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打架,父母强塞“和好”T恤:孩子闹矛盾,父母的处理方式很重要
莫名被一对外国小兄弟的视频刷了屏。
这对兄弟,大的八九岁,小的七八岁,都剃着一样的板寸,长着相似的面孔。
令人惊奇的是,他俩穿着同一件可能是爸爸的超大墨绿T恤,都在抹着眼泪。
妈妈问:“你们为什么要打架?”
站得稍微靠后一点的弟弟回答:“因为哥哥老是追我。”
妈妈又问哥哥:“你为什么要追他?”
看起来更伤心的哥哥哽咽着说道:“因为我从自行车上摔倒时,他嘲笑我!”
弟弟立刻在哥哥的伤口上又撒了一把“盐”,他非常真诚地接口道:“因为真的很好笑啊!”
结果可想而知,哥哥一个反身就把弟弟压倒在地,弟弟这下子,就像网友说的:想跑也跑不了了。
“和好”T恤变成了“打架”T恤。
这对父母的做法,看似公平、开明、有趣,但是却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孩子看似简单,却也是独立的个体。
一件“和好”T恤,并不能解决他们内心的冲突问题。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我国出生人口1523万,其中二孩占比在50%左右。
家有二宝甚至三宝的家庭越来越多,当家中的孩子不止一个,让家长头疼的事情就又多了一条:
孩子之间“战争不断”,究竟是为什么?又如何处理呢?
01
父母的关系,是孩子的方向标
《孩子挑战》书中提出:父母之间的关系是所有成员关系的基础,决定着家庭其他成员的关系。
前段时间大火的家庭剧《都挺好》中,苏家父母之间没有尊重,甚至没有平等可言。
当父亲苏大强藏的私房钱被苏母发现,他竟然跪在地上向妻子认错。
而苏母对苏大强的不尊重,奠定了这个家庭的关系:夫妻之间没有沟通,孩子之间更是没有尊重和理解。
大哥明哲听说父亲住院,连原因都没问,就给妹妹打电话,劈头盖脸一顿指责:
“你怎么回事?”
“我没想到你会这么干!”
“你要是不想管,可以跟我说一声!”
二哥明成则更甚,在得知妻子因为妹妹的原因不能参与某项工作的时候,不分青红皂白,冲到妹妹面前拳脚相加,下手之狠令人发指。
父母之间不尊重的关系,导致孩子在遇到问题时也会把不尊重作为首要选项,即使对方是自己的兄弟姐妹。
02
的让小的,反而让出问题
知乎上有个话题叫做:“姐姐要让着弟弟”的教育方式会有什么影响?
在诸多长篇大论描述答主感受的回答之中,网友“木易海”的答案言简意赅,却获得了近千赞同:
小时候我妈一说这句话,下次我揍我弟弟下手就会更重一点。
我们都希望孩子之间能够互相谦让、相处融洽,但是简单粗暴的“大的让小的”理论并不能把孩子培养成理想中的模样。
这种把年龄作为唯一评判依据的“让”,会变成梗在孩子之间的一根“刺”。
《放学后》的一期节目中,四岁的姐姐一诺,就因为父母一直要求自己让弟弟,反而经常和弟弟爆发冲突。
她在父母的又一次“姐姐要让着弟弟”的水果分配后,非常难过地说出了一句:要是我是妹妹就好了。
如果大的就得让着小的,那每个孩子都想成为被让的那一个。
社会学家凯瑟琳·康乔在研究兄弟姐妹对性格的影响时发现:孩子能察觉到父母对弟弟妹妹的偏心,这使他们沮丧,同时还会激发对弟弟妹妹的敌意。
大的让小的,不是天经地义,却是孩子冲突的导火线。
03
父母处置不当,激发孩子矛盾
电影《血战钢锯岭》中,儿时的戴斯蒙德和哥哥哈尔打架,他们并不是嬉笑打闹,而是真正的大打出手。
妈妈徒劳地从窗子探出身子喊叫:“别打了!别打了!”然后又指责爸爸不管不问。
爸爸则视若无睹地从打倒在地的两兄弟身旁走过去,坐在摇椅上:“不用管,我只负责用鞭子抽赢的那个就行了。”
妈妈希望通过喊叫来阻止,爸爸却只是想着如何惩罚打赢的那一个。
然而,兄弟俩,谁都没有停下来。
戴斯蒙德从哈尔身下挣扎起来的时候,随手拿起一块砖,反手就砸在了哈尔的头上。
这一下,差点要了哈尔的命。
没有找到孩子冲突的根源,就盲目地制止或放任,都有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当孩子的冲突被父母压制,他们获得的并不是真正的平静,没有机会爆发的情绪积压在体内,反而形成创伤。
心理学上,认为这种日积月累起来未释放的创伤,是形成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
父母不恰当的处理方式,不仅不能缓和孩子的冲突,反而会激化矛盾。
而这往往也是,孩子频繁发生口角或争执的催化剂。
04
除了“和好”T恤,家长还能做这些
家庭研究专家劳瑞·克莱默发现:3至7岁的兄妹之间平均每小时要发生3.5次冲突。
面对孩子之间频繁的矛盾,父母不必头大,除了给他们一件“和好”T恤,还有下面这些方法可以借鉴。
1、父母建立榜样关系
教育家马卡连柯特别强调父母对孩子的示范,他认为:父母怎样对待彼此,对孩子具有重要意义。
孩子首先从父母身上学会与他人相处,与兄弟姐妹的相处更是如此。
刚公布三胎喜讯的蔡少芬,在今年的情人节晒出的这张照片,就是一个典型的示范:
爸爸亲着妈妈,妈妈吻着姐姐,姐姐又亲着妹妹。
爱,就在这样的传递中,被无限放大。
蔡少芬与张晋的恩爱全民皆知,而他们的两个女儿之间的相处也是融洽。
姐姐张楚儿是出名的“宠妹狂魔”,妹妹张信儿则对姐姐充满信任。
父母的关系,是孩子关系的基础。
父母之间相处融洽、相互尊重,那么孩子之间也容易发展出这样的关系。
给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示范关系,是父母一直要做的事情。
2、让“大的”成为父母的好帮手
霍启刚曾在微博中写道:
哥哥姐姐都很乖,很爱很照顾妹妹,懂得分享,互相迁就。
让大孩子参与到对小孩子的照顾中来,可以提升相互的认同感。
不要觉得大宝也还小,什么都干不了,可以让他尝试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帮弟弟妹妹拿奶瓶、擦嘴,甚至只是坐在摇篮边,帮妈妈照看一下,都能让大宝的心里产生满足感和责任感。
3、 家有“冷静角”,孩子处的好
二孩宝妈谢楠在节目中曾给过家有二宝的父母一个建议,是她自己的经验。
在家中设置一个“冷静角”,当孩子之间出现矛盾时,父母不要着急分辨孰是孰非,更不要急于下定论并解决矛盾。
让孩子先去“冷静角”,可以在那里静静思索,也可以进行发泄。
这种方式,也得到了育儿专家兰海的认可。
这种让孩子自发的冷静,比家长的大吼大叫更能平定情绪。
赫伯特·斯宾塞说: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不要给予其过多权威压力,给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
当孩子发生争执时,这个理论同样适用。
给孩子冷静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孩子之间的问题。
不仅有利于化解矛盾,更有利于提升孩子面对问题的担当力和自省能力。
当然,如果孩子已经打成鼻青脸肿,再进一步可能会有更大伤害的时候,这时,父母就该展示自己的权威了。
4、“家庭会议”按时开,大小问题都解决
《正面管教》一书中,作者简·尼尔森曾举过一个例子:
有一年夏天,孩子之间的争吵急剧增加,而且管教的困难程度也与日俱增。于是,作者召集了家庭会议,并按程序逐步开展,之后,孩子之间的矛盾就明显减少了。
正如书中所写那样:家庭会议是加强家人之间的合作和亲密感的好方法,更是
处理孩子之间矛盾的好途径。
家庭会议,是家庭各个成员建立紧密关系、化解问题的纽带。
通过家庭会议,不仅可以改善孩子之间的关系,更能帮助他们处理问题。
孩子之间出现矛盾,几乎是多孩家庭不可避免的事情。
在孩子的相处上,父母最应该当好孩子的表率,更应该做好矛盾的处置。
让孩子之间,成为彼此的依靠、守护者,是所有父母都能做到的事情。
只要父母有爱有心,兄弟姐妹,都能和睦相处。
—END—
PS:亲爱的读者们,欢迎加入读者群,在这个群里:会定期邀请教育学心理学大咖为大家分享优质教育理念,期待您的加入。
入群方式:+微信woshihuairen__wow,回复暗号:入群。
—作者简介—
羽木舒亲子育儿,拥有数名家庭教育指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专业医生、儿童情商指导顾问,专为0-12岁宝妈们打造育儿宝典,期待您的关注(id:babyymsy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