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城市故事散文

KTV的变异

2019-08-27  本文已影响0人  砾行

曾几何时,城市的街头,遍布大大小小的“练歌房”无数。普通人抓起话筒,把自己喜欢的歌,通过话筒唱出来。
后来,又不知什么时候“练歌房”少了,又兴起“KTV”人们在里面宣泄着,不论是否熟练,在封闭的空间里,随意的释放着自己。也因为封闭,这样的场合渐渐滋生了一些污秽在里面,年轻的灵魂在这里交易。
一度,“KTV”成为高消费的代名词,许多的商业活动在这里达成,因为,这里交易的附属物曾满足那些男主,或者女主的特殊“喜好”。这种场合又成为一些家庭稳定的破坏者,很多主妇恨透了这里,她们反对自己的男人进入这里。一些重要单位工作人员,也被三令五申,禁止进入这样的场合,且不论上班或者下班时间。一时间,很多形象“正直”的工作人员,自身形象维护较高的人士等,对“KTV”唯恐避之不及。
“KTV”再一次走入人们的生活,被大众所接受,是因为“量贩式KTV”的产生。“量贩式KTV”不提供“小姐”或者“先生”的服务,在这里的消费仅限于练歌,相比而言消费就十分低廉。
唱歌是一种情怀,也应该是一种生活的艺术,通过它人们来表达自己的内心,让精神世界变的多彩。
当然,那些“奢侈”级的“KTV”也曾和“量贩式KTV”并存过一些时间,里面也还继续藏污纳垢的存在着,毕竟是有市场的需求。
比如,前几年被取缔的北京“天上人间”,一众“花魁”们被打散,内里的细节,冰山一角曝光于天下。据说,那里面一些“小姐”们,仅凭皮肉生意就聚拢惊人的巨额财富。却不是普通人可以消费的场所,当然,也不能一棒子全打死,富有的人也不见得必须会要去那里消费。
我这样的“贫民”是“量贩式KTV”的拥趸,没有钱,却还有一些艺术的“小情怀”禁不住攒些时日,从口粮钱挤出一些银子,偶尔也约起三五好友,到包房去“嗨”上一次。
“KTV”市场,经过一些年的市场运作,大批消费人群的培养成熟,这种娱乐方式已逐渐蔓延到了农村市场。在进入农村市场的前期,那些污秽的行为,也曾经被携带而来,有一些存在,但很多村民更忠实于家庭的信念,或者对“那方面”需求的花费的不接受,相比倒是干净许多。
许多家庭认可这样的娱乐方式,人们带领家中老幼,乐享其中。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无论唱歌水平的高低,“热热闹闹”成为人们一致的对这种,在大城市挂上一些复杂标签的场所另一番解读。
或许,“KTV”在农村市场的另一番解读,正应了自古“南橘北枳”的道理。一些事物,一旦离开它所成长的环境,成长起来的东西总会出现一些“变异”。
也许,在农村市场上的运行,“KTV”才真正回复了它本身的性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