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人的认知智能(10)

2023-03-14  本文已影响0人  朴实李

既然有这种差别存在,那么又为什么在这一概述中,把人的认知智能一起考虑呢?这主要因为感到,这些认知形式在世界许多其他文化中(如果不是所有文化的话)都有着极大的重要性,然而差不多所有研究认知的学者们,几乎都倾向于忽视或贬低这种智能。这种现象所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与研究无关。但不论原因如何,这种忽视都形成了一种过于偏颇的智能观,而且使我们在理解许多文化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方式上,产生了困难。

此外,根据我们最初提出的智能的判据,人的认知智能是很符合要求的。正如已经指出的,智能的各种形式都有其可辨别的核心内容,有独特的发展模式,有能够详细列举的许多最终状态,而且在神经学表象和明显的障碍模式方面,也有使人印象深刻的证据。我们已经开始发现了一些进化方面的证据,而且我们完全有理由预期,在这两种智能演化发展的起源方面,我们最终将能够获取大量的正面信息。虽然在杰出人士(超常儿童或在人的认知领域中的优秀者)身上的证据并不那么有说服力,然而也绝非没有说服力。这两种智能与实验心理学和心理学测量领域中的相关性,虽然不如我们所期望的那样高,但产生这个缺陷的原因,与其说是由于在估价这些认知形式方面有着难以逾越的困难,不如说是因为“顽固的”心理学家们不愿意研究这一领域。最后,尽管人们一般并不认为人格认知的形式,在公共符号的系统中被解码,但认为符号化是人的认知智能的本质。如果没有文化所提供的符号编码,人们面临的,就仅仅是对自身感受最基本、最非组织化的确认。然而如果有了这种解释手段,对自己和群体中他人经历的全部体验,就有了理解的潜在能力。此外,我们似乎有理由把仪式与宗教记号,以及神话与图腾的记号,解释为把握与传达人的认知智能关键部分的符号编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