峭壁上的YD
初识
岁月已然将初识的场面模糊,只大概记得一个年份,北京奥运会那年,我们一齐成为了霸中324班的一员,那时,周宇阳还叫周宇阳,YD是后来才有的。
初识YD,高大,但身材并不紧实,学生时代标准的短发,或许是青春期的缘故,一个一个即将爆发的小山包开始在YD的脸上蔓延,这也有了后来YD阻击火山的故事。YD习惯戴着一副银框眼镜,与人言语起来,像极了饱腹经纶的知识分子,或许老人说的“三岁看老”就是这个意思,在经过十几年的沉淀后,中石化的同事们已习惯将YD称为“周工”了,这也是他最近和我说的。
何为YD
虽然一直号称他最好的朋友,但至今我也没弄清这个响亮的称号是何时而来,何人而取,或许在他生命里这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何为YD,为何YD”。YD简单说来是“淫荡”一词的缩写,或许他本名应叫淫荡,但多少有些不雅,于是YD一词颇为贴切,熟人一听便知,陌生人却以为是某个高级英文外号的缩写,这也很好的区分了朋友与陌生人。“YD,YD又Y又D”,“YD,YD思想Y素质D”,无数句响亮的口号也伴随着YD的名号,广泛流传开来。外班的同学不识周宇阳,只闻YD的更不在少数了,而或许他本人也没想到Y和D这俩个不相关的英文字母尽会在他身上留下如此深刻的烙印。即使今日他号称周博士,我们也习惯叫他YD,姑且给他三分面子,又Y又D的周博士。噢,对了,为何YD,在那样一个空气中都充满荷尔蒙的青春时代,周宇阳自然是做了常人想做却又不敢做的事,说了想说又不敢说的话,而YD是时代给予他最大的标榜,姑且在给他三分面子,不过多赘述那些热血的事迹,心领神会便行。
相识十载
至今,已然十年。从衡阳到北京,你再去美国,又定居于北京,匆匆已然十载。如今,各自踏上了不同的人生轨道,一年难得相见一会,但终究得感谢在人生路上的互相搀扶。即使再顺利的人生,也有许多不如意,更何况你我皆时常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之中,若非彼此,深夜里也不知找谁能一述困苦。
从你和初恋抱抱相识之日起,似乎你的感情生活中,我一直扮演着臭皮匠的角色,不断地并不知疲倦地出着馊主意,以致于你至今或许也不能在那段感情生活中挣脱出来,你近日常自嘲“周失败”,无非就是感叹自己在一段感情中受挫,臭皮匠告诉你,失败乃成功之母,哈哈哈..
我的生活中也一直有你的出谋划策,成功奏效的少,坏事的多,但这又何尝不构成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呢,按你的逻辑,我也应当好好自嘲一番。想想也好,若非这些波澜,平淡如水的生活又有何意思。
相识十载,正如我们一齐共饮一瓶烈酒,半醉半醒中蹉跎前行,不知负没负昭华。
峭壁上
前行不易,三年前你赴美求学,本以为美帝乃世外桃源,但美梦易碎,三年时光,无数次听你叹“行之不易”。而生活也时常给你开着不大不小的玩笑,谁又能想到,在平缓的中级雪道上,会有一个美国小胖哥像雪球一样从山上滚落,跟打保龄球一样将你撞得个人仰马翻,腿部粉碎性骨折呢,而又恰恰是你毕业答辩最关键的日子。我形容你在“峭壁上”,左手抓着岩壁,右手握着钢索,前路或未可知,脚下却已深不见底。形容你在“峭壁上”,更是你于梦想的执着在深深感染着我,高三那年,看着你的出租屋内红牛一箱堆过一箱,我说老熬夜不好,你说,没办法,我要读个好学校哇。而这种执着并没有随着岁月的逝去而淡化,我想或许是你手中的老茧在不断提醒你,不能放弃梦想,随波逐流。
我相信你最终会越过山峰,像真正的胜利者那样,在高高的山顶之上插上一面印着YD烙印的旗帜。那时,你或许会真正开怀大笑,然后下山,我们喝酒去。
最后,祝24岁的YD小朋友六一儿童节生日快乐。多幸福,永远过着六一节。
挚友: 葫芦
写于YD24岁生日