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白”吹牛皮能吹到什么程度?
【郑重声明:本作品为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参与睿·吾乡征文活动
“日白”又叫“吹壳子”,是我们老家的土话,属西南官话中下里巴人们加工再创造的一句俚语,俏皮话。其意思大概与“吹牛”相似,但涵意又大不相同。比如:
下雨天没得事,去我家摆日白龙门阵嘛。(中性语,跟聊天、唠嗑差不多)
他那个人跑过三江四海的,很会日白哟。(褒义语,表示有见识,会说话)
这种人啥子都不会,就晓得日白!(贬义语,这与吹牛,扯谎是一个意思了)
我今天要给您分享的,是我们当地流行的一段“日白话”,形式大概如相声中的贯口,其内容也是一气呵成,一贯到底,其中有人物,有情节,特有画面感,若你能用我们当地的方言来诵读,它还合辙押韵,就比较顺口了。用文字表述是这样的:
从来不日白,日个白来了不得:我三天走湖广,四天逛川北。
我在川北水上歇,蚊虫虼蚤多得急。
链子拴公鸡,公鸡下金蛋,第二天起来一个都冇得。
赶倒就追起,追到干田寨,整得水响;追到水田坝,踩得灰塳。
脚颈子上给它一刀,龙肝凤肚都砍出来,拿来熬汤办招待,摆了八十八桌客。
隔壁大娘闻到汤香,捞起筲箕来要汤尝,滴一颗儿在脚背上,烫得大娘叫唤娘。
我问烫得咋个样?她说呀,斗嶈驵大个泡,晒垫驵大块皮。
找个先生来抓药,下了一石二斗末药,还冇下倒只角角。
生字附注:
虼蚤 gè zao 跳蚤,一种寄生虫。
冇得 mǎo dé,意思是没有。
塳 péngㄆㄥˊ 尘土。 尘土随风扬起,扬尘之意。
嶈qiāngㄑㄧㄤˉ 高山貌,表示堆得高,斗嶈,就是可以装好多斗东西的器皿。
驵zǎng ㄗㄤˇ 好马,壮马,是方言“这么”连读的单字,比如“驵高”即“这么高”。
因为是方言,如果不加以解释,许多地方你可能不知道它说的是什么。为了准确地找到对应的方言字,我下了一番功夫,力求用表达本意的字词来传达西南方言的精髓,在此过程中,发现一些平常我们根本用不着的汉字,在我们的方言里有,竟然在字典上也有对应的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体验。
现在我们来看他到底讲的是个啥:
日白者(讲述者)开头就说自己“从来不日白”,这是不是一个爱吹牛的人常用的口头禅:我这个人说话从来老老实实,不说一句虚言……
接下来开始讲他的神奇经历,大概是说他去过的地方很多,并且他的脚步还快。无论是湖广、还是川北,即使像今天这样发达的交通条件,一个人也不可能三两天就把这些地方给跑完,更何况以前的人多是步行,连骑马、坐车的人都很少。平常人可能要花长达数月,甚至一年的时间,才能走完这些地方。
接着说到自己的见识,他说歇在川北的水上。川北多山,绝对没有可供行船的大水,他说自己在水上睡觉,蚊虫多得狠,连细节都有,目的就是让人家相信他的话。
然后就是奇闻异事:你说要多大的公鸡才会用铁链子来拴啊?他就见过。这个公鸡竟然还会下蛋,下的还不是一般的蛋,是金蛋——哪一定要“顺走”两个才行啊,马上就发财啦!可惜天亮后发现金蛋没了。中国式的淘金梦就是这样:他们遇到是各种会下金蛋的宝贝,什么金牛啊,金蟾蜍啊,还有金娃娃。现在没有证据表明自己曾看到过金蛋,那就说金蛋没了呗,编,继续编!
于是他就讲如何追金鸡的过程,经过的那些地方也很有意思,按说人家取地名都与它的水文特征有关,有山就叫它山,有水则取个水。偏偏他的经历不一样:“干田寨”这个地方一点也不干,路上还有好多水;而水田坝这个地方呢,却是漫天尘土,水又不知道到哪个地方去了。
马上就要追到金鸡了,情急之下,他在金鸡的脚踝上砍了一刀,你猜怎么着?金鸡的肠肚都从脚上流了出来,奇吧?!现在抓鸡下金蛋是没有希望了,但毕竟把金鸡给宰了,就把鸡做成汤来招待客人吧。就一只鸡,他硬是摆了八十八桌,这只鸡果然够大的!
然后又是一个细节叙述。邻居大娘来讨汤喝,她拿的可不是锅碗瓢盆这类的容器,而是用一个竹子编的筲箕——她这个做法让我们不禁想起一句谚语:竹篮打水——一场空,筲箕可是用来洗菜,淘米过滤用的哈,大娘。
筲箕悲剧还真的发生了,一滴鸡汤掉在大娘的脚背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呢?烫了一个大泡,有多大:斗嶈这么大,熟悉农村生活的都知道,斗嶈是比簸箕还要大的晾晒工具,就这么说吧,这就是个超大号的大、大、大簸箕。
斗嶈脚上这个泡戳破了后有多大块皮呢?晒垫这么大,这也是用来晾晒粮食的一种器物。直接上图:
晒垫大娘烫伤了怎么办?找医生啊,不,她找的是“先生”——教书的,你们敢请,人家也敢来。药方当然是中药啦,给伤口下了多少药粉呢?“一石二斗”,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一百二十斤为一石,算一算,你就知道下了多少药末了。
但是效果怎么样呢?很遗憾,还冇下倒只“角角”——这里要读作“墎墎”(guo guo) ,意思只是伤口上一个小小的角落而已。
看来这位大娘的伤口实在太大了,也不知道能不能挺得过去呀!
好了,故事就讲完了。读完这段日白话,眼前一个爱说大话,用语极尽夸张荒诞之能事的吹牛大王的形象,早已跃然纸上了。
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他们说的话,没有一句是靠谱的,但每一句他都说得那么生动,那么真切,那么肯定!这就是吹牛者的最高境界:明明句句说的都是假话,却说得有鼻子有眼,让你忘掉他在吹牛,而是说自己亲身的经历。不但听的人听得一愣一愣的,连吹牛者自身,似乎也相信自己所说的是真的,自己都被自己感动了。
中国的小孩子们,以前是没有《吹牛大王》这样的文学作品可读的,但民间并不缺乏这一类的优秀文本在生活中传播。在方言文艺的花园里,开放着一些主流文学所没有的、精彩的口头创作之花。只是方言作品受限于她的独特表达方式,依托于方言土话,从而影响到它的传播对象,不像普通话作品那样广泛。
就像这一段“日白话”一样,如果我们读得懂它的意思,再细品它活泼的语言、带着韵律的节奏和天马行空,夸张荒诞的表现手法,其艺术价值,应该不亚于那些文艺大师们的讽刺漫画和相声小品吧?
朋友,你的家乡有什么类似的艺文俏话呢?请留言告诉我,一起交流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