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皇山游击队83【1945冬】
第83章 剿共团的铁幕
朱大坤生前那杆乌油油的烟斗,此刻正被他的亲侄子朱传武攥在手里。
烟锅是黄铜的,擦得锃亮,能照出人扭曲变形的影子。
烟嘴是玉的,沾着点唾沫星子,被他咬在牙缝里,随着他粗重的呼吸,发出轻微的“咯吱”声。
这烟斗,在朱大坤手里,是权势的象征,敲在谁脑门上,谁就得跪下。
如今在朱传武手里,成了索命的令牌,沾着洗不掉的血腥气。
“都他妈看清楚喽!”
朱传武站在村口老槐树下的碾盘上,脖子上的青筋蚯蚓般暴起,挥舞着那杆烟斗,唾沫星子四溅。
他那张和朱大坤有七分相似的脸,因为亢奋和残忍而扭曲,在冬日灰白的天光下显得格外狰狞。
碾盘下,黑压压地跪着铜钱渡大半的村民,头低垂着,身体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像一片被霜打蔫了的庄稼。
“这就是吃里扒外,私通共匪的下场!”
朱传武用烟斗猛力指向旁边新挖出来的一个大坑。
坑不深,但冻土坚硬,挖得很吃力。
坑底,蜷缩着一个人形,是村里的佃户李老栓,平日里最老实巴交的一个。
此刻他双眼圆睁,嘴巴被烂布塞得严严实实,脸上糊满了泥土和血痂,身体还在极其微弱地抽搐着,像一条离了水濒死的鱼。
新鲜的泥土正被几个穿着狗皮袄、斜挎着汉阳造的朱家打手一锹一锹地往下填,土块砸在李老栓身上,发出沉闷的噗噗声,也砸在每一个跪着的人心上。
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土腥味、血腥味,还有一种更深沉的、令人窒息的恐惧。
“叔!大坤叔!”
朱传武突然对着天空嘶吼起来,声音带着哭腔,却干嚎无泪,“您老人家在天有灵,睁开眼看看!侄儿给您报仇了!这些个黑了心肝的穷骨头,一个都跑不了!我要让他们知道,得罪我们朱家,是个什么下场!”
他猛地转过头,赤红的眼珠子扫视着下面噤若寒蝉的人群,烟斗的铜锅几乎要点到前排人的鼻尖。
“都给我听好了!今天,是‘洗心革面’的好日子!谁心里藏着那点‘红’,都给老子吐出来!”
他一挥手,几个打手抬上来一口冒着腾腾热气的大铁锅,“哐当”一声顿在碾盘旁。
锅盖掀开,一股浓烈刺鼻的、混合着米香和某种难以言喻铁锈腥气的味道猛地扩散开来。
锅里煮着的,是满满一锅暗红色的米饭,粘稠得像凝固的血块,热气蒸腾中,那诡异的红色仿佛还在蠕动。
“来!开饭!”朱传武狞笑着,烟斗用力敲打着铁锅边缘,发出刺耳的铛铛声。
“尝尝这‘红心饭’!吃了它,心就红了,就跟共匪一条心了!你们不是想红吗?老子成全你们!”
人群一阵骚动,压抑的呜咽和干呕声此起彼伏。
几个打手如狼似虎地冲进人群,揪起几个平日里被怀疑“通共”或只是与朱家有过节的人,粗暴地拖到锅边,用破碗舀起那粘稠腥臭的红米饭,不由分说就往他们嘴里塞。
“吃!都给老子咽下去!”
“呕——”
“饶命啊…饶命…”
挣扎,哭嚎,呕吐,强行塞饭的打手粗暴的呵斥,混杂着铁锅里米饭翻滚的咕嘟声,在冬日死寂的铜钱渡上空回荡,构成一幅地狱般的图景。
传塔穿着一身簇新的黑棉布长袍,外面罩着象征保长身份的深蓝马褂,袖口露出雪白的一截衬里。
他站在碾盘旁边,位置比朱传武略低,脸色在灰蒙蒙的天光下显得异常平静,甚至有些麻木。
他双手拢在袖子里,指尖却深深掐进掌心,用那点尖锐的疼痛维持着表面的镇定。
他必须站在这里,作为新上任的保长,作为“反共义士”,他必须亲眼看着这一切发生,甚至…要成为这暴行的一部分。
“传塔保长!”朱传武猛地扭过头,带着血丝的双眼死死盯着他,嘴角扯出一个恶毒的笑,手里的烟斗几乎戳到传塔的胸口。
“您是新官上任,德高望重!这‘洗心饭’的第一碗,得您来主持公道!您发个话,让这些刁民都明白明白,什么叫‘党国法度’!什么叫‘忠心可鉴’!”
所有的目光,恐惧的、麻木的、绝望的、甚至带着一丝隐秘期待的,瞬间都聚焦在传塔身上。
那口冒着诡异红气的大锅,就在他脚边。
传塔感觉喉咙发干,像堵了一把沙子。
他缓缓抬起眼,目光掠过朱传武那张因施暴而兴奋扭曲的脸,掠过那杆闪着幽光的烟斗,掠过锅里那令人作呕的“红心饭”,最终落在碾盘下那些颤抖的、绝望的乡亲身上。
他的视线,在人群边缘一个蜷缩着的瘦小身影上极其短暂地停顿了一下——
那是李老栓留下的孤儿,小栓子,才五六岁,此刻被一个瞎眼的老太婆死死搂在怀里,孩子的小脸煞白,眼睛瞪得溜圆,充满了无法理解的巨大恐惧。
“朱队长说的是。”
传塔开口了,声音不高,带着一种刻意模仿的官腔,平平板板,听不出任何情绪。
“通匪者,国法难容。今日此举,是给所有人一个警醒。”
他向前走了一小步,靠近那口大锅,腥热的气味更浓了,直冲鼻腔。
他伸出手,从旁边打手端着的破碗里,拿起一把沾着红色饭粒的木勺。
朱传武得意地咧开嘴,等着看这位新保长的“投名状”。
传塔用木勺在锅里搅动了一下,暗红色的粘稠米粒翻滚着。
他舀起一勺,并没有像朱传武期待的那样命令塞进谁的嘴里,而是举到半空。
他微微侧过身,背对着朱传武,面朝着跪伏的村民,目光却似乎越过了他们,投向村外苍茫的山野。
想起李克农同志为了胜利忍痛割爱深入敌人心脏,他今天也只能忍了——
“都看到了?”他的声音陡然拔高了一些,带着一种冰冷的威严,勺子里的红饭在寒风中冒着丝丝白气。
“这,就是‘红心’的下场!谁的心敢变红,谁就吃下这碗断头饭!从今往后,铜钱渡,只许有一种颜色!”
他猛地将勺子里的红饭狠狠摔回锅里,发出“啪”的一声闷响,粘稠的米粒四溅,有几滴甚至溅到了他崭新的马褂前襟上,留下几点刺目的暗红污迹。
“都给我记住今天!”他厉声喝道,目光如刀,扫过全场。
“再有通共者,李老栓就是榜样!朱队长的手段,你们也看到了!散了吧!都给我滚回去,好好洗干净你们的心!”
他的动作和话语,表面上是极致的恐吓与镇压,配合着朱传武的暴行。
然而,就在他摔下勺子、厉声呵斥的瞬间,他那拢在袖子里的右手,借着长袖的掩护,极其隐蔽地、用特定的节奏,在袖内轻轻叩击了三下自己的大腿外侧。
这微不可查的动作,像投入死水的一粒石子。
跪在人群外围阴影里,一个穿着破旧棉袄、始终低着头的汉子,身体极其轻微地一震。
他叫陈石头,是传塔安插在村里的“眼睛”。
那三下叩击,是最高级别的紧急信号:“目标孤儿,立即转移,老地方汇合。”
陈石头没有抬头,只是趁着人群因传塔的呵斥而更加混乱、朱传武正得意洋洋地欣赏着自己的“杰作”时,身体悄无声息地向后蠕动,如同融入泥土的影子,迅速消失在村口杂乱的草垛后面。
朱传武对传塔这番“义正辞严”的表演显然很满意,咧着嘴,用力拍了拍传塔的肩膀:
“好!传塔保长,痛快!这才像我们剿共团的样子!”他转向人群,烟斗一挥:“听见保长的话没?都滚!”
人群如蒙大赦,连滚带爬地散去,只留下碾盘下那半埋着李老栓的土坑,和那口依旧冒着诡异热气的大铁锅。
夜色,像浓稠的墨汁,迅速淹没了铜钱渡。
村西头,紧挨着乱葬岗的破败山神庙里,蛛网密布,神像坍塌,阴风在残破的窗棂间呜咽。
供桌下,一个狭窄的狗洞被几块烂木板虚掩着。一双粗糙的手轻轻移开木板。
传塔弯着腰钻了进来,身上带着屋外的寒气。
陈石头已经等在里面,他怀里紧紧抱着一个用破旧灰布裹得严严实实的小小身体。
那孩子似乎睡着了,又像是吓傻了,一动不动,只有细微到几乎听不见的呼吸声。
“保长…”陈石头的声音压得极低,带着后怕。
“小栓子一直没出声,吓狠了。
那瞎眼婆子把他塞给我时,只说了一句‘娃他爹…在坑里…’就晕过去了。”
传塔没说话,只是伸出手,小心翼翼地掀开灰布一角。
微弱的光线下,露出小栓子那张惨白如纸的小脸,眼睛紧闭着,长长的睫毛上还挂着未干的泪珠。
孩子瘦得可怜,下巴尖尖的。
传塔的手指极其轻柔地碰了碰孩子冰凉的脸颊,那触感像冰,一直冷到他心里去。
他沉默地解下自己身上那件崭新的深蓝马褂,将里面还算干净的棉袍脱下,把小栓子从灰布里抱出来,用自己带着体温的棉袍仔细裹好,再重新裹上那块灰布。
动作轻柔,像是在包裹一件易碎的珍宝。
“这个,拿着。”传塔从怀里掏出一小卷用油纸仔细包好的银元,塞进陈石头手里,“连夜走,翻过老鹰嘴,去野猪岭找老药农。路上机灵点,这娃…以后就跟老药农了。”
他的声音低沉沙哑,每一个字都像是从胸腔里硬挤出来的。
“明白!”陈石头重重点头,把银元揣进最贴身的衣袋,又紧了紧怀里的小包裹。
传塔最后看了一眼那裹在灰布里、只露出一缕枯黄头发的小脑袋。
他想起当年李老栓第一个报名农协,这大白天李老栓被埋进土里时那双圆睁的、死不瞑目的眼睛。
这灰布,此刻裹着生的希望,也裹着死的冤屈。
“走吧。”传塔的声音恢复了惯常的冷硬,他率先钻出狗洞,警惕地扫视着黑暗。
寒风卷着枯叶,在乱葬岗的坟头间打着旋,发出呜呜的怪响,像无数亡魂在低泣。
陈石头抱着小栓子,像一只融入夜色的狸猫,迅速消失在通往村外小路的黑暗中。
夜风卷着枯草在传塔脚边打转,像无数细小的冤魂在呜咽。
他伸手按住被风吹得猎猎作响的衣襟,这才发现自己的衬衣早已被冷汗浸透,此刻被冷风一激,黏腻地贴在脊背上。
远处朱家大院飘来的酒肉香气混合着乱葬岗的腐土味,在他鼻腔里搅成一团令人作呕的浊气。
他忽然想起三个月前那个雨夜,李克农同志在油灯下说的话:"有时候最锋利的刀,要藏在最肮脏的刀鞘里。"
当时窗外电闪雷鸣,那盏油灯的火苗被漏进来的风吹得东倒西歪,却始终没有熄灭。
现在他明白了,那簇火苗就像此刻裹在灰布里的小栓子——看似随时会熄灭,却承载着燎原的希望。
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冰冷的枪柄,这是朱传武今天刚"赏"给他的德国造驳壳枪。
枪身上的烤蓝在月光下泛着幽光,像条蓄势待发的毒蛇。
他忽然很想对着朱家大院的方向开一枪,让那颗子弹穿透那些醉生梦死的笑声。
但最终只是把枪往腰带里又掖了掖,金属的寒意透过单薄的衬衣渗入肌肤。
传塔站在破庙的阴影里,望着他们消失的方向,久久未动。
破庙残存的半扇雕花窗棂在风中吱呀作响,月光从缺口漏进来,在地上投下一片支离破碎的光斑。
传塔的影子被拉得很长,斜斜地切过供桌上积年的香灰。
他盯着香灰上清晰的指痕——那是刚才陈石头等在这里时无意留下的。
这些细微的痕迹很快会被夜风吹散,就像白天的暴行终将被历史的洪流冲刷干净。
袖口沾着的"红心饭"已经干涸成褐色的痂,他用指甲一点点抠下来。
那些米粒是用苏木染的,当年他娘教过他,苏木染的布匹经得起日晒雨淋。
可染在人心上的红色呢?他望着自己掌心的纹路,那些纵横交错的线条在月光下像极了铜钱渡周围的山路——每一条都通往不同的方向,却最终会在某个山坳里殊途同归。
远处,朱家大院的方向,隐隐传来朱传武和手下们划拳行令、庆祝“剿匪大捷”的喧嚣声,在死寂的夜里显得格外刺耳。
他慢慢抬起手,指尖仿佛还残留着白天那“红心饭”粘稠湿滑的触感,以及小栓子脸颊那冰凉的绝望。
他缓缓握紧了拳头,骨节在冰冷的空气中发出咯咯的轻响。
黑暗中,传塔的眼神,比这冬夜乱葬岗的寒风还要冷冽。
当第一缕晨光染红东边的山脊时,传塔已经回到了保公所。
他舀起一瓢冰凉的井水浇在脸上,看着水中扭曲的倒影渐渐平静。
镜面般的水洼里,映出的是朱传武最信任的"反共保长",是乡亲们眼中助纣为虐的"朱家走狗"。
只有他知道,昨夜那个裹在灰布里的小小身影,就像一颗火种,终会点燃这片冻土下的地火。
他整了整衣领,把烟斗别在腰间最显眼的位置——这杆沾血的烟斗,第83章 剿共团的铁幕
朱大坤生前那杆乌油油的烟斗,此刻正被他的亲侄子朱传武攥在手里。
烟锅是黄铜的,擦得锃亮,能照出人扭曲变形的影子。
烟嘴是玉的,沾着点唾沫星子,被他咬在牙缝里,随着他粗重的呼吸,发出轻微的“咯吱”声。
这烟斗,在朱大坤手里,是权势的象征,敲在谁脑门上,谁就得跪下。
如今在朱传武手里,成了索命的令牌,沾着洗不掉的血腥气。
“都他妈看清楚喽!”
朱传武站在村口老槐树下的碾盘上,脖子上的青筋蚯蚓般暴起,挥舞着那杆烟斗,唾沫星子四溅。
他那张和朱大坤有七分相似的脸,因为亢奋和残忍而扭曲,在冬日灰白的天光下显得格外狰狞。
碾盘下,黑压压地跪着铜钱渡大半的村民,头低垂着,身体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像一片被霜打蔫了的庄稼。
“这就是吃里扒外,私通共匪的下场!”
朱传武用烟斗猛力指向旁边新挖出来的一个大坑。
坑不深,但冻土坚硬,挖得很吃力。
坑底,蜷缩着一个人形,是村里的佃户李老栓,平日里最老实巴交的一个。
此刻他双眼圆睁,嘴巴被烂布塞得严严实实,脸上糊满了泥土和血痂,身体还在极其微弱地抽搐着,像一条离了水濒死的鱼。
新鲜的泥土正被几个穿着狗皮袄、斜挎着汉阳造的朱家打手一锹一锹地往下填,土块砸在李老栓身上,发出沉闷的噗噗声,也砸在每一个跪着的人心上。
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土腥味、血腥味,还有一种更深沉的、令人窒息的恐惧。
“叔!大坤叔!”
朱传武突然对着天空嘶吼起来,声音带着哭腔,却干嚎无泪,“您老人家在天有灵,睁开眼看看!侄儿给您报仇了!这些个黑了心肝的穷骨头,一个都跑不了!我要让他们知道,得罪我们朱家,是个什么下场!”
他猛地转过头,赤红的眼珠子扫视着下面噤若寒蝉的人群,烟斗的铜锅几乎要点到前排人的鼻尖。
“都给我听好了!今天,是‘洗心革面’的好日子!谁心里藏着那点‘红’,都给老子吐出来!”
他一挥手,几个打手抬上来一口冒着腾腾热气的大铁锅,“哐当”一声顿在碾盘旁。
锅盖掀开,一股浓烈刺鼻的、混合着米香和某种难以言喻铁锈腥气的味道猛地扩散开来。
锅里煮着的,是满满一锅暗红色的米饭,粘稠得像凝固的血块,热气蒸腾中,那诡异的红色仿佛还在蠕动。
“来!开饭!”朱传武狞笑着,烟斗用力敲打着铁锅边缘,发出刺耳的铛铛声。
“尝尝这‘红心饭’!吃了它,心就红了,就跟共匪一条心了!你们不是想红吗?老子成全你们!”
人群一阵骚动,压抑的呜咽和干呕声此起彼伏。
几个打手如狼似虎地冲进人群,揪起几个平日里被怀疑“通共”或只是与朱家有过节的人,粗暴地拖到锅边,用破碗舀起那粘稠腥臭的红米饭,不由分说就往他们嘴里塞。
“吃!都给老子咽下去!”
“呕——”
“饶命啊…饶命…”
挣扎,哭嚎,呕吐,强行塞饭的打手粗暴的呵斥,混杂着铁锅里米饭翻滚的咕嘟声,在冬日死寂的铜钱渡上空回荡,构成一幅地狱般的图景。
传塔穿着一身簇新的黑棉布长袍,外面罩着象征保长身份的深蓝马褂,袖口露出雪白的一截衬里。
他站在碾盘旁边,位置比朱传武略低,脸色在灰蒙蒙的天光下显得异常平静,甚至有些麻木。
他双手拢在袖子里,指尖却深深掐进掌心,用那点尖锐的疼痛维持着表面的镇定。
他必须站在这里,作为新上任的保长,作为“反共义士”,他必须亲眼看着这一切发生,甚至…要成为这暴行的一部分。
“传塔保长!”朱传武猛地扭过头,带着血丝的双眼死死盯着他,嘴角扯出一个恶毒的笑,手里的烟斗几乎戳到传塔的胸口。
“您是新官上任,德高望重!这‘洗心饭’的第一碗,得您来主持公道!您发个话,让这些刁民都明白明白,什么叫‘党国法度’!什么叫‘忠心可鉴’!”
所有的目光,恐惧的、麻木的、绝望的、甚至带着一丝隐秘期待的,瞬间都聚焦在传塔身上。
那口冒着诡异红气的大锅,就在他脚边。
传塔感觉喉咙发干,像堵了一把沙子。
他缓缓抬起眼,目光掠过朱传武那张因施暴而兴奋扭曲的脸,掠过那杆闪着幽光的烟斗,掠过锅里那令人作呕的“红心饭”,最终落在碾盘下那些颤抖的、绝望的乡亲身上。
他的视线,在人群边缘一个蜷缩着的瘦小身影上极其短暂地停顿了一下——
那是李老栓留下的孤儿,小栓子,才五六岁,此刻被一个瞎眼的老太婆死死搂在怀里,孩子的小脸煞白,眼睛瞪得溜圆,充满了无法理解的巨大恐惧。
“朱队长说的是。”
传塔开口了,声音不高,带着一种刻意模仿的官腔,平平板板,听不出任何情绪。
“通匪者,国法难容。今日此举,是给所有人一个警醒。”
他向前走了一小步,靠近那口大锅,腥热的气味更浓了,直冲鼻腔。
他伸出手,从旁边打手端着的破碗里,拿起一把沾着红色饭粒的木勺。
朱传武得意地咧开嘴,等着看这位新保长的“投名状”。
传塔用木勺在锅里搅动了一下,暗红色的粘稠米粒翻滚着。
他舀起一勺,并没有像朱传武期待的那样命令塞进谁的嘴里,而是举到半空。
他微微侧过身,背对着朱传武,面朝着跪伏的村民,目光却似乎越过了他们,投向村外苍茫的山野。
想起李克农同志为了胜利忍痛割爱深入敌人心脏,他今天也只能忍了——
“都看到了?”他的声音陡然拔高了一些,带着一种冰冷的威严,勺子里的红饭在寒风中冒着丝丝白气。
“这,就是‘红心’的下场!谁的心敢变红,谁就吃下这碗断头饭!从今往后,铜钱渡,只许有一种颜色!”
他猛地将勺子里的红饭狠狠摔回锅里,发出“啪”的一声闷响,粘稠的米粒四溅,有几滴甚至溅到了他崭新的马褂前襟上,留下几点刺目的暗红污迹。
“都给我记住今天!”他厉声喝道,目光如刀,扫过全场。
“再有通共者,李老栓就是榜样!朱队长的手段,你们也看到了!散了吧!都给我滚回去,好好洗干净你们的心!”
他的动作和话语,表面上是极致的恐吓与镇压,配合着朱传武的暴行。
然而,就在他摔下勺子、厉声呵斥的瞬间,他那拢在袖子里的右手,借着长袖的掩护,极其隐蔽地、用特定的节奏,在袖内轻轻叩击了三下自己的大腿外侧。
这微不可查的动作,像投入死水的一粒石子。
跪在人群外围阴影里,一个穿着破旧棉袄、始终低着头的汉子,身体极其轻微地一震。
他叫陈石头,是传塔安插在村里的“眼睛”。
那三下叩击,是最高级别的紧急信号:“目标孤儿,立即转移,老地方汇合。”
陈石头没有抬头,只是趁着人群因传塔的呵斥而更加混乱、朱传武正得意洋洋地欣赏着自己的“杰作”时,身体悄无声息地向后蠕动,如同融入泥土的影子,迅速消失在村口杂乱的草垛后面。
朱传武对传塔这番“义正辞严”的表演显然很满意,咧着嘴,用力拍了拍传塔的肩膀:
“好!传塔保长,痛快!这才像我们剿共团的样子!”他转向人群,烟斗一挥:“听见保长的话没?都滚!”
人群如蒙大赦,连滚带爬地散去,只留下碾盘下那半埋着李老栓的土坑,和那口依旧冒着诡异热气的大铁锅。
夜色,像浓稠的墨汁,迅速淹没了铜钱渡。
村西头,紧挨着乱葬岗的破败山神庙里,蛛网密布,神像坍塌,阴风在残破的窗棂间呜咽。
供桌下,一个狭窄的狗洞被几块烂木板虚掩着。一双粗糙的手轻轻移开木板。
传塔弯着腰钻了进来,身上带着屋外的寒气。
陈石头已经等在里面,他怀里紧紧抱着一个用破旧灰布裹得严严实实的小小身体。
那孩子似乎睡着了,又像是吓傻了,一动不动,只有细微到几乎听不见的呼吸声。
“保长…”陈石头的声音压得极低,带着后怕。
“小栓子一直没出声,吓狠了。
那瞎眼婆子把他塞给我时,只说了一句‘娃他爹…在坑里…’就晕过去了。”
传塔没说话,只是伸出手,小心翼翼地掀开灰布一角。
微弱的光线下,露出小栓子那张惨白如纸的小脸,眼睛紧闭着,长长的睫毛上还挂着未干的泪珠。
孩子瘦得可怜,下巴尖尖的。
传塔的手指极其轻柔地碰了碰孩子冰凉的脸颊,那触感像冰,一直冷到他心里去。
他沉默地解下自己身上那件崭新的深蓝马褂,将里面还算干净的棉袍脱下,把小栓子从灰布里抱出来,用自己带着体温的棉袍仔细裹好,再重新裹上那块灰布。
动作轻柔,像是在包裹一件易碎的珍宝。
“这个,拿着。”传塔从怀里掏出一小卷用油纸仔细包好的银元,塞进陈石头手里,“连夜走,翻过老鹰嘴,去野猪岭找老药农。路上机灵点,这娃…以后就跟老药农了。”
他的声音低沉沙哑,每一个字都像是从胸腔里硬挤出来的。
“明白!”陈石头重重点头,把银元揣进最贴身的衣袋,又紧了紧怀里的小包裹。
传塔最后看了一眼那裹在灰布里、只露出一缕枯黄头发的小脑袋。
他想起当年李老栓第一个报名农协,这大白天李老栓被埋进土里时那双圆睁的、死不瞑目的眼睛。
这灰布,此刻裹着生的希望,也裹着死的冤屈。
“走吧。”传塔的声音恢复了惯常的冷硬,他率先钻出狗洞,警惕地扫视着黑暗。
寒风卷着枯叶,在乱葬岗的坟头间打着旋,发出呜呜的怪响,像无数亡魂在低泣。
陈石头抱着小栓子,像一只融入夜色的狸猫,迅速消失在通往村外小路的黑暗中。
夜风卷着枯草在传塔脚边打转,像无数细小的冤魂在呜咽。
他伸手按住被风吹得猎猎作响的衣襟,这才发现自己的衬衣早已被冷汗浸透,此刻被冷风一激,黏腻地贴在脊背上。
远处朱家大院飘来的酒肉香气混合着乱葬岗的腐土味,在他鼻腔里搅成一团令人作呕的浊气。
他忽然想起三个月前那个雨夜,李克农同志在油灯下说的话:"有时候最锋利的刀,要藏在最肮脏的刀鞘里。"
当时窗外电闪雷鸣,那盏油灯的火苗被漏进来的风吹得东倒西歪,却始终没有熄灭。
现在他明白了,那簇火苗就像此刻裹在灰布里的小栓子——看似随时会熄灭,却承载着燎原的希望。
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冰冷的枪柄,这是朱传武今天刚"赏"给他的德国造驳壳枪。
枪身上的烤蓝在月光下泛着幽光,像条蓄势待发的毒蛇。
他忽然很想对着朱家大院的方向开一枪,让那颗子弹穿透那些醉生梦死的笑声。
但最终只是把枪往腰带里又掖了掖,金属的寒意透过单薄的衬衣渗入肌肤。
传塔站在破庙的阴影里,望着他们消失的方向,久久未动。
破庙残存的半扇雕花窗棂在风中吱呀作响,月光从缺口漏进来,在地上投下一片支离破碎的光斑。传塔的影子被拉得很长,斜斜地切过供桌上积年的香灰。他盯着香灰上清晰的指痕——那是刚才陈石头等在这里时无意留下的。这些细微的痕迹很快会被夜风吹散,就像白天的暴行终将被历史的洪流冲刷干净。
袖口沾着的"红心饭"已经干涸成褐色的痂,他用指甲一点点抠下来。那些米粒是用苏木染的,当年他娘教过他,苏木染的布匹经得起日晒雨淋。可染在人心上的红色呢?他望着自己掌心的纹路,那些纵横交错的线条在月光下像极了铜钱渡周围的山路——每一条都通往不同的方向,却最终会在某个山坳里殊途同归。
远处,朱家大院的方向,隐隐传来朱传武和手下们划拳行令、庆祝“剿匪大捷”的喧嚣声,在死寂的夜里显得格外刺耳。
他慢慢抬起手,指尖仿佛还残留着白天那“红心饭”粘稠湿滑的触感,以及小栓子脸颊那冰凉的绝望。
他缓缓握紧了拳头,骨节在冰冷的空气中发出咯咯的轻响。
黑暗中,传塔的眼神,比这冬夜乱葬岗的寒风还要冷冽。
当第一缕晨光染红东边的山脊时,传塔已经回到了保公所。他舀起一瓢冰凉的井水浇在脸上,看着水中扭曲的倒影渐渐平静。镜面般的水洼里,映出的是朱传武最信任的"反共保长",是乡亲们眼中助纣为虐的"朱家走狗"。只有他知道,昨夜那个裹在灰布里的小小身影,就像一颗火种,终会点燃这片冻土下的地火。他整了整衣领,把烟斗别在腰间最显眼的位置——这杆沾血的烟斗,从今天起就是他的护身符,也是他最好的伪装。
从今天起就是他的护身符,也是他最好的伪装。第83章 剿共团的铁幕
朱大坤生前那杆乌油油的烟斗,此刻正被他的亲侄子朱传武攥在手里。
烟锅是黄铜的,擦得锃亮,能照出人扭曲变形的影子。
烟嘴是玉的,沾着点唾沫星子,被他咬在牙缝里,随着他粗重的呼吸,发出轻微的“咯吱”声。
这烟斗,在朱大坤手里,是权势的象征,敲在谁脑门上,谁就得跪下。
如今在朱传武手里,成了索命的令牌,沾着洗不掉的血腥气。
“都他妈看清楚喽!”
朱传武站在村口老槐树下的碾盘上,脖子上的青筋蚯蚓般暴起,挥舞着那杆烟斗,唾沫星子四溅。
他那张和朱大坤有七分相似的脸,因为亢奋和残忍而扭曲,在冬日灰白的天光下显得格外狰狞。
碾盘下,黑压压地跪着铜钱渡大半的村民,头低垂着,身体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像一片被霜打蔫了的庄稼。
“这就是吃里扒外,私通共匪的下场!”
朱传武用烟斗猛力指向旁边新挖出来的一个大坑。
坑不深,但冻土坚硬,挖得很吃力。
坑底,蜷缩着一个人形,是村里的佃户李老栓,平日里最老实巴交的一个。
此刻他双眼圆睁,嘴巴被烂布塞得严严实实,脸上糊满了泥土和血痂,身体还在极其微弱地抽搐着,像一条离了水濒死的鱼。
新鲜的泥土正被几个穿着狗皮袄、斜挎着汉阳造的朱家打手一锹一锹地往下填,土块砸在李老栓身上,发出沉闷的噗噗声,也砸在每一个跪着的人心上。
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土腥味、血腥味,还有一种更深沉的、令人窒息的恐惧。
“叔!大坤叔!”
朱传武突然对着天空嘶吼起来,声音带着哭腔,却干嚎无泪,“您老人家在天有灵,睁开眼看看!侄儿给您报仇了!这些个黑了心肝的穷骨头,一个都跑不了!我要让他们知道,得罪我们朱家,是个什么下场!”
他猛地转过头,赤红的眼珠子扫视着下面噤若寒蝉的人群,烟斗的铜锅几乎要点到前排人的鼻尖。
“都给我听好了!今天,是‘洗心革面’的好日子!谁心里藏着那点‘红’,都给老子吐出来!”
他一挥手,几个打手抬上来一口冒着腾腾热气的大铁锅,“哐当”一声顿在碾盘旁。
锅盖掀开,一股浓烈刺鼻的、混合着米香和某种难以言喻铁锈腥气的味道猛地扩散开来。
锅里煮着的,是满满一锅暗红色的米饭,粘稠得像凝固的血块,热气蒸腾中,那诡异的红色仿佛还在蠕动。
“来!开饭!”朱传武狞笑着,烟斗用力敲打着铁锅边缘,发出刺耳的铛铛声。
“尝尝这‘红心饭’!吃了它,心就红了,就跟共匪一条心了!你们不是想红吗?老子成全你们!”
人群一阵骚动,压抑的呜咽和干呕声此起彼伏。
几个打手如狼似虎地冲进人群,揪起几个平日里被怀疑“通共”或只是与朱家有过节的人,粗暴地拖到锅边,用破碗舀起那粘稠腥臭的红米饭,不由分说就往他们嘴里塞。
“吃!都给老子咽下去!”
“呕——”
“饶命啊…饶命…”
挣扎,哭嚎,呕吐,强行塞饭的打手粗暴的呵斥,混杂着铁锅里米饭翻滚的咕嘟声,在冬日死寂的铜钱渡上空回荡,构成一幅地狱般的图景。
传塔穿着一身簇新的黑棉布长袍,外面罩着象征保长身份的深蓝马褂,袖口露出雪白的一截衬里。
他站在碾盘旁边,位置比朱传武略低,脸色在灰蒙蒙的天光下显得异常平静,甚至有些麻木。
他双手拢在袖子里,指尖却深深掐进掌心,用那点尖锐的疼痛维持着表面的镇定。
他必须站在这里,作为新上任的保长,作为“反共义士”,他必须亲眼看着这一切发生,甚至…要成为这暴行的一部分。
“传塔保长!”朱传武猛地扭过头,带着血丝的双眼死死盯着他,嘴角扯出一个恶毒的笑,手里的烟斗几乎戳到传塔的胸口。
“您是新官上任,德高望重!这‘洗心饭’的第一碗,得您来主持公道!您发个话,让这些刁民都明白明白,什么叫‘党国法度’!什么叫‘忠心可鉴’!”
所有的目光,恐惧的、麻木的、绝望的、甚至带着一丝隐秘期待的,瞬间都聚焦在传塔身上。
那口冒着诡异红气的大锅,就在他脚边。
传塔感觉喉咙发干,像堵了一把沙子。
他缓缓抬起眼,目光掠过朱传武那张因施暴而兴奋扭曲的脸,掠过那杆闪着幽光的烟斗,掠过锅里那令人作呕的“红心饭”,最终落在碾盘下那些颤抖的、绝望的乡亲身上。
他的视线,在人群边缘一个蜷缩着的瘦小身影上极其短暂地停顿了一下——
那是李老栓留下的孤儿,小栓子,才五六岁,此刻被一个瞎眼的老太婆死死搂在怀里,孩子的小脸煞白,眼睛瞪得溜圆,充满了无法理解的巨大恐惧。
“朱队长说的是。”
传塔开口了,声音不高,带着一种刻意模仿的官腔,平平板板,听不出任何情绪。
“通匪者,国法难容。今日此举,是给所有人一个警醒。”
他向前走了一小步,靠近那口大锅,腥热的气味更浓了,直冲鼻腔。
他伸出手,从旁边打手端着的破碗里,拿起一把沾着红色饭粒的木勺。
朱传武得意地咧开嘴,等着看这位新保长的“投名状”。
传塔用木勺在锅里搅动了一下,暗红色的粘稠米粒翻滚着。
他舀起一勺,并没有像朱传武期待的那样命令塞进谁的嘴里,而是举到半空。
他微微侧过身,背对着朱传武,面朝着跪伏的村民,目光却似乎越过了他们,投向村外苍茫的山野。
想起李克农同志为了胜利忍痛割爱深入敌人心脏,他今天也只能忍了——
“都看到了?”他的声音陡然拔高了一些,带着一种冰冷的威严,勺子里的红饭在寒风中冒着丝丝白气。
“这,就是‘红心’的下场!谁的心敢变红,谁就吃下这碗断头饭!从今往后,铜钱渡,只许有一种颜色!”
他猛地将勺子里的红饭狠狠摔回锅里,发出“啪”的一声闷响,粘稠的米粒四溅,有几滴甚至溅到了他崭新的马褂前襟上,留下几点刺目的暗红污迹。
“都给我记住今天!”他厉声喝道,目光如刀,扫过全场。
“再有通共者,李老栓就是榜样!朱队长的手段,你们也看到了!散了吧!都给我滚回去,好好洗干净你们的心!”
他的动作和话语,表面上是极致的恐吓与镇压,配合着朱传武的暴行。
然而,就在他摔下勺子、厉声呵斥的瞬间,他那拢在袖子里的右手,借着长袖的掩护,极其隐蔽地、用特定的节奏,在袖内轻轻叩击了三下自己的大腿外侧。
这微不可查的动作,像投入死水的一粒石子。
跪在人群外围阴影里,一个穿着破旧棉袄、始终低着头的汉子,身体极其轻微地一震。
他叫陈石头,是传塔安插在村里的“眼睛”。
那三下叩击,是最高级别的紧急信号:“目标孤儿,立即转移,老地方汇合。”
陈石头没有抬头,只是趁着人群因传塔的呵斥而更加混乱、朱传武正得意洋洋地欣赏着自己的“杰作”时,身体悄无声息地向后蠕动,如同融入泥土的影子,迅速消失在村口杂乱的草垛后面。
朱传武对传塔这番“义正辞严”的表演显然很满意,咧着嘴,用力拍了拍传塔的肩膀:
“好!传塔保长,痛快!这才像我们剿共团的样子!”他转向人群,烟斗一挥:“听见保长的话没?都滚!”
人群如蒙大赦,连滚带爬地散去,只留下碾盘下那半埋着李老栓的土坑,和那口依旧冒着诡异热气的大铁锅。
夜色,像浓稠的墨汁,迅速淹没了铜钱渡。
村西头,紧挨着乱葬岗的破败山神庙里,蛛网密布,神像坍塌,阴风在残破的窗棂间呜咽。
供桌下,一个狭窄的狗洞被几块烂木板虚掩着。一双粗糙的手轻轻移开木板。
传塔弯着腰钻了进来,身上带着屋外的寒气。
陈石头已经等在里面,他怀里紧紧抱着一个用破旧灰布裹得严严实实的小小身体。
那孩子似乎睡着了,又像是吓傻了,一动不动,只有细微到几乎听不见的呼吸声。
“保长…”陈石头的声音压得极低,带着后怕。
“小栓子一直没出声,吓狠了。
那瞎眼婆子把他塞给我时,只说了一句‘娃他爹…在坑里…’就晕过去了。”
传塔没说话,只是伸出手,小心翼翼地掀开灰布一角。
微弱的光线下,露出小栓子那张惨白如纸的小脸,眼睛紧闭着,长长的睫毛上还挂着未干的泪珠。
孩子瘦得可怜,下巴尖尖的。
传塔的手指极其轻柔地碰了碰孩子冰凉的脸颊,那触感像冰,一直冷到他心里去。
他沉默地解下自己身上那件崭新的深蓝马褂,将里面还算干净的棉袍脱下,把小栓子从灰布里抱出来,用自己带着体温的棉袍仔细裹好,再重新裹上那块灰布。
动作轻柔,像是在包裹一件易碎的珍宝。
“这个,拿着。”传塔从怀里掏出一小卷用油纸仔细包好的银元,塞进陈石头手里,“连夜走,翻过老鹰嘴,去野猪岭找老药农。路上机灵点,这娃…以后就跟老药农了。”
他的声音低沉沙哑,每一个字都像是从胸腔里硬挤出来的。
“明白!”陈石头重重点头,把银元揣进最贴身的衣袋,又紧了紧怀里的小包裹。
传塔最后看了一眼那裹在灰布里、只露出一缕枯黄头发的小脑袋。
他想起当年李老栓第一个报名农协,这大白天李老栓被埋进土里时那双圆睁的、死不瞑目的眼睛。
这灰布,此刻裹着生的希望,也裹着死的冤屈。
“走吧。”传塔的声音恢复了惯常的冷硬,他率先钻出狗洞,警惕地扫视着黑暗。
寒风卷着枯叶,在乱葬岗的坟头间打着旋,发出呜呜的怪响,像无数亡魂在低泣。
陈石头抱着小栓子,像一只融入夜色的狸猫,迅速消失在通往村外小路的黑暗中。
夜风卷着枯草在传塔脚边打转,像无数细小的冤魂在呜咽。
他伸手按住被风吹得猎猎作响的衣襟,这才发现自己的衬衣早已被冷汗浸透,此刻被冷风一激,黏腻地贴在脊背上。
远处朱家大院飘来的酒肉香气混合着乱葬岗的腐土味,在他鼻腔里搅成一团令人作呕的浊气。
他忽然想起三个月前那个雨夜,李克农同志在油灯下说的话:"有时候最锋利的刀,要藏在最肮脏的刀鞘里。"
当时窗外电闪雷鸣,那盏油灯的火苗被漏进来的风吹得东倒西歪,却始终没有熄灭。
现在他明白了,那簇火苗就像此刻裹在灰布里的小栓子——看似随时会熄灭,却承载着燎原的希望。
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冰冷的枪柄,这是朱传武今天刚"赏"给他的德国造驳壳枪。
枪身上的烤蓝在月光下泛着幽光,像条蓄势待发的毒蛇。
他忽然很想对着朱家大院的方向开一枪,让那颗子弹穿透那些醉生梦死的笑声。
但最终只是把枪往腰带里又掖了掖,金属的寒意透过单薄的衬衣渗入肌肤。
传塔站在破庙的阴影里,望着他们消失的方向,久久未动。
破庙残存的半扇雕花窗棂在风中吱呀作响,月光从缺口漏进来,在地上投下一片支离破碎的光斑。传塔的影子被拉得很长,斜斜地切过供桌上积年的香灰。他盯着香灰上清晰的指痕——那是刚才陈石头等在这里时无意留下的。这些细微的痕迹很快会被夜风吹散,就像白天的暴行终将被历史的洪流冲刷干净。
袖口沾着的"红心饭"已经干涸成褐色的痂,他用指甲一点点抠下来。那些米粒是用苏木染的,当年他娘教过他,苏木染的布匹经得起日晒雨淋。可染在人心上的红色呢?他望着自己掌心的纹路,那些纵横交错的线条在月光下像极了铜钱渡周围的山路——每一条都通往不同的方向,却最终会在某个山坳里殊途同归。
远处,朱家大院的方向,隐隐传来朱传武和手下们划拳行令、庆祝“剿匪大捷”的喧嚣声,在死寂的夜里显得格外刺耳。
他慢慢抬起手,指尖仿佛还残留着白天那“红心饭”粘稠湿滑的触感,以及小栓子脸颊那冰凉的绝望。
他缓缓握紧了拳头,骨节在冰冷的空气中发出咯咯的轻响。
黑暗中,传塔的眼神,比这冬夜乱葬岗的寒风还要冷冽。
当第一缕晨光染红东边的山脊时,传塔已经回到了保公所。他舀起一瓢冰凉的井水浇在脸上,看着水中扭曲的倒影渐渐平静。镜面般的水洼里,映出的是朱传武最信任的"反共保长",是乡亲们眼中助纣为虐的"朱家走狗"。只有他知道,昨夜那个裹在灰布里的小小身影,就像一颗火种,终会点燃这片冻土下的地火。他整了整衣领,把烟斗别在腰间最显眼的位置——这杆沾血的烟斗,从今天起就是他的护身符,也是他最好的伪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