的,但是坚持起来也难,大多数时候是浅思考。这一方面由于自己专业理论书籍阅读的有些少,另一方面是不了解反思究竟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写。有时候自己有一些想法,当时没有及时记下来,过段时间想写,又拾不起来了。

好在陈玉乔主任这一次并非只讲宏观的方面,对于提升反思能力,实现自我发展这部分内容,他讲的非常细致,感觉受益很多。陈主任指出,教学反思有两种类型:“对行动的反思”、“在行动中的反思” 。陈主任认为“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都可以写,但是在写教学反思之前必须确定“反思点”。

陈主任对反思点列举的特别多,因为对这方面较为感兴趣,就记录的多了一点。如课前的“反思点”有这样一些:教学设计是否具有科学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 ——学情分析是否合理? ——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表述是否准确?……如果每次新课前,教师能够从这些方面加以反思的话,就可以根据学情来实行个性化教学,从而将更有利于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课中的“反思点”:如情境创设与导入的是否收到了实效? 学生的情绪和学习热情如何?参与教学的程度如何?师生互动是否有效?提问与回答是否科学? 还可以反思教学方法和过程是否有效?……这样的反思有利于教师更好的解决预设与生成之间存在的问题,更有利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课后“反思点”也很多, 如什么才是一节好课?我的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 我的教学中哪些方面做的比较成功?为什么? 教学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原因是什么? 我的下一步打算改进方案是什么?如何实行? 我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这样的反思可以更好的剖析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求更好的解决的方法,更有利于开展今后的教学。

如果我们每个教师都能按照这些“反思点”经常性的进行反思,把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相信写好论文应该很容易。不过很多时候,我们普通教师常常是“三分钟热度”,听完专家报告,激情澎湃地坚持一段时间,就依然如故了。而名师专家往往有更多的思考,更长久的坚持。这也正是我们普通教师和名师的差距所在。

陈主任说“没有先进的理念,就想不远;没有具体的操作,就走不顺;没有深刻的反思,就走不快。”要想走得远并且走得快,就要在理论指导下认真”行动”,并进行深刻的反思,再进一步行动。愿我们都能做学习的有心人、实践的创造者,在专家的引领下努力坚持下去,相信未来我们都会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快。

水之湄mm写于3.18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